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校结合学习天卉中学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新路子。
所谓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我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所谓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竞争公平、合理;组内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性和互补性。组建合作小组一般6—8人为宜,且使好、中、差学生相互搭配,以便在学习小组内开展“一帮一”活动。
二、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我们把班内学生分为A、B、C三层,这三层学生互相搭配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经过一段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
三、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间相互联系设计几组题,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小高潮。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学生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能全员参与,后进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四、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组分层教学”有利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随时进行调控。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教学。班内分组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后进生由于起点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随时都可以登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解高难度的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倡导的分组分层教学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有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的。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不可传授的知识。而分组分层教学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促使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亲历了认知的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直接面向简单规则和知识结论转向面向“复杂本身”,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情境中体悟知识、生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欣喜等个人情感。在不确定的、复杂的情境中亲自探究,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喜悦,而不是传统数学学习中直奔主题的简单结论的记忆。表面看知识是简单的、清晰的、可言传的,但传统教育、教学所言传的所谓“焦点知识”,其实是干枯的、僵化的知识,失去了活力和生机的。今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旁观者的地位。
班内分组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的控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习题,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说“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开展分组分层教学方兴未艾,分组分层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真正有效转变,关系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这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扬起改革之风帆,屏弃僵化、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践行,奋力创新,配合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改之路,保障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作者单位:068350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平安堡中学)
所谓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我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所谓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竞争公平、合理;组内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性和互补性。组建合作小组一般6—8人为宜,且使好、中、差学生相互搭配,以便在学习小组内开展“一帮一”活动。
二、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我们把班内学生分为A、B、C三层,这三层学生互相搭配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经过一段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
三、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间相互联系设计几组题,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小高潮。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学生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能全员参与,后进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四、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组分层教学”有利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随时进行调控。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教学。班内分组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后进生由于起点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随时都可以登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解高难度的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倡导的分组分层教学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有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的。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不可传授的知识。而分组分层教学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促使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亲历了认知的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直接面向简单规则和知识结论转向面向“复杂本身”,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情境中体悟知识、生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欣喜等个人情感。在不确定的、复杂的情境中亲自探究,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喜悦,而不是传统数学学习中直奔主题的简单结论的记忆。表面看知识是简单的、清晰的、可言传的,但传统教育、教学所言传的所谓“焦点知识”,其实是干枯的、僵化的知识,失去了活力和生机的。今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旁观者的地位。
班内分组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的控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习题,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说“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开展分组分层教学方兴未艾,分组分层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真正有效转变,关系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这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扬起改革之风帆,屏弃僵化、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践行,奋力创新,配合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改之路,保障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作者单位:068350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平安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