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民在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听证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奔走呼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公民的公民素养还很差,不但在尽自己的义务方面较差,比如不尊重别人 的人格和权益,破坏公共财物,有的偷税、漏税,逃避服兵役,逃避义务教育,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甚 至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或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不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对自己的政治 权利和经济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应该保卫和如何保卫。常常听之任之,甚至以忍为高、和为贵的态度处之 。 所以,提高我国公民的素养的工作迫在眉睫, 唤起和启发每个公民真正会去做主人,同时也善于尽主人的义务,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现在还是未成熟的公民,需要我们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使他们明白自己作为社会公民应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在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渗透对学生的公民素养养成和教育。
1.“新闻五分钟”播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要求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看节目的过程中把重大的国内外的新闻事件记录下来,并且按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进行整理。 每次上政治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进行五分钟新闻播报,要求播报新闻新颖而且重要;内容要言简意赅,并且要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和国内外的大背景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要有自己的感想或者启示等;仪表要端庄,声音要洪亮,语言富有感情等。
2.模拟法庭------在情景中感受真实。
模拟法庭是一种情景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活动,选择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尝试着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及双方当事人辩护律师等,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用法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在模拟审判过程中,他们亲身体会到法律的公正无私,法制的神圣严明。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使同学们在学法中懂法,在执法中学法,在体验中提高法制意识。模拟法庭培养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更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理进而导行
药家鑫案一出,全国一片哗然,也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德育和责任教育的重要。由此引导学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我们的道德要求,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杀人逃逸,应该明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犯罪总会有受到惩罚的一天。由此也引导学生平时要约束自己的言行,犯错之后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逃跑,不逃避。
二、设置专门责任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责任教育课程化,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制“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入手,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典型故事,提出有关思考问题和实践体验练习,引导学生将责任教育的要求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为了进一步推进教材的实施和推广,学校开设责任教育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安排专人授课,督促教师认真落实责任教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
2.制定 “学会负责我能行”检查考核制度
以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从对自己负责”、 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根据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考核。 确定“责任之星”评比制度: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等方式,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一名“责任之星”,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3.实践体验,展示学生自主教育潜能。
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的意识。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每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己认领校内卫生区,要负责卫生区的整洁。指导学生亲手布置学校的校报、橱窗,变原来的被动接受宣传为主动投入宣传,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以上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心、孝心、誠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内化行为准则,提升学生遵守规则的文明素养
在我们的生活里,规则一直伴随着我们:小到班纪班规,大到国家法律。它既可以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可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不言而喻,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学生,遵守规则相当重要。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应努力内化学生的行为准则,使遵守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应努力做到:
1.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纪班规,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生。
2.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3.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4.爱护环境,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爱护公物,不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鸦刻画,初步形成爱护公物的公德意识。
我们认为,对中小学生实施公民素养教育是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一课。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教育,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培养阳光自信、宽容他人、遵守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
一、在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渗透对学生的公民素养养成和教育。
1.“新闻五分钟”播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要求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看节目的过程中把重大的国内外的新闻事件记录下来,并且按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进行整理。 每次上政治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进行五分钟新闻播报,要求播报新闻新颖而且重要;内容要言简意赅,并且要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和国内外的大背景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要有自己的感想或者启示等;仪表要端庄,声音要洪亮,语言富有感情等。
2.模拟法庭------在情景中感受真实。
模拟法庭是一种情景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活动,选择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尝试着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及双方当事人辩护律师等,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用法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在模拟审判过程中,他们亲身体会到法律的公正无私,法制的神圣严明。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使同学们在学法中懂法,在执法中学法,在体验中提高法制意识。模拟法庭培养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更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理进而导行
药家鑫案一出,全国一片哗然,也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德育和责任教育的重要。由此引导学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我们的道德要求,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杀人逃逸,应该明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犯罪总会有受到惩罚的一天。由此也引导学生平时要约束自己的言行,犯错之后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逃跑,不逃避。
二、设置专门责任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责任教育课程化,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制“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入手,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典型故事,提出有关思考问题和实践体验练习,引导学生将责任教育的要求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为了进一步推进教材的实施和推广,学校开设责任教育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安排专人授课,督促教师认真落实责任教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
2.制定 “学会负责我能行”检查考核制度
以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从对自己负责”、 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根据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考核。 确定“责任之星”评比制度: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等方式,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一名“责任之星”,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3.实践体验,展示学生自主教育潜能。
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的意识。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每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己认领校内卫生区,要负责卫生区的整洁。指导学生亲手布置学校的校报、橱窗,变原来的被动接受宣传为主动投入宣传,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以上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心、孝心、誠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内化行为准则,提升学生遵守规则的文明素养
在我们的生活里,规则一直伴随着我们:小到班纪班规,大到国家法律。它既可以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可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不言而喻,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学生,遵守规则相当重要。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应努力内化学生的行为准则,使遵守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应努力做到:
1.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纪班规,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生。
2.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3.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4.爱护环境,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爱护公物,不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鸦刻画,初步形成爱护公物的公德意识。
我们认为,对中小学生实施公民素养教育是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一课。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教育,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培养阳光自信、宽容他人、遵守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