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藏职业技术学校,所招收的学生相对而言是基础知识最差的学生,而且目前出现了生源减少的趋势,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对来说心理年龄偏小。为了更好地适应以实践技能操作教育为主,应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师资培训,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引导、指导和培训作用。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等机制,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操作能力;努力推广“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德育教育;实践操作能力;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
作为西藏一名中专学校的教师,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成长与成才做更多贡献,其实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同样,作为中专学校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如何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教育的利弊,能更客观地提出和创新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结合笔者在日喀则地区中專学校工作的经历,对如何更好地关心西藏中专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做如下思考:
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学生的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德育的教育,二是职业技能的教育。对中专学生德育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家庭美德、校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重点[1]。确实把学生的德育教育细化,变得更为可行和务实。还要结合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本质特点是“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也就不成为道德[2]。也就是需要学生的道德品质由理论的认知变为学生现实行为。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和思想的教育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和社会劳务市场的实际,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能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以及将来找工作的具体情况,从而能更务实地学习和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
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教育,应该主要以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主,逐步较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比例。但是事实,区内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对于学生实践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很少,那如何来改进和发展以实践性操作为主的教育方式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学校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要想真正地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那就必须有实际操作的场所。在教室教师进行基本、相对简单的职业技术操作技术讲解,而后学生就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做到真正的“工学结合”。一方面直接消化、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直接学习具体的实际操作,从而真正地掌握了职业技术操作的技术。而且有可能直接把学生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相关企业和厂矿联系,或是把实训基地直接市场化,直接面对市场进行正常的实践。当然了,这些措施一定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把实训基地直接市场化和经营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直接就业实训,直接把学生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交给市场来约束、来培训,来检验。通过以市场需求来构建实训基地,是以学生能就业为导向这样实质性目标为基础的。
同时,以上方式也可以很好地作为学校和学生的一项收入,从而构成实训基地更好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实训和学员的收入可以用来更好地改善和扩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条件,另外也可以对实训操作好的学员进行生活补助,这样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来相应的专业报考,从而更好地增加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声誉。
这样对相关的实训基地的实体产业也有很大好处,由于学生实训时的工时报酬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实训学生中优先筛选优秀的学员来补充产业的技术人才。
其次,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职业技能实践操作的教育,教师的结构也需要进行改革。需要具体操作型教师比例要加大,相对而言只是讲授理论性教师比例减少。专业教师职业操作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深化校企融合,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师资培训,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引导、指导和培训作用;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3]。积极构建理论教师,向理论兼实际操作型教师转变的培训。同时推广“双师型”教师,或“类双师型”教师[4],提高和改变教师结构,真正做到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
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后能找份工作而不再必须回家务农,心里十分的欣慰。但看到很多学生中专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而又不愿意务农,表现出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游手好闲,实在也是心疼。而且这种现状在西藏农村也较为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中专教育不仅是在职业技术技能上传授的失败,也是我们教书育人中育人的失败。鉴于这些现象,衷心希望现有的区内职业技术中专学校的教育能有所改善、提高。
参考文献
[1] 穆学君.高职院校学生“四德”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第30卷 第8期
[2] 孙进.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知性合一的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09(6)下
[3] 孙延娟.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9第30卷 第17期
[4] 张萍. 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第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实践操作能力;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
作为西藏一名中专学校的教师,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成长与成才做更多贡献,其实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同样,作为中专学校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如何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教育的利弊,能更客观地提出和创新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结合笔者在日喀则地区中專学校工作的经历,对如何更好地关心西藏中专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做如下思考:
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学生的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德育的教育,二是职业技能的教育。对中专学生德育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家庭美德、校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重点[1]。确实把学生的德育教育细化,变得更为可行和务实。还要结合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本质特点是“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也就不成为道德[2]。也就是需要学生的道德品质由理论的认知变为学生现实行为。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和思想的教育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和社会劳务市场的实际,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能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以及将来找工作的具体情况,从而能更务实地学习和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
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教育,应该主要以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主,逐步较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比例。但是事实,区内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对于学生实践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很少,那如何来改进和发展以实践性操作为主的教育方式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学校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要想真正地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那就必须有实际操作的场所。在教室教师进行基本、相对简单的职业技术操作技术讲解,而后学生就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做到真正的“工学结合”。一方面直接消化、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直接学习具体的实际操作,从而真正地掌握了职业技术操作的技术。而且有可能直接把学生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相关企业和厂矿联系,或是把实训基地直接市场化,直接面对市场进行正常的实践。当然了,这些措施一定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把实训基地直接市场化和经营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直接就业实训,直接把学生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交给市场来约束、来培训,来检验。通过以市场需求来构建实训基地,是以学生能就业为导向这样实质性目标为基础的。
同时,以上方式也可以很好地作为学校和学生的一项收入,从而构成实训基地更好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实训和学员的收入可以用来更好地改善和扩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条件,另外也可以对实训操作好的学员进行生活补助,这样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来相应的专业报考,从而更好地增加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声誉。
这样对相关的实训基地的实体产业也有很大好处,由于学生实训时的工时报酬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实训学生中优先筛选优秀的学员来补充产业的技术人才。
其次,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职业技能实践操作的教育,教师的结构也需要进行改革。需要具体操作型教师比例要加大,相对而言只是讲授理论性教师比例减少。专业教师职业操作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深化校企融合,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师资培训,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引导、指导和培训作用;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3]。积极构建理论教师,向理论兼实际操作型教师转变的培训。同时推广“双师型”教师,或“类双师型”教师[4],提高和改变教师结构,真正做到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
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后能找份工作而不再必须回家务农,心里十分的欣慰。但看到很多学生中专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而又不愿意务农,表现出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游手好闲,实在也是心疼。而且这种现状在西藏农村也较为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中专教育不仅是在职业技术技能上传授的失败,也是我们教书育人中育人的失败。鉴于这些现象,衷心希望现有的区内职业技术中专学校的教育能有所改善、提高。
参考文献
[1] 穆学君.高职院校学生“四德”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第30卷 第8期
[2] 孙进.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知性合一的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09(6)下
[3] 孙延娟.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9第30卷 第17期
[4] 张萍. 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