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和理财在很多情况下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先来做个小游戏吧。有两个罐子,里面装着红白两种糖豆,一个罐子里是9个白糖豆和1个红糖豆,另一个罐子里装着91个白糖豆和9个红糖豆。如果你参加这个游戏,你要被蒙着眼睛从两个罐子中的一个里边去摸取糖豆,两种颜色的糖豆摸起来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摸的是个红色糖豆,那么你将获得十块钱的奖励。那么,你会选择从哪个罐子去摸呢?
这不是个高难度的智力题,不用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如果你是个有点理性的人,并且不认为十块钱是种侮辱,那么很容易就能计算出,在第一个罐子里摸到红豆的概率是10%,在第二个罐子里获奖的概率只有9.9%。所以毫无疑问,你应该选择第一个罐子。但现实要比试验复杂。设计这个游戏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们,找到的参与实验的人里有52%的人选择用第二个罐子参加这个游戏。另外,教育程度更为良好的试验者做出的选择更加理性一点。
我对身边的人也做了类似的试验,在一般状态下,选择第一个罐子的人大概占到40%。但如果在餐桌上进行实验,酒过三巡之后,选择第一个罐子的人降低到了20%左右。我问过那些选第二个罐子的人,他们选择的原因是:要是选了第一个罐子,红色糖只有一粒,但是第二个罐子有九粒呢……
马萨诸塞大学的西莫·爱普斯顿对这种心态的解释是,人们倾向于关注选择的变量的变化,而会忽略基数的存在,但在生活中似乎基数对我们的作用更大,这种现象被称作“糖豆综合征”。
如果你还没明白我所说的是什么,那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说一见钟情,这绝对是个“糖豆综合征”引发的问题。当钟情者第一次遇到所钟情的对象时,觉得对方太棒了,这种很棒的感觉其实是一种极端值—产生这种极端值的原因蛮复杂的,性心理学家可以解释,在这不讨论—而钟情者却拿这当成了两个人在一起的常量状态。错误的预期让人们过高估计了一见钟情的价值,而为此付出过多。这种过高的付出往往会导致令人不愉快的结果,所以一见钟情的伴侣往往很难最终幸福地在一起。
这种偏好还会很明显地体现在一些赌博游戏中,比如麻将。很多人能持续很长时间进行麻将游戏,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预期自己会赢大钱,就是他自认为有可能得到那种极小概率的和牌,在预期中,赌徒会模糊获得这种“大牌”的概率,他们会把这种机会当做一种常量,特别是想翻本的赌徒更是如此。类似的,彩票钟爱者也有这种倾向,所以一种彩票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买的关键在于,获奖金额是不是足够大,每张彩票是不是足够便宜。至于获奖的概率,买彩票的人很少去在意—我怀疑习惯一见钟情的人也喜欢赌博,但没验证过。
因为人们的这种偏好,很多投资机构也会利用“糖豆综合征”进行营销。比如,在每年年末,各路公募基金都开始进行年收益率冠军的竞争,这种攀比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投资者产生错觉,把当年的冠军收益率当做这个基金收益的平均值。
2012年的公募基金收益率冠军是景顺长城能源基建股票基金,它的当年收益率是20.64%,这个收益率当然是很不错的。如果你购买一只基金,它的年收益率接近20%,那么不到4年它就能让本金翻倍。但是你真的找到了一个下金蛋的鸡吗?事实不会那么令人惊喜的。如果投资者有时间可以查一下这个冠军的历史平均水平是怎样的。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成立以来平均的年化收益率只有不到5%。这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投资者,一个是对基金无所不知的专家,他在2009年选准了这个冠军基金并买入;而另一个是对投资毫不了解的盲人老太太,她在2009年买了她唯一知道的金融产品—三年定期存款。在3年后,那个专家和盲人老太太的收益率是差不多的。
这不是个高难度的智力题,不用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如果你是个有点理性的人,并且不认为十块钱是种侮辱,那么很容易就能计算出,在第一个罐子里摸到红豆的概率是10%,在第二个罐子里获奖的概率只有9.9%。所以毫无疑问,你应该选择第一个罐子。但现实要比试验复杂。设计这个游戏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们,找到的参与实验的人里有52%的人选择用第二个罐子参加这个游戏。另外,教育程度更为良好的试验者做出的选择更加理性一点。
我对身边的人也做了类似的试验,在一般状态下,选择第一个罐子的人大概占到40%。但如果在餐桌上进行实验,酒过三巡之后,选择第一个罐子的人降低到了20%左右。我问过那些选第二个罐子的人,他们选择的原因是:要是选了第一个罐子,红色糖只有一粒,但是第二个罐子有九粒呢……
马萨诸塞大学的西莫·爱普斯顿对这种心态的解释是,人们倾向于关注选择的变量的变化,而会忽略基数的存在,但在生活中似乎基数对我们的作用更大,这种现象被称作“糖豆综合征”。
如果你还没明白我所说的是什么,那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说一见钟情,这绝对是个“糖豆综合征”引发的问题。当钟情者第一次遇到所钟情的对象时,觉得对方太棒了,这种很棒的感觉其实是一种极端值—产生这种极端值的原因蛮复杂的,性心理学家可以解释,在这不讨论—而钟情者却拿这当成了两个人在一起的常量状态。错误的预期让人们过高估计了一见钟情的价值,而为此付出过多。这种过高的付出往往会导致令人不愉快的结果,所以一见钟情的伴侣往往很难最终幸福地在一起。
这种偏好还会很明显地体现在一些赌博游戏中,比如麻将。很多人能持续很长时间进行麻将游戏,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预期自己会赢大钱,就是他自认为有可能得到那种极小概率的和牌,在预期中,赌徒会模糊获得这种“大牌”的概率,他们会把这种机会当做一种常量,特别是想翻本的赌徒更是如此。类似的,彩票钟爱者也有这种倾向,所以一种彩票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买的关键在于,获奖金额是不是足够大,每张彩票是不是足够便宜。至于获奖的概率,买彩票的人很少去在意—我怀疑习惯一见钟情的人也喜欢赌博,但没验证过。
因为人们的这种偏好,很多投资机构也会利用“糖豆综合征”进行营销。比如,在每年年末,各路公募基金都开始进行年收益率冠军的竞争,这种攀比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投资者产生错觉,把当年的冠军收益率当做这个基金收益的平均值。
2012年的公募基金收益率冠军是景顺长城能源基建股票基金,它的当年收益率是20.64%,这个收益率当然是很不错的。如果你购买一只基金,它的年收益率接近20%,那么不到4年它就能让本金翻倍。但是你真的找到了一个下金蛋的鸡吗?事实不会那么令人惊喜的。如果投资者有时间可以查一下这个冠军的历史平均水平是怎样的。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成立以来平均的年化收益率只有不到5%。这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投资者,一个是对基金无所不知的专家,他在2009年选准了这个冠军基金并买入;而另一个是对投资毫不了解的盲人老太太,她在2009年买了她唯一知道的金融产品—三年定期存款。在3年后,那个专家和盲人老太太的收益率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