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实验推行,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同系列的改革,有待于深入的探索,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政治教学,本文就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以及在教学中重点问题的设计、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氛围的营造、摆正教师的置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实践;启示。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长期以来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仍然普通存在,严重影响着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借助课程改革契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问题教学法,不失为改变这种状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在丰富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问题是政治教学中所要采取的的主要做法,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思考,进而发问题。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迁移应用,再生问题。新知识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能力的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例如用同样的原理去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其它现象,如当肖油价、房价上涨的原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它自身多么完善,多么适合于当今到此为政治课堂,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不恰当,同样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从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的科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因比,必须注意问题设计的技巧和基本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问题太容易,无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但如果一开始就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望面生畏。所以,问题的设计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层次分明。最好能使学生在解决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下一问,前一问为后一问的解决作铺垫,环环相扣。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的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设问,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热点处设部,寻找问题良好的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是根据前后知识的关系设部,或联系,或比较,使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比,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设计一些比较新颖、开放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或标准答案。
2、营造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强化教师的自身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在"问题教学"中,需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更多的人能够提出问题。在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加以肯定。皮格马利翁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的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实行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证。
3、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激烈程度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及能力培养的适宜气候与土壤。因而,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要有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外,更要有思想交流、情感交流,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大提高,从而达到教学与学配合默契的最佳效果。
现代教学论研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是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活动意味着参与、对话、沟通,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所以,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部题教学法必不可少的条件。
4、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问题情境"式教学法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蝗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部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但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还得充当点拔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总结,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结论,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码的概念。
总之,问题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精神地基石,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实践;启示。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长期以来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仍然普通存在,严重影响着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借助课程改革契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问题教学法,不失为改变这种状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在丰富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问题是政治教学中所要采取的的主要做法,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思考,进而发问题。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迁移应用,再生问题。新知识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能力的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例如用同样的原理去分析经济生活中的其它现象,如当肖油价、房价上涨的原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它自身多么完善,多么适合于当今到此为政治课堂,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不恰当,同样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从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的科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因比,必须注意问题设计的技巧和基本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问题太容易,无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但如果一开始就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望面生畏。所以,问题的设计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层次分明。最好能使学生在解决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下一问,前一问为后一问的解决作铺垫,环环相扣。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的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设问,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热点处设部,寻找问题良好的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是根据前后知识的关系设部,或联系,或比较,使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比,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设计一些比较新颖、开放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或标准答案。
2、营造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强化教师的自身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在"问题教学"中,需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更多的人能够提出问题。在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加以肯定。皮格马利翁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的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实行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证。
3、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激烈程度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及能力培养的适宜气候与土壤。因而,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要有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外,更要有思想交流、情感交流,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大提高,从而达到教学与学配合默契的最佳效果。
现代教学论研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是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活动意味着参与、对话、沟通,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所以,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部题教学法必不可少的条件。
4、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问题情境"式教学法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蝗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部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但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还得充当点拔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总结,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结论,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码的概念。
总之,问题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精神地基石,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