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世界变动,探索新闻奥秘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人类的第一生产力,科技有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终端与互联网共同催化了现代媒介的替代与融合,初中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探索外界信息。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辨析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使学生透过新闻把握世界变动的脉搏,借助外部环境实现个人素养的厚积薄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闻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芸芸众生所生活的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新闻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感悟,初中语文教材将新闻资源列入教学范畴,期待通过教学实现学生对新闻的全面了解与把握。然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却将新闻作品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也直接导致新闻作品教学陷入发展误区。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新闻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开展新闻作品阅读,形成正确的新闻阅读與把握能力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浓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现代初中学生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已经能够借助媒体随时把握天下事。但初中学生对新闻的阅读与获取却存在鲜明的选择性,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娱乐时尚、体育运动、社会新闻等是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向,他们很难有效分辨新闻的质量与价值。初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拔高提升时期,学生不仅要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渐进式提升,更要实现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构建与完善。新闻作品教学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多种类型新闻,辨析新闻的正面价值与负面教育意义,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新闻阅读与把握能力。
  初中学生渴望探索未知世界,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更加关注遥远而陌生的一切,而媒介素养是初中学生生活与工作的必备素养。例如最近美国向中国发起了贸易战,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抽丝剥茧整个事件,更加准确地把握贸易战发生的原因、历程及最终走向,正确理解各方在此事件中的立场与诉求。初中学生的生活并不局限于校园,实用类文本的接触与使用频率快速增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新闻作品阅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新闻要点,建立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沟通桥梁。
  二、把握学生学情,完善新闻阅读教学图式
  学生的成长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现实,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新闻关注点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情分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围绕学生的新闻素养、预习情况、学习难点等情况完善新闻阅读教学图式是新闻教学的发展方向。
  康德认为人的头脑中已经成型的知识经验网络就是图式,在图式基础上展开新知识同化与顺应将大大降低学生的习得难度。语文教材中的《新闻两篇》是学生们接触新闻的初始,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闻学习要点,帮助逐渐形成清晰而立体的新闻认知。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作品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利用这篇作品建构学生对新闻作品的印象,重点包括新闻的结构、新闻六要素、新闻文本特点等图式内容,进而在教学留白后进入正式教学。而另一篇新闻作品教学中,《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选择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这幅新闻图片,学生们看到这幅图片能够迅速想到香港租借百年的岁月沧桑与香港回归的普天同庆,这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把握新闻主题,保持学生对新闻的关注,进而完善阅读教学图式。这篇作品依据时间顺序详细勾勒了中英双方相关交接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新闻中的相关内容强化学生对新闻的理解与认知,形成清醒深入的新闻感悟。
  三、对比分析新闻,明确新闻阅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见微知著”是新闻阅读的必备素养,同时也是新闻作者最常使用的创作方式。普利策曾经说过“小新闻,大世界,新闻的创作与阅读都需要发现的眼睛。”新闻阅读与其他形式文本阅读存在一定差异,品读语言、品味信息、深入灵魂,新闻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是新闻教学的重点与关键,教师要深度思考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式展开深入教学。
  香港回归是新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世界各国媒体纷纷从大视野和大角度入手展开报道,而语文课选择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篇新闻从多个视角切入现场,选取多个场景展开深度与精准描写,把中英双方交接的现场准确地刻画出来,带领学生走入那段逝去却不会尘封的时光。类似“特写性消息”的新闻创作手法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未曾接触的,教师要有效搭建现场特写创作为基础的特色教学,使学生们能够真正走入新闻素材勾勒的环境,不仅要品味文字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更要体会特写性消息创作的要点,深入探究新闻作者创作的思路与目的,进而将学习结果转化为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实现学生的经验积累与沉淀,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阅读类似的报纸和杂志,通过抽丝剥茧的逐层教学帮助学生完善认知。
  四、深度挖掘资源,丰富新闻阅读教学内容与作品内涵
  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当今社会的“第四媒体”,并已超越传统媒体的传播效率与传播效果,但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并不明确,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进而导致新闻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有效提升学生的新闻素养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新闻要点,突出新闻的真实与可靠。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新闻资源的深度挖掘,拓展学生对新闻背景的了解和把握。例如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教学中,这段历史发生时很多学生还未出生,学生们难免会出现陌生感,因此教师要积极搜寻新闻发生的相关背景,进一步补充相关的历史内容等的介绍,同时适度引入新华社、BBC、CNN等媒体关于“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课堂教学,可以从三分钟的中英双方交接仪式入手,为正式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在完成课堂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深邃的远方,深度解读作者在新闻资源中的真知灼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实现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拓展。
  新闻是现代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文字作品,它对学生的三观塑造具有深远影响,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新闻知识教学,在丰富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户松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新闻素养能力及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1).
  [2]王士超.初中语文新闻作品的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3]侯艳.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新闻类作品教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文字的运用,既揭示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也关注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还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仅契合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本文从挖掘生活素材、契合生活实际、鼓励生活应用这几个方面,探讨了“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段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
【摘要】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延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必需而够用的语文能力。但近几年来,学生玩手机现象极为严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堪忧。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法,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保证提问的艺术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好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保证教学效率。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说,
【摘要】百字作文训练是一种自由度高、随意性强的练习模式,它和传统作文写作的区别在于,百字作文训练不需要有完整的情节和严谨的结构,它重在对某个片段、现象和感受的描述。通常,百字作文训练以200至300字为基准,不会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本次论文研究将重点分析如何利用百字作文训练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百字作文;训练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一篇课文,在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确立之后,其实是过程的顺畅与否,决定这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部编教材力图在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之间建构体系,让教师之教有章可循,让学生之学有法可依。课外篇目的单篇教学,置于学生学段,参照学生学情,也能实现阶段目标。  【关键词】《消失的年声》;设计;过渡;肖复兴;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备课的
【摘要】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从写作文到评改作文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共同解决评改中的难题,探究写作经验,交流写作心得。自主修改作文,既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从评改意义、激发兴趣、范文引路、小组评改、自我修改、老师改评几个方面进行了学生自主评
【摘要】五六年级的习作要体现个性想法,注重情感表达。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追求序列性的体现。从开掘选材,聚焦结构,搭建范文支架,教学中多重设计,助推习作个性化的表达,促进语言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个性表达;真情实感;范文支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1-0122-01  【本文著录格式】吴阳娟
【摘要】还原法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文本分析方法,运用到古代诗歌教学课堂中,可以避免对古代诗歌进行随意性解读,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运用包括:还原诗境,寻找矛盾,抓住矛盾,理解情感;借助想象,召唤自身经验,填补空白,参与文本建构。  【关键词】还原法;古代诗歌教学;联想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代诗歌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中学生之所以读不懂古代诗歌,很大程度上
【摘要】教育戏剧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和更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情境,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戏剧;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表演家,不论是玩过家家还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他们都能根
爱妻离世,丈夫遵妻所嘱没有向体弱多病的岳父母透露丝毫消息,然而妻子离世一年多后,这煞费苦心的善意欺骗竟被岳父当做“故意隐瞒”。他向女婿怒讨女儿病逝的知情权,并索赔精神损失200万。  他追讨知情权是否合理,索赔又是否成功?  2014年2月的一天,浙江温州中远建工集团退休职工潘护国刘青春夫妇像往常一样打开女儿潘季梅从澳大利亚寄来的包裹。包裹里除了给他们的礼物,还有一张光盘。刘青春把光盘放入DV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