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化学教师应该领会新课改的精髓,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25-01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成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化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尝试。
一、教师必须观念创新、教法创新
思想是行为的导向,没有的思想观念的创新,就谈不上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自己应该具有创新的理论观念,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持怀疑的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科学严谨,又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讲究教学艺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思维方式,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努力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和信息化,注意扩大化学的外延,加大知识容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体精神
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主宰者的身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形成家长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缺少了主动参与,被动接受,这种定势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和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讲堂变成了学堂,让学生去思索,去感受,去讨论,去畅所欲言。教师把善意的微笑献给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给学生,以魅力的人格感染学生,抓住闪光点去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学习动机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不断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由好奇→兴趣→爱好→热爱的发展过程。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一步步引导。例如:化学教师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的变化、状态改变、气味奇异等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实际生活的例证加以引导和巩固,并利用作业、实际操作与考试成功给予鼓励等,使学生逐渐发展成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爱好和热爱,形成具有稳定、持久强烈的动力特征。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也很有益处。例如:在课余时间可以增设《有趣化学》专题,把有关化学史知识、著名化学家的故事、趣味化学内容等编成讲义,制成图片,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魔棒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上游龙”“变色魔师”等演示给学生观看,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促进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召开化学活动会,表演化学小魔术,竞猜化学谜语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景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究规律,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的重要,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与创新机会。
例如,学习《常见的碱》时,学生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存在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药物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调查了解其成分和作用。
这样使学生置身于情景环境中。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
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先做灯火试验?学生回答:因为里面太黑。再进一步问:在白天的菜窑里很亮,为什么也做灯火试验呢?这个实例使学生产生了疑
问,就会产生探究求知的欲望。
五、培养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多向展示,引导学生从已知中预测未知,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思考、联想、想象等发散思维活动,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形式等方面去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多解求异,尽力避免思维定式的形成。例如:讲到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要联想到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讲到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联想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单质;讲到硬水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容易起水垢等。教师还应该通过挖掘材料,多设置一些“空白”让学生借助联想去填补,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来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活动,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例如:学生学习了制氢气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并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验,如产生二氧化碳有多少种方法,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同样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和类比思维。再如为了保护环境,对课本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勇于评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准备时,可以认真组织学生主动地、大胆地进行实验设计,如选择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设计装置证明物质的存在等。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在检查合理性、安全性后,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各自设计的方案,自己实验,以验证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观察、分析、结论中,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关键词:新课改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25-01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成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化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尝试。
一、教师必须观念创新、教法创新
思想是行为的导向,没有的思想观念的创新,就谈不上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自己应该具有创新的理论观念,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持怀疑的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科学严谨,又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讲究教学艺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思维方式,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努力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和信息化,注意扩大化学的外延,加大知识容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体精神
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主宰者的身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形成家长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缺少了主动参与,被动接受,这种定势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和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讲堂变成了学堂,让学生去思索,去感受,去讨论,去畅所欲言。教师把善意的微笑献给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给学生,以魅力的人格感染学生,抓住闪光点去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学习动机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不断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由好奇→兴趣→爱好→热爱的发展过程。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一步步引导。例如:化学教师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的变化、状态改变、气味奇异等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实际生活的例证加以引导和巩固,并利用作业、实际操作与考试成功给予鼓励等,使学生逐渐发展成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爱好和热爱,形成具有稳定、持久强烈的动力特征。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也很有益处。例如:在课余时间可以增设《有趣化学》专题,把有关化学史知识、著名化学家的故事、趣味化学内容等编成讲义,制成图片,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魔棒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上游龙”“变色魔师”等演示给学生观看,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促进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召开化学活动会,表演化学小魔术,竞猜化学谜语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景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究规律,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的重要,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与创新机会。
例如,学习《常见的碱》时,学生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存在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药物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调查了解其成分和作用。
这样使学生置身于情景环境中。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
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先做灯火试验?学生回答:因为里面太黑。再进一步问:在白天的菜窑里很亮,为什么也做灯火试验呢?这个实例使学生产生了疑
问,就会产生探究求知的欲望。
五、培养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多向展示,引导学生从已知中预测未知,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思考、联想、想象等发散思维活动,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形式等方面去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多解求异,尽力避免思维定式的形成。例如:讲到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要联想到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讲到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联想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单质;讲到硬水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容易起水垢等。教师还应该通过挖掘材料,多设置一些“空白”让学生借助联想去填补,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史来看,化学规律、新物质的合成,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活动,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例如:学生学习了制氢气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并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验,如产生二氧化碳有多少种方法,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同样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和类比思维。再如为了保护环境,对课本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勇于评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准备时,可以认真组织学生主动地、大胆地进行实验设计,如选择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设计装置证明物质的存在等。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在检查合理性、安全性后,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各自设计的方案,自己实验,以验证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观察、分析、结论中,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