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六点”奠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大陆对台政策的基调,也将成为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根主轴
《财经》实习记者 欧阳斌 记者 徐和谦
2008年12月,熊猫“团团”和“圆圆”赴台,成为两岸关系急速回暖的标志之一。
早在2005年,这两只作为大陆赠台礼物的熊猫就已整装待发;但时任台湾“总统”的陈水扁称大陆赠台熊猫是“统战工具”,并设置种种行政限制,使两只熊猫一直“滞留”大陆。
除了大陆赠台熊猫终于成行,在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以前仅限于国共论坛的“党对党”经贸协议,也迅速在政策层面获得落实,包括提高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上限,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等。
“两岸关系回暖的速度太快,甚至快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计。”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林中斌对《财经》记者说。
就在很多台湾人还在试图体会“大三通”给生活带来哪些具体改变时,2008年的最后一天,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正式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下称“胡六点”),明确表示要保持两岸经贸的持续交流,同时,将经济层面之外的军事、政治交流亦提到议程。这不仅奠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陆对台政策的基调,也将成为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根主轴。
大陆加力
“胡六点”中最为重要的阐述,是对于两岸关系的定位。胡锦涛说:“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这一论断仍然延续了此前“两岸尚未统一”的基本判断,但其论述逻辑已经从以往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转到强调是“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显然给两岸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运作空间。
而对于岛内颇为关注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胡锦涛在讲话中称,“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并表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的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对于民进党,胡锦涛在讲话中,也将“台独”基本教义派与普通民进党成员进行了划分。他说:“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这也是大陆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正面开出与民进党的交往前提。在此番民进党因陈水扁弊案遭受沉重打击,内部意见严重分化之际,大陆再次释放出友善信号,也显示出大陆对台湾事务的日趋熟稔。
“胡锦涛的讲话,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反映出大陆领导人明白,台湾的真正主人是台湾的选民。”曾任台湾“国防部副部长”的林中斌对《财经》记者说,“所有对台工作中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争取台湾的民心。”
近年来,大陆方面对于台湾民心可谓是力图深耕,频频释放有益于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措施,甚至不忘推出台湾水果零关税政策,以求覆盖到一向被看成是台独“粟仓”的台南农业人口利益。除去此前的经济政策,大陆在这一两年内推进的熊猫赴台,以及在医师、律师等领域开放台籍人士的参与,更是彰显出大陆试图在经济议题之外寻找拉近两岸关系的新途径。
“胡六点”进一步提出:“两岸可以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这亦表明,在2009年,除了老生常谈的经贸合作,大陆希望能够进一步深挖两岸往来的力度。
林中斌对《财经》记者说,“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很可能会先通过两岸退休将领或两岸军事科研机构的交流而实现。“这一机制若建立,对于两岸的深化交流将会有极大推进。”
马英九不走极端
按照以往惯例,每当大陆推出一项对台重要策略之后,台湾方面也都会推出回应策略,或是宣示,或是反制。但此番在诸多关键问题上释放善意的“胡六点”出台后,台湾方面反而相对低调。
马英九在1月1日的元旦致辞中,并未对此进行正面回应,只是在第二天,由台湾“总统府”发言人王郁琦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表态。
他称,胡锦涛的谈话“体现了30年中共当局对台政策的变迁与策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路”,并表示,台湾方面仍将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
六天后,马英九才在一次会见中正式回应“胡六点”。他说“胡六点”对他此前的一些两岸建议都有回复。他特别强调说,尽管台湾内部还有一些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台湾民众都支持目前的两岸发展。
上台仅半年的马英九政府的这种低调,反映出其目前在两岸问题上所处的困境。
一方面,依赖出口的台湾经济遭遇世界经济危机,马英九竞选时所主打的“马上好”经济牌遇到极大制约,以致他自己不得不将其改为“马上渐渐好”。在此种境遇下,依赖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深耕大陆市场,成为短期内提振台湾经济的必由之路。
此外,2010年,东盟与中、日、韩三国产品免关税流通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出炉,届时被排除在外的台湾产品,除了要被课以10%到15%的关税,台湾厂商在东亚区域产业链的地位,更可能被同领域的日韩厂商所取代。
在中国大陆与东盟及日韩等国经贸合作愈加密切的大环境下,台湾经济更有被“边缘化”的惶恐。因此,马英九提出要与大陆建立“共同市场”。
台湾经济对于大陆的持续依赖,将成为2009年两岸关系持续回暖的现实保障。例如,2008年12月,尽管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马英九仍然明确表示搁置达赖访台的议案。
但另一方面,马英九也不得不应对台湾岛内“统独”话题的挑战。目前台湾岛内经济对于大陆的依赖性愈加强烈,马英九力推的诸多两岸经贸政策都被贴上“统一”标签,遭致反对党的口诛笔伐。
就在两岸经贸关系最热之际,马英九在境外媒体发表文章,呼吁大陆认真考虑撤除对台导弹部署;并在2009年台湾“总统”贺年卡上,使用了一幅“本土化色彩”鲜明的古代台湾地图。
“走任何一个极端,都会丢掉大部分选民的支持。”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廖达琪对《财经》记者说。
2009年年底,台湾将进行县市长选举,彼时,马英九的四年执政期正好接近一半,这被看成马英九在2009年不得不面对的一次“期中考”。
这也将是在经历2008年“立法院”选举和“总统”大选两次惨败后陷入谷底的民进党,在2009年所能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政治机会。对民进党而言,在这次选战中显然不太会过多着力经济话题,毕竟,陈水扁八年执政的糟糕经济表现,在普通民众中仍“历历在目”。
因此,民进党将不可避免地重新操作其极为熟练的“统独”话题,这也不得不使民意支持率由当选时50%以上、现已下跌近一半的马英九,在未来两岸关系上慎之又慎。
寻找新亮点
无可否认,“经济牌”仍是目前两岸交往中最为重要的王牌。但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使这张王牌有些失色。
据大陆海关数据,2008年11月,两岸经贸总额大幅下降37%。其中固然受大环境影响,大陆总体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加之大陆加大了产业调整的力度,在出口退税等方面也做出了大幅调整,而台湾在大陆企业大多暴露出缺乏竞争力的弊病。
目前两岸之间的经贸政策,简单让利层面已经功课做尽,接下来进一步的合作涉及具体的利益调整,显然远非简单的政治意愿可以解决。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2008年曾对《财经》记者坦言,2009年可能进行的两岸经贸谈判,将是“最艰困的一战”。
此前,双方都具高度共识的海空直航、开放观光、食品卫生监理机制等议题均已渐次落实;在2009年上半年可望举行的第三次“陈江会谈”中,可能被提上议程的,则是包括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避免双重课税、投资权益及知识产权保障等课题。这些议程所牵涉的技术细节,都将使既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
以开放金融业者相互进入市场的课题为例。台湾“金管会”副主委李纪珠即主张,所谓对等开放,不能只在形式上拘泥于开放的数目、核准参股的比例等问题,而应该从对彼此实质的相互影响来审视。
岛内规模最大的金融业者、公营的台湾金控董事长张秀莲则对《财经》记者说:“所谓的对等开放,并不是把同一个措施在两边同时操作就叫做对等。”
她举例说,若台湾开放非本地银行进入市场时,只要设立了一家分行,就能够承作与本地银行完全同样的业务范围;但台湾的银行进入大陆后,按现行规定,须先设立办事处,且成立分行或子行后,尚需连续获利两年方得以承作人民币业务,双方业者所享有的实际利益并不相称。再如,双方征信纪录的翔实程度、从业人员证照、会计稽核准则和金融检查制度等,也都有许多尚待接轨整合之处。■
《财经》实习记者 欧阳斌 记者 徐和谦
2008年12月,熊猫“团团”和“圆圆”赴台,成为两岸关系急速回暖的标志之一。
早在2005年,这两只作为大陆赠台礼物的熊猫就已整装待发;但时任台湾“总统”的陈水扁称大陆赠台熊猫是“统战工具”,并设置种种行政限制,使两只熊猫一直“滞留”大陆。
除了大陆赠台熊猫终于成行,在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以前仅限于国共论坛的“党对党”经贸协议,也迅速在政策层面获得落实,包括提高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上限,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等。
“两岸关系回暖的速度太快,甚至快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计。”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林中斌对《财经》记者说。
就在很多台湾人还在试图体会“大三通”给生活带来哪些具体改变时,2008年的最后一天,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正式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下称“胡六点”),明确表示要保持两岸经贸的持续交流,同时,将经济层面之外的军事、政治交流亦提到议程。这不仅奠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陆对台政策的基调,也将成为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根主轴。
大陆加力
“胡六点”中最为重要的阐述,是对于两岸关系的定位。胡锦涛说:“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这一论断仍然延续了此前“两岸尚未统一”的基本判断,但其论述逻辑已经从以往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转到强调是“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显然给两岸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运作空间。
而对于岛内颇为关注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胡锦涛在讲话中称,“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并表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的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对于民进党,胡锦涛在讲话中,也将“台独”基本教义派与普通民进党成员进行了划分。他说:“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这也是大陆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正面开出与民进党的交往前提。在此番民进党因陈水扁弊案遭受沉重打击,内部意见严重分化之际,大陆再次释放出友善信号,也显示出大陆对台湾事务的日趋熟稔。
“胡锦涛的讲话,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反映出大陆领导人明白,台湾的真正主人是台湾的选民。”曾任台湾“国防部副部长”的林中斌对《财经》记者说,“所有对台工作中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争取台湾的民心。”
近年来,大陆方面对于台湾民心可谓是力图深耕,频频释放有益于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措施,甚至不忘推出台湾水果零关税政策,以求覆盖到一向被看成是台独“粟仓”的台南农业人口利益。除去此前的经济政策,大陆在这一两年内推进的熊猫赴台,以及在医师、律师等领域开放台籍人士的参与,更是彰显出大陆试图在经济议题之外寻找拉近两岸关系的新途径。
“胡六点”进一步提出:“两岸可以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这亦表明,在2009年,除了老生常谈的经贸合作,大陆希望能够进一步深挖两岸往来的力度。
林中斌对《财经》记者说,“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很可能会先通过两岸退休将领或两岸军事科研机构的交流而实现。“这一机制若建立,对于两岸的深化交流将会有极大推进。”
马英九不走极端
按照以往惯例,每当大陆推出一项对台重要策略之后,台湾方面也都会推出回应策略,或是宣示,或是反制。但此番在诸多关键问题上释放善意的“胡六点”出台后,台湾方面反而相对低调。
马英九在1月1日的元旦致辞中,并未对此进行正面回应,只是在第二天,由台湾“总统府”发言人王郁琦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表态。
他称,胡锦涛的谈话“体现了30年中共当局对台政策的变迁与策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路”,并表示,台湾方面仍将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
六天后,马英九才在一次会见中正式回应“胡六点”。他说“胡六点”对他此前的一些两岸建议都有回复。他特别强调说,尽管台湾内部还有一些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台湾民众都支持目前的两岸发展。
上台仅半年的马英九政府的这种低调,反映出其目前在两岸问题上所处的困境。
一方面,依赖出口的台湾经济遭遇世界经济危机,马英九竞选时所主打的“马上好”经济牌遇到极大制约,以致他自己不得不将其改为“马上渐渐好”。在此种境遇下,依赖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深耕大陆市场,成为短期内提振台湾经济的必由之路。
此外,2010年,东盟与中、日、韩三国产品免关税流通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出炉,届时被排除在外的台湾产品,除了要被课以10%到15%的关税,台湾厂商在东亚区域产业链的地位,更可能被同领域的日韩厂商所取代。
在中国大陆与东盟及日韩等国经贸合作愈加密切的大环境下,台湾经济更有被“边缘化”的惶恐。因此,马英九提出要与大陆建立“共同市场”。
台湾经济对于大陆的持续依赖,将成为2009年两岸关系持续回暖的现实保障。例如,2008年12月,尽管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马英九仍然明确表示搁置达赖访台的议案。
但另一方面,马英九也不得不应对台湾岛内“统独”话题的挑战。目前台湾岛内经济对于大陆的依赖性愈加强烈,马英九力推的诸多两岸经贸政策都被贴上“统一”标签,遭致反对党的口诛笔伐。
就在两岸经贸关系最热之际,马英九在境外媒体发表文章,呼吁大陆认真考虑撤除对台导弹部署;并在2009年台湾“总统”贺年卡上,使用了一幅“本土化色彩”鲜明的古代台湾地图。
“走任何一个极端,都会丢掉大部分选民的支持。”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廖达琪对《财经》记者说。
2009年年底,台湾将进行县市长选举,彼时,马英九的四年执政期正好接近一半,这被看成马英九在2009年不得不面对的一次“期中考”。
这也将是在经历2008年“立法院”选举和“总统”大选两次惨败后陷入谷底的民进党,在2009年所能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政治机会。对民进党而言,在这次选战中显然不太会过多着力经济话题,毕竟,陈水扁八年执政的糟糕经济表现,在普通民众中仍“历历在目”。
因此,民进党将不可避免地重新操作其极为熟练的“统独”话题,这也不得不使民意支持率由当选时50%以上、现已下跌近一半的马英九,在未来两岸关系上慎之又慎。
寻找新亮点
无可否认,“经济牌”仍是目前两岸交往中最为重要的王牌。但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使这张王牌有些失色。
据大陆海关数据,2008年11月,两岸经贸总额大幅下降37%。其中固然受大环境影响,大陆总体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加之大陆加大了产业调整的力度,在出口退税等方面也做出了大幅调整,而台湾在大陆企业大多暴露出缺乏竞争力的弊病。
目前两岸之间的经贸政策,简单让利层面已经功课做尽,接下来进一步的合作涉及具体的利益调整,显然远非简单的政治意愿可以解决。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2008年曾对《财经》记者坦言,2009年可能进行的两岸经贸谈判,将是“最艰困的一战”。
此前,双方都具高度共识的海空直航、开放观光、食品卫生监理机制等议题均已渐次落实;在2009年上半年可望举行的第三次“陈江会谈”中,可能被提上议程的,则是包括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避免双重课税、投资权益及知识产权保障等课题。这些议程所牵涉的技术细节,都将使既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
以开放金融业者相互进入市场的课题为例。台湾“金管会”副主委李纪珠即主张,所谓对等开放,不能只在形式上拘泥于开放的数目、核准参股的比例等问题,而应该从对彼此实质的相互影响来审视。
岛内规模最大的金融业者、公营的台湾金控董事长张秀莲则对《财经》记者说:“所谓的对等开放,并不是把同一个措施在两边同时操作就叫做对等。”
她举例说,若台湾开放非本地银行进入市场时,只要设立了一家分行,就能够承作与本地银行完全同样的业务范围;但台湾的银行进入大陆后,按现行规定,须先设立办事处,且成立分行或子行后,尚需连续获利两年方得以承作人民币业务,双方业者所享有的实际利益并不相称。再如,双方征信纪录的翔实程度、从业人员证照、会计稽核准则和金融检查制度等,也都有许多尚待接轨整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