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教学方式。语文作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相互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熟悉的场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可以说,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无法分割的,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延伸与生活延伸是相同的。”由此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大量和生活相关的内容赋予了语文知识较高的生活价值。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基础语文知识,而且还要从学生自身角度入手,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把生活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更多和语文相关的知识,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机械地对小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对于教材中的细节描写主要停留在思维想象方面。而通过实施生活化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最直观的事物进行观察,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潜力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或者通过口头等方式阐述观点和见解,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部分学生无法做出和自身水平相同的回答。而生活化教学,则是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从学生自身角度入手,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特点,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安排各种教学任务,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受身心发展特点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他们很多时候难以理解抽象化的课堂知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中,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强化生活情境的创设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可以将课文中内容以图片、视频、课件等形式为学生展现,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充分体现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能有效将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将生活化教学元素体现在语文教学方式上,同时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对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课文中的生活元素,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升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生活元素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进行教学,避免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并不符合学生的成长现状景,同时不利于生活化语文教学方式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并体现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通过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贯彻到生活中,来践行生活化教学
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与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们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例如,当我们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优美的句子和表达。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优美的句子或者表达朗读给家长听。又或者,当我们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我们会学到很多具体描写爬山虎特点的细节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爬山虎,并且进行观察,将实际的爬山虎与课本中所描写到的特点一一对应起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学也是有它的实践性所在的,语文从来都不是只停留在课本和字面上。而且语文也绝不只有认识汉字和阅读文章的单一形式,学习语文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性情、志趣的养成。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有感而发。即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或宏伟的景象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出我们在语文中学习到的古诗篇,这也是一种将知识贯彻到生活中的方式。
(四)注重布置生活化课后练习
作业传统的语文课后作业多以知识性练习或写作等形式为主,形式过于单一且内容并不丰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运用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多元化的作业布置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首先,实践类型的课后作业是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很多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这种方式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总结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多项综合学习能力。其次,探究类型的课后作业布置同样十分适合小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阶段发现并探究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元素,并进行搜集,继而在小组合作中将各自所搜集的生活元素与同学进行分享。这种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的方式既可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适合学生且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课后作业和练习,以多元化的练习方式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
(五)结合社会生活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均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实践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即可结合社会生活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社会教育对学生而言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社会中积极向上的元素,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发现,并与语文学习进行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时期,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语文知识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为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多元化教学氛围,保证生活化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相统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灵活使用到生活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治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9.
[2]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延伸与生活延伸是相同的。”由此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大量和生活相关的内容赋予了语文知识较高的生活价值。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基础语文知识,而且还要从学生自身角度入手,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把生活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更多和语文相关的知识,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机械地对小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对于教材中的细节描写主要停留在思维想象方面。而通过实施生活化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最直观的事物进行观察,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潜力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或者通过口头等方式阐述观点和见解,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部分学生无法做出和自身水平相同的回答。而生活化教学,则是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从学生自身角度入手,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特点,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安排各种教学任务,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受身心发展特点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他们很多时候难以理解抽象化的课堂知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中,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强化生活情境的创设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可以将课文中内容以图片、视频、课件等形式为学生展现,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充分体现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能有效将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将生活化教学元素体现在语文教学方式上,同时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对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课文中的生活元素,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升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生活元素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进行教学,避免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并不符合学生的成长现状景,同时不利于生活化语文教学方式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并体现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通过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贯彻到生活中,来践行生活化教学
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与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们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例如,当我们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优美的句子和表达。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优美的句子或者表达朗读给家长听。又或者,当我们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我们会学到很多具体描写爬山虎特点的细节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爬山虎,并且进行观察,将实际的爬山虎与课本中所描写到的特点一一对应起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学也是有它的实践性所在的,语文从来都不是只停留在课本和字面上。而且语文也绝不只有认识汉字和阅读文章的单一形式,学习语文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性情、志趣的养成。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有感而发。即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或宏伟的景象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出我们在语文中学习到的古诗篇,这也是一种将知识贯彻到生活中的方式。
(四)注重布置生活化课后练习
作业传统的语文课后作业多以知识性练习或写作等形式为主,形式过于单一且内容并不丰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运用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多元化的作业布置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首先,实践类型的课后作业是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很多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这种方式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总结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多项综合学习能力。其次,探究类型的课后作业布置同样十分适合小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阶段发现并探究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元素,并进行搜集,继而在小组合作中将各自所搜集的生活元素与同学进行分享。这种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的方式既可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适合学生且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课后作业和练习,以多元化的练习方式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
(五)结合社会生活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均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实践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即可结合社会生活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社会教育对学生而言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社会中积极向上的元素,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发现,并与语文学习进行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时期,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语文知识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为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多元化教学氛围,保证生活化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相统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灵活使用到生活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治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9.
[2]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