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焦虑父母,从良好亲子关系开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孩子情感交织、知识增长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时,家庭会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受到影响。对家庭教育来说,这既是对平时教育成果的一个检验,又是增进亲子感情、共同成长的一个契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亲子相处方式和关系产生了影响。
  为反映不同地区、情况的家庭所呈现的变化特点,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家长学习网共同发布《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状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详细调查了不同地区、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收入情况的家长群体,在疫情背景下对孩子的态度变化、产生亲子矛盾的原因、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等。中国教育学会与家长学习网根据《问卷》数据,撰写并首发《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状况调查报告》,以期为研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下家庭教育状况提供样本。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取调查问卷99703份,覆盖全国。
  ◎以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家庭为主。华北地区家庭占33.59%,华东地区家庭占48.19%,东北地区家庭占11.41%,其他地区占6.81%。
  ◎以农村家庭居多,占50.31%;城市家庭占28.87%,城镇家庭占18.33%,城乡接合部家庭占2.49%。
  ◎参与调查问卷的人以母亲为主,占75.12%;父亲占22.93%;祖辈占1.95%。
  ◎他们之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62.57%,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技术学校)学历占25.56%,大学(包括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1.87%。
  ◎这些家庭,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9.67%;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27.50%;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占24.30%;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占8.53%。
  ◎參与调查的家庭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为主,孩子在6-9岁(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占33.21%,在9-12岁(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占33.52%,孩子在12-15岁(初中生)的占26.78%。其余年龄段孩子的家长,3-6岁(幼儿园)、15-18岁(高中生/职校生/中专生)、18岁以上(大学生)共占6.49%。
  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状况
  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被迫长时间待在一起。本次调查,重点考察他们之间亲子关系的变化。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表示亲子关系稳定,少部分家庭“深受疫情、复工、复课等外界环境影响”。
  结论
  第一,大部分家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较为稳定或者生活模式变化不大,因此在疫情期间和孩子长期相处,亲子关系变化不大。第二,部分家庭因生活物资、防疫准备不足,或者没有家庭收入来源等,家长焦虑不安;复工复课赶在一起,同时在家办公、上课,不能互相体谅……这些都容易影响亲子关系。第三,家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孩子有补偿心理,因此在疫情期间努力改善亲子关系,只是有些家长因方法不当、毅力不足等原因,没有达成目的。
  家长受教育程度影响亲子关系
  在本次调查中,28.52%的家庭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将此与家长受教育程度对比发现:在“刚开始特别亲密,时间长了相看两厌”中,比例随受教育程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在“刚开始不习惯,之后越来越亲密”中,比例随受教育程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亲子关系“深受疫情、复工、复课等外界环境影响”,以高中或中专学历家长所占本学历层次比例最高。
  结论
  第一,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疫情居家期间,家长会因为孩子积极改变自己,并对孩子进行各个方面的培养。第二,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重视亲子关系。因此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家长会主动去改善亲子关系,然而其中部分家长由于和孩子相处沟通缺乏适宜的方式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第三,高中或中专学历家长的工作、收入更容易受环境影响,因此他们的亲子关系也容易受疫情、复工、复课等外界环境影响。
  本次调查将家长处理亲子矛盾的方式以及看法与家长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进行对比发现:首先是采取“等双方冷静之后,再沟通”的家长,以高中或中专学历家长所占本层次比例最高。其次是采取“有时控制不住,会训斥/打一顿孩子”措施的家长,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升高。再次是采取“等孩子冷静后,再教育”的家长,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变高而下降。最后是以“冷处理,过段时间自然会没事”为措施的家长所占比例最少,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而降低。
  调查问卷显示,在发生矛盾之后反思自己,是大部分家长都会做的事情,其比例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升高。选择“向孩子道歉”做法的家长,随着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升高。持有“当时觉得有些愧疚,但时间长了就忘了”观点的家长,随家长受教育程度升高而降低。持有“父母训斥孩子不是应该的吗?无须介怀”观点的家长所占比例较低,且随家长受教育程度升高而降低。
  结论
  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这些家长容易与孩子在生活起居上产生矛盾。学习问题是各学历层次家长都关注的问题。高中或中专学历家长在学习上与孩子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高于其他家长,可能是因为他们既不能像更高学历家长一样帮助孩子完善解决学习问题,又不像更低学历家长一样因为辅导孩子学习问题困难而放弃。分析数据可知:第一,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主观上越愿意尊重孩子,选择平等沟通。但客观情况可能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高、要求也越严,更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长难以保持理性、控制情绪。第二,家长受教育程度越低,解决家庭教育矛盾的积极性越低。如初中及以下学历家长“当时后悔过后即忘”的情况相较其他学历层次要高。这表明家长一则缺乏完美解决矛盾的积极性,二则缺乏正确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并且不能主动去学习。   家长收入影响亲子关系
  在本次调查中,28.52%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与家长收入(由低到高,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进行对比发现:“有变化,态度深受疫情、复工、复课等外界环境影响”在家庭收入在3000-5000元最高;“有变化,刚开始特别亲密,时间长了相看两厌”随着收入升高而缓慢升高;“有变化,刚开始不习惯,之后越来越亲密”随着收入升高而缓慢升高。
  结论
  第一,家长收入越高,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因为疫情等外界因素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家长收入高于5000元时特征较为明显。但当家长收入低于3000元,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受疫情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家长的职业大部分是务农(53.84%),疫情、复工、复课对农业的影响要远小于企业职工或个体工商。第二,一般而言,家长收入是和工作时间成正比的,收入越高,家长越忙碌,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少、越容易出现彼此不能深入了解的情况。疫情为父母与子女提供了长时间相处的机会,让亲子之间增进了解。其中一些因为相处方式不当,会引起亲子矛盾;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亲子关系会越来越亲密。
  本次调查将亲子矛盾原因及家长处理方式等与家长收入做对比发现:尽管家庭收入不同,但是在与孩子产生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生活起居和学习问题上。
  选择“冷处理,过段时间自然会没事”处理方法的家庭比例较低,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减少;选择“等双方冷静之后,再沟通”处理方法的占比较高,且收入在3000-5000元的家庭占比最高;选择“等孩子冷静后,再教育”处理方法的占比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减少;选择“有时控制不住,会训斥/打一顿孩子”处理方法的占比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增加。
  家长在和孩子发生矛盾之后,“反思自己,以后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占比最高;选择“向孩子道歉”做法的比例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家长“当时觉得有些愧疚,但时间长了就忘了”和“父母训斥孩子不是应该的吗?无须介怀”的比例较低,与家庭收入无明显关联。
  结论
  第一,收入低的家庭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尤其是生活起居、服从管教等和家长息息相关的行为习惯较为严格,希望孩子能够“懂事”,家长不必在这些“生活琐事”上费心。第二,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慢慢引导孩子,因此发生矛盾后往往“冷处理”“等孩子冷静后,再教育”。但是他们又清楚良好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过因为时间和精力或者方法有限等原因,不能和孩子平等沟通、慢慢引导,只能等双方冷静后,通过家长权威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改正。
  报告重要结论
  调查表明,社会家庭对于亲子教育问题关注度高、参与度高,需求强烈。80后、90后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能力与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职业能力关系密切,也显示出这一特定年龄段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结论一:改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耐心坚持。很多家长有着改善亲子关系的决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或因得不到孩子的正向反馈,或因孩子“不听话”而失去耐心,选择放弃。这说明改善亲子关系不光需要信心、决心,还要有耐心、恒心,以及细心。
  结论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有第一重要地位。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家长75.12%是母亲;76.59%的家庭中,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在受教育程度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略低于父亲。80后、90后的母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母亲们对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
  结论三:家庭教育中的亲子矛盾主要集中在生活起居与学习方面。问卷调查中,学习方面的问题是引发亲子矛盾的首要因素。这既表明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視,又表明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生活起居是引发亲子矛盾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孩子在生活起居上的习惯不符合家长的预期,家长不能采用符合孩子特性的方法督促孩子,从而产生矛盾。而家长选择处理亲子矛盾的方式与其内心深处秉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比如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等。
  结论四:父母和孩子在学习上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和家长辅导上。在辅导孩子作业的人员中,父母占大多数。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学习上的问题首先是缺少自我管理能力,不能主动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父母没有辅导能力,不能有效解决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结论五: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对家庭教育理念的认识就越到位,但在实践应用中依然会遇到阻碍。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对于与孩子平等相处的观念认可度越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与孩子发生矛盾时,还是容易以父母的身份去教育、强制孩子。还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在处理亲子矛盾时,由于对孩子高标准、高要求,也难以避免感情用事(忍不住训斥、打骂)。
  关于改善和增进亲子关系的建议
  鼓励家长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科学育子观念的认同度越高,对于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理解得越透彻。因此家长应该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一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二则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三则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对家庭教育理解更加透彻,更容易找到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减少和避免亲子矛盾,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要认识到,改善亲子关系是一项长期工作。很多父母有改善亲子关系的想法,但是并不长久。亲子关系的改善是一项长期任务,家长应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紧,否则不容易长久且容易引发亲子矛盾。家长还要考虑做法是否会得到孩子的正向反馈。若孩子总是不能给予正向反馈,比如不理不睬等,家长就要考虑换个方式了。
  家长对孩子要抱有合理期望。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抱有很大期望,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这些家长本身很优秀,希望孩子更加优秀,因此对他们也就更加严格。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让孩子健康发展、逐渐优秀,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不合理期望揠苗助长。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很多亲子矛盾是在家长督促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很多没有这些矛盾的家长回答“孩子自律性强,不用催”。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让孩子养成强大的自律能力,是减少亲子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
  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学会平衡家庭与工作。收入越高的家庭,亲子关系不受外界风险影响的概率越大。努力提高家庭收入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家庭陪伴的质量。
  为母亲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教材和课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调查问卷中,很多母亲表示缺少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容易在生活起居中和孩子产生矛盾。数据显示,这些母亲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有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可以通过网络、讲座、家长学校等形式为她们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相关机构或组织可专门为她们编写一份公共性强、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家庭教育教材,以及开设相关课程。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其他文献
在美丽的嘉陵江畔,坐落着一所园林式学校——重庆市朝阳中学。雨后清晨,记者走在清幽的校园中。举目四望,云雾弥漫山峦间,尽显奇幻之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兼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教书匠”,校长王小涛笑言:“外在美是形式,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在美才更重要。”一路走来,王小涛始终遵循本心,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成就重庆市普通高中“低进高出”的办学典范。在他的引领下,朝阳
期刊
广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州外校”)始办于1963年,是以储备、培养外交人才为目标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曾因历史原因两度停办。2010年,广州外校重新打开校门拥抱四海之才,成为广州市唯一的市属公办外语特色完全中学,以多元、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  李子越在广州外校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20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用他的话说,“广州外校放
期刊
融汇了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车舆文化、冶铁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坐落在这座千年古城的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驻马店高中”),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这里先后走出施一公、张泽民、季新生、王宇、张磊、宋新宇等著名科学家、企业家,把“行仰浩气,学驰天下”的校训散播在世界各地。学校近百年的历史,既是一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激情、气势恢宏的发展史。  学校发
期刊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将扮演更为基础性的角色,正成为教育改革发生和创新的策源地。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如何看待校长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构建民主参与、多元共建的学校治理体系?本期《教育
期刊
“爸爸,这个芭比娃娃好可爱,我想要。”男孩专注地摆弄着手里的玩具说道。  “男孩要有男子气概,怎么能玩女孩的玩具呢?让人笑话!”  被拒绝的男孩,只能跟着家长离开,恋恋不舍地回望。  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的男孩拿起了芭比娃娃,自己能接受吗?  从脱口秀中关于男生“他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吐槽,到歌手乃万因“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言论在微博上掀起了一个个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任职的帕夫雷什中学以其宁静朴素享誉世界,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事业。七十多年过去,在北京城深处,也有这样一所学校,抱持环境育人、全面育人的理念,默默地守护着教育的本真。  隔断城西市语哗——园林般的学校  晨光熹微,幽静的万寿路西街上,两排行道树身形渐显,温柔俯瞰着匆匆前行的身影。身著校服的少年们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一所园林般美丽、有着“京城最美校园”之称的北京市育英学校。
期刊
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作为海洋事业发展中的基础一环,海洋教育对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储备未来海洋人才意义重大。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按照“学科渗透,校本深化,文化提升,实践助推”的思路,形成了“幸福教育”体系下的“大海洋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海洋素养、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用心打造海洋特色品牌。  加强海洋特色课程架构。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
期刊
幼师基本功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很多幼兒园重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有趣的无结构方式引导幼儿提升音乐基础能力。  在游戏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避免节奏活动成为枯燥的技术训练,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幼儿的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情感的活动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其次,节奏游戏需要幼儿多种感
期刊
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却都生机勃勃。植物的“共生效应”给予浙江省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以启示,让我们多了一重哲学思考:如何让处于共生系统中的成员获得更多的利益?结合学校管理实际,我们发现,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是某位教师的个体能力,而是全体教师的整体实力。因此,寻找合理的团队发展评价模式是学校管理者首要探索的问题。  制定能激发人的主动性、
期刊
低年级“占坑”才能顺利进入高年级的培训班,进了头部教培机构的金牌班就等于拿到了民办校面谈的入场券,为了一个培训班名额全家上阵“疏通”渠道……日前,热播剧《小舍得》将补习班的剧场效应和“养娃难”展现得淋漓尽致。商业化、应试化、低幼化的课外补习,已经成了当前多少家庭面前绕不过去的大山,似乎孩子的校外教育途径,就只剩下补习这一条路。  当无休止的“补课风”愈演愈烈,如何从困境中寻找突围之道?如何理清校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