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念是构成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核心内容,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整体教学效果,要搞好概念教学,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概念巩固这三个环节一个都不可或缺。
【关键词】数学概念;有效;问题;本质属性
一、问题提出
数学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我们教师首先搞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对象的表征,反映的是“形”与“数”最为本质属性和数学思维形式。
问题2:数学概念有什么作用?
从数学概念的作用来看,概念是基石,缺失了概念,数学推理和判断无法顺利完成;缺失了概念,新的数学定理、法则、公式便缺失了基础;缺失了概念,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无从谈起。
问题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概念都是成式化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概念的文字表征和符号表征,应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深化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熟悉概念的得到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只有充分掌握了数学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才能成为可能。
问题4:当前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高考模式在变,但是数学并未实现减负,相反成为了高考的第一权重,受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些始终未能“重解题、轻概念”的教学误区,到了数学概念教学形同虚设,概念与解决数学问题出现了明显的脱节,这个误区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数学教师忽视了概念的重要性,将数学概念教学看成是“名词”解释的过程,概念学习主要靠学生死记硬背和在解题中进行技巧训练,在缺失了对概念深入化理解的基础情况下直接跳跃到习题解答,一知半解导致解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挫伤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问题5:有什么促进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的措施?
笔者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概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本文就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巩固策略这三个方面对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二、“准备、实施、巩固”——有序促成有效
1.准备策略
准备策略也就是备课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认为概念教学的准备策略除了要关注教学内容外,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叫教法准备和学法引导。
我在一个新概念教学前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题1:学生对新概念死否熟悉,怎么让学生明了概念讨论的对象?
问题2:数学概念本身有什么背景?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问题3:数学概念中有哪些确定和限制条件?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条件确切的含义?
问题4:如何引导学生从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出发,自主完成对基本性质的归纳?
问题5:各性质分别由概念中哪些因素或条件决定,学生在归纳了基本性质后,如何引导学生将性质与概念的本质构成联系?
问题6:概念中的性质如何应用到数学问题中?选择什么例题用于内化概念?
问题7:能否由这个概念的学习出发派生出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帮助我理顺了概念教学思路,让概念教学的顺利实施的有序化成为了可能。
2.实施策略
实施教学是概念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概念教学的质量。我在概念教学的实施阶段,主要着重于如下3个方面的思考
(1)学习方式引领
学习方式的领引应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出发,引导其经过观察、比较实现知识的内化。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二面角”这个概念时,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接着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点带到“二面角的本质属性”上,抛出定义,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例中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对比法完成定义深入的理解,直接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2)精致教学环节
课堂时间有限,为此要提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精致我们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3)丰富教学手段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标教学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
我在教学中常常将其应用于导入环节,通过媒体展示數学概念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还用于一些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难以理解时,例如,借助于动画效果显示运动变化中的不变性。
3.巩固策略
概念应用是概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内化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由之路,哪些概念需要巩固?我认为是学生容易出错的概念。学生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错误?又该如何引导其自我省错和纠错呢?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错误主要有“过程性错误”和“合理性”错误两种,前者主要是学生是概念学习和理解不全面导致的,概念运用僵化,关系缺乏条理性,这样的错误要帮助学生理论概念中各个量的关系,不要急着给予正确答案和方法,应引导学生先理顺概念。后者则是知识的负迁移或是思维定势引起的,巩固的策略主要是采用对比法,有时还可以学生搞混了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分辨概念间细微的差别,或是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引导,深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沉淀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关键词】数学概念;有效;问题;本质属性
一、问题提出
数学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我们教师首先搞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对象的表征,反映的是“形”与“数”最为本质属性和数学思维形式。
问题2:数学概念有什么作用?
从数学概念的作用来看,概念是基石,缺失了概念,数学推理和判断无法顺利完成;缺失了概念,新的数学定理、法则、公式便缺失了基础;缺失了概念,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无从谈起。
问题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概念都是成式化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概念的文字表征和符号表征,应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深化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熟悉概念的得到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只有充分掌握了数学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才能成为可能。
问题4:当前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高考模式在变,但是数学并未实现减负,相反成为了高考的第一权重,受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些始终未能“重解题、轻概念”的教学误区,到了数学概念教学形同虚设,概念与解决数学问题出现了明显的脱节,这个误区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数学教师忽视了概念的重要性,将数学概念教学看成是“名词”解释的过程,概念学习主要靠学生死记硬背和在解题中进行技巧训练,在缺失了对概念深入化理解的基础情况下直接跳跃到习题解答,一知半解导致解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挫伤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问题5:有什么促进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的措施?
笔者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概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本文就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巩固策略这三个方面对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二、“准备、实施、巩固”——有序促成有效
1.准备策略
准备策略也就是备课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认为概念教学的准备策略除了要关注教学内容外,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叫教法准备和学法引导。
我在一个新概念教学前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题1:学生对新概念死否熟悉,怎么让学生明了概念讨论的对象?
问题2:数学概念本身有什么背景?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问题3:数学概念中有哪些确定和限制条件?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条件确切的含义?
问题4:如何引导学生从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出发,自主完成对基本性质的归纳?
问题5:各性质分别由概念中哪些因素或条件决定,学生在归纳了基本性质后,如何引导学生将性质与概念的本质构成联系?
问题6:概念中的性质如何应用到数学问题中?选择什么例题用于内化概念?
问题7:能否由这个概念的学习出发派生出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帮助我理顺了概念教学思路,让概念教学的顺利实施的有序化成为了可能。
2.实施策略
实施教学是概念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概念教学的质量。我在概念教学的实施阶段,主要着重于如下3个方面的思考
(1)学习方式引领
学习方式的领引应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出发,引导其经过观察、比较实现知识的内化。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二面角”这个概念时,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接着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点带到“二面角的本质属性”上,抛出定义,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例中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对比法完成定义深入的理解,直接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2)精致教学环节
课堂时间有限,为此要提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精致我们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3)丰富教学手段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标教学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
我在教学中常常将其应用于导入环节,通过媒体展示數学概念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还用于一些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难以理解时,例如,借助于动画效果显示运动变化中的不变性。
3.巩固策略
概念应用是概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内化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由之路,哪些概念需要巩固?我认为是学生容易出错的概念。学生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错误?又该如何引导其自我省错和纠错呢?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错误主要有“过程性错误”和“合理性”错误两种,前者主要是学生是概念学习和理解不全面导致的,概念运用僵化,关系缺乏条理性,这样的错误要帮助学生理论概念中各个量的关系,不要急着给予正确答案和方法,应引导学生先理顺概念。后者则是知识的负迁移或是思维定势引起的,巩固的策略主要是采用对比法,有时还可以学生搞混了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分辨概念间细微的差别,或是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引导,深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沉淀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