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校园霸凌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7761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校园霸凌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校园欺凌校标量表对西北民族大学363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校园霸凌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被试的校园霸凌在自我效能感三个分量表上没有发现显著相关结论校园霸凌与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校园霸凌 自我效能感 青春期 大学生
  1.引言
  青春期正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冲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感也更加丰富,但同时他们也缺乏对世界的真正了解,缺乏自立能力。校园霸凌会使这一时期的个体产生极大的角色混乱,使个体经历被否定被怀疑的经历,产生了自卑心理,极大地影响了自信程度从而影响个体人格的正向发展。大学正是决定人生走向的时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遇事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遇事则容易受情绪的控制。
  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青春期经历过校园霸凌的学生,其大学生活及以后人生产生的影响。
  2.文献综述
  2.1校园霸凌
  2.1.1校园霸凌的内涵
  霸凌是单词bullying音译过来的。奥维尔斯教授将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1]。我国学者对霸凌的定义则为:一个或一群人对一个人进行重复的伤害行为。
  2.1.2校园霸凌的场所及类型
  霸凌可以发生在任何存在人际互动的场所中,例如学校、教会、家庭、工作场所、社区等。校园霸凌有很多种形式,像肢体霸凌,指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包含起绰号、辱骂、嘲弄、恐吓等言语攻击、社会霸凌,团体对立、排挤、孤立被霸凌者、网络霸凌,以手机短信、微博、微信、QQ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性霸凌,是指以身体、性别、性征、性取向等作取笑或评论的行为, 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体上的侵犯等[1]。
  2.2自我效能感
  2.2.1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一个对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有信心的人,也会更积极、更主动的生活。这反映了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一种面对环境挑战时能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自信看待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2-3]。
  3.研究设计
  3.1被试
  以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分别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中选取363名被试,发放500份,回收482份,回收率96.4%其中男生171人(47%),女生192人(53%)。大一17人(5%),大二129人(35%),大三190人(52%),大四27人(8%),城市97人(27%), 县城139人(38%), 乡村127人(35%)。
  3.2问卷
  3.2.1 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
  “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自我效能感的分量表。三个分量表均采用里克特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3.2.1.1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
  由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中文版GSES该分量表共10个项目,涉及努力感、天资、环境感、目标达成感和自我预期5个方面。
  3.2.1.2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
  由北京大学Insight Group在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中学生效能感分量表基础上编制而成,共12个项目,测量学业领域中关于一般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3.2.1.3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
  来自Bandura编制的“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量表”共9个项目,测量个体在学习中的各种自我调节行为的自我效能感。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9,具有较高的信度。
  3.2.2校园霸凌问卷
  根据文献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对问卷的解释如下:采用挪威的奥维尔斯教授的自陈式欺负行为问卷、我国的陈世平教授翻译并修订的中文儿童欺负行为问卷和张文新教授根据奥维尔斯儿童欺负行为问卷修订的中文版的综合编制。
  问卷维度及计分方式:言语霸凌(D1、D2)、关系霸凌(D3、D4)、身体霸凌(D5、D6)。根据问卷中“D1-1 被起难听的外号”、“D1-2 被骂,或者被取笑和讽刺”、“D1-3被拒绝参加某些活动,遭到排斥、孤立”、“D1-4 被别人散布谣言”、“D1-5 被打、踢、推、撞或者威胁”和“D1-6 被强迫给别人钱,或者东西被拿走、被损坏”这6个问题,评估被试遭受欺霸凌凌行为的频率、所受霸凌的类别。每题有5个选项:“从来没有”、“偶尔一两次”、“一个月两三次”、“约一周一次”、“一周好几次”,分值范围为1-5分。
  霸凌角色类型划分依据调查问卷中的(D1、D12)“青春期你在学校里,被其他同学以下列方式欺负过吗”、“青春期以来你是否欺负过别的同学”两项问题来判断被试在校园霸凌视域下,是无关者、被动型霸凌受害者、攻击型欺凌霸凌受害者还是霸凌者的角色。其中,关于霸凌受害者的判定,结合了自我受霸凌感知的因素,对于事实上受霸凌程度轻微且自我感知未受到欺负的样本,作为未受欺凌霸凌的对象处理。
  D7能用于校园霸凌方式的补充。D8与霸凌经历的时间有关。D9为分析霸凌发生场所的分析:D10为分析遭受到的霸凌力量有群体、性别之间的差异。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5.
  3.3问卷处理
  问卷发放是发放于问卷星进行网络评测与纸质版问卷相结合,采用随机取样,在征得对方同意后,邀请被试进入问卷星或发放纸质版回答问卷的相关试题。被试阅读指导语后按照要求作答,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剔除的问卷是全部题目明显呈规律性作答的问卷。   3.4工具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0.05表示统计学上显著。做了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
  4.结果
  4.1性别在校园霸凌与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采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異性检验,对于测验被试在性别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校园霸凌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具体见表4-1。
  4.2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对于问卷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校园霸凌在自我效能感三个分量表上没有发现显著相关,具体见表4-2。
  5.讨论
  5.1性别在校园霸凌与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在被试的校园霸凌与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被试在校园霸凌上高于男性被试,且存在显著差异,与张文新、谷传华、王美萍、王益文[16]在《中小学生欺负问题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研究结果不同,对于出现此结果可能的原因为被试年龄段不同。
  5.2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关系与讨论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校园霸凌在自我效能感三个分量上没有发现显著相关。对于分析结果的解释:第一,被试数量过少,且女性被试多于男性被试;第二,被试多集中在三年级,年龄分布不均衡。第三,大学生年龄偏大,校园霸凌对其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6.结论
  6.1结论
  第一,性别因素在研究被试的校园霸凌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中女性被试在校园霸凌程度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被试。
  第二,校园霸凌与自我效能感不存在相关关系。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本研究被试选样仅针对西北民族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样本的取样难免有局限。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取样范围增加被试以提升该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
  第二,样本中年级之间的比例有悬殊,对后面的结果有一定影响,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意取样方法。
  7.参考文献
  [1]钱磊.校园霸凌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台北TIMSS2011数学测量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5(06):52-55+76.
  [2]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3]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n Nork.Freeman.
  [4]Schwarzer, R. & Aristi B. (1997). 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y in Thirte cutures. Word Psychology, 1997 3(1-2),177- 190.
  [5]Schwarzer, R., Mueller, J. & Greenglass, E. (1999) .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icacy on the internet: Data collection in cyberspace. Anxiety, Stress,and Copying, 3(12), 145-161.
  [6]张文新,谷传华,王美萍,王益文,Kevin Jones.中小学生欺负问题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04):435-439+510-511.
其他文献
摘要:莱辛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其一指明了诗与画的界限,其二是建立了市民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本文立足当时的语境(德国启蒙运动),对其贡献展开分析。  关键词:莱辛、市民剧理论、现实主义  莱辛身处德国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德国封建势力残酷,腐败日益暴露,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在日益觉醒。莱辛正是以其高度爱国的热枕,坚韧不懈的努力和犀利的文笔,向德国封建势力进行全面的进攻。莱辛在启蒙运
期刊
摘要: Writ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As one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English writing, consistency refers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the organic connection of var
期刊
摘要:摄影原本是用来对人或事物进行客观的记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摄影设备进一步升级优化,并且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摄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摄影者将作品除了其应有的内容还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和背景因素等,促进了摄影艺术的产生。新媒体行业的宣传和美化又与摄影艺术息息相关,所以新媒体的发展和摄影艺术的发展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摄影一直是一种图像记录手段,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为摄影打开了一扇
期刊
摘要: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凸显出环境伦理的重要性,而环境伦理哲学基础面临的困境阻碍着环境伦理的完善,“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困境;人类作为价值主体的膨胀;理性崇拜与理性的非理性化是环境伦理哲学基础出现问题中主要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环境伦理 哲学 科学技术  环境伦理学一直是学术界炙手可热的研究点,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存在诸多理论困境,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传统的关于价值主体的理论,机械
期刊
摘要: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战略石油储备已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型原油储备库的建立与发展是国内经济形式发展的必然,而储油罐频频发生火灾是不可忽视的现象,其中遭遇雷击而引起火灾占据很大比例。本文主要是从雷电防护角度出发,从接地装置、可燃气体检测器、雷电预警系统等防护设施以及自动化系统投入等方面,对石油管道储油罐安全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石油储备;储油罐;雷击
期刊
摘要: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 theory and theories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features from the lexical and syntactic level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famous novel This
期刊
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幼儿对老师提供的某种材料特别感兴趣,停留在摆弄材料的层面;或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所措;或者单纯地模仿别人的游戏……带着这些问题,我注意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不断反思,以求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案例一:娃娃家里,孩子们戴着角色牌扮演爸爸和妈妈。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爸爸在厨房里做饭,他把鱼、肉和各种蔬菜都拿出来,切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放在锅里,不停地
期刊
二十世纪抗战初期,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多少个平静、幸福的家庭从此变得漂泊不定,多少人的人生都將因为这战火而改变……  《四世同堂》就是描述了在这个战火年代中的人与物。书中的祁家、钱家、冠家,以及胡同里的其他居民原本都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平日里喝茶聊天,好不热闹。可等到了战争爆发,日本人入侵,在这国家危难关头—胡同里的不同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因为战火的弥漫,他们的人生道路从
期刊
摘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人们立足于社会所需要具备的优良品格。初中生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人公,也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应当积极培养他们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实际的教育要求,合理采取对策以帮助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班级自主性管理中开展诚信教育,进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翻译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然而,对翻译概念中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三个基本翻译概念研究出现了混淆。本文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从三个基本翻译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和各自分类体系进行系统阐述和辨析,对此对三个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  关键词:翻译概念;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一、引言  关于翻译领域研究的书籍和文献越来越多,笔者在关于翻译研究的书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