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疯狂者”形象的接受和源流浅梳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其中的“狂人”形象对现当代中国的“疯狂者”形象有很深刻的影响。不过,中国现当代“疯狂者”形象的传统并非来源于鲁迅。这个传统来自中国古代,植根于儒释道的文化土壤中,脱胎于疯狂的文人形象,并且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培养而变得强大。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切入点,从现当代文学中的“疯狂者”形象进行回溯,追本溯源,浅要梳理中国“疯狂者”形象的接受和源流问题。
  关键词:疯狂者;接受;源流;符号;形象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于“疯子”这一形象会倾注不同的意义。作者可能赋予“疯子”形象以作者所想的内涵,而接受者却可能对某一“疯子”形象的寄寓有独特的看法。
  一、“疯子”形象的分类
  “疯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作品中的“疯子”有的具有象征意义,有的也许只有形式上的戏剧效果,所以可分为“象征性的疯子”和“非象征性的疯子”。有的“疯子”在作品一开始就是疯的,有的却是经历重大打击后才疯癫的,所以又可姑且分为“一贯的疯子”和“非一贯的疯子”。还有的疯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疯癫,而只是精神失常或者比较“二”;有的则是完全属于精神病患者。“非象征性的疯子”主要是随着情节的需要而产生的,“象征性的疯子”则是思想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贯的疯子”往往具有象征性,“非一贯的疯子”多半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产生。
  二、接受与源流
  (一)鲁迅对“狂人”形象的接受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疯子便是具有象征性寄寓性的疯子,也是“一贯的疯子”。鲁迅特意在《狂人日记》里塑造了“狂人”,通过“狂人”将自己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展现出来。“狂人”的狂言狂语是鲁迅思想的掩护者,同时又是鲁迅文学艺术价值的承载者。鲁迅的“疯子”是一个刻意塑造的形象。而鲁迅的《狂人日记》直接受到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果戈理的“狂人”也是刻意塑造用以寄托精神实质的形象,从这点上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不过作为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接受者,鲁迅在接受果戈理“狂人”形象的时候将这个形象进行了消化。鲁迅基本上只是借助了“狂人写日记”这一形式来写中国式的“狂人”,反映中国的现实。鲁迅的“狂人”和果戈理的“狂人”在精神实质上是不同的。再说直接一点,鲁迅只不过借助了“狂人”这个抽象的符号,而这个符号所蕴含的中国式精神实质与果戈理的“狂人”符号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鲁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他一贯的、积蓄已久的,而不是师承果戈理,虽然一般的读者会把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和鲁迅的《狂人日记》都当做反封建的呐喊。
  (二)来自传统的源流
  1、“疯狂者”形象的现代化
  除了《狂人日记》,中国“五四”以来的文学也有不少借助“疯子”形象来寄寓思想的。如《尘埃落定》中麦其家的少爷、《平凡的世界》里的田二父子、《白鹿原》中鹿兆鹏的妻子、《丰乳肥臀》里的“鸟仙”二姐……不得不说这些疯子形象或多或少受到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作家们在接受“狂人”形象时多半也只是利用“狂人”这个符号,并在这个符号里倾注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得不说,鲁迅接受了果戈理的“狂人”形象,而中国现当代的作家们又接受了鲁迅的“狂人”形象,不过在不断的流传接受过程中,“狂人”形象产生着变异。但是,不能说果戈理和鲁迅对中国现当代的“疯子”形象是唯一影响。
  其实,中国古代便有了“疯子”、“狂人”的文化和传统,如楚狂接舆的故事、嵇康阮籍辈的狂人逸事、徐渭发狂变疯的真事……这些历史上的疯子往往是“正义”、“非主流”、“情操坚守者”或“受压抑者”等的化身。这种“疯子”传统自古存在,并延续到当代。这个传统和文化又与外国典型的“疯子”文学形象发生碰撞,产生了共鸣,同时找到了此种传统和文化在新文学形势下的表现方式。中国的接受者最终将“疯子”形象融回传统。
  中国传统里的“疯子”多半与政治有关。古代文人真疯抑或假疯很多时候是在政治高压下产生的。“装疯”成为一种保身存命的有效手段。“疯癫”是对主流和体制的逃离,是不合作的状态。《尘埃落定》里麦其家的少爷是个傻子,也可以说是“一贯的疯子”,从他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祛魅的世界,他其实是一个看透现实的智者。《平凡的世界》的田二总是说:“世事要变了!”路遥原本就是要借助这样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形象来抖露一星半点小说的精神实质。从创作的角度看,麦其家少爷和田二都是“不正常的疯”,作者有意从一开始就将他们打扮成“疯子”,并让他们承担“点破真理”的作用。这个手法如今已变得有些老套。许多疯癫形象被人为地披上神秘的外衣,这些“疯子”被塑造成为身怀绝技的隐士高人或者眼界超群的大德智者。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有“桃谷六仙”,疯疯癫癫,严格上讲,很难说清这六兄弟真疯还是假疯,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这六人身上看到了喜剧效果和《笑傲江湖》所想表达的一些精神内涵。“桃谷六仙”的嬉笑怒骂更多的是继承了魏晋以来装疯卖傻的风度,他们代表人性的“真”,敢于说真话,完全没有一点虚伪。而现代影视对这种“风度”的继承可谓泛滥,《黄金大劫案》中小东北的父亲也是个疯傻的人,但就因为他,电影中的形势发生逆转,这个“疯子”或许是电影的最大亮点。接受者们喜欢这样的形象设定,因为这一类“疯子”是具有象征性的,是有背景有来历的。那么,从这一点来说,鲁迅的“狂人”便没那么亲切可爱,“狂人”过于符号化。而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来源于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有差距的。那么我们可以说,作为果戈理或者鲁迅“狂人”形象的接受者,我们更多的是在与作家的思想与精神交流,并且有的人直接接受了符号化的“狂人”;而有人坚守着传统文化心理,于是将这个符号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随后才产生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化“疯子”形象。
  2、更深层的来源
  如果放宽一下“疯子”这个定义的范围,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有些人物形象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疯子”,但是这些形象处于一种“疯狂”或“疯癫”的状态。这类形象同样可以担负起“象征”和“点破真相”的作用。比如‘红楼梦>第七回,醉酒的焦大骂道:“我要往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焦大虽然是醉酒,并不疯癫,但却做出了“疯癫”的事来,这种短暂的精神迷乱是曹雪芹有意给焦大施的“魔法”。曹雪芹借焦大醉酒之日有意无意点出了荣宁二府的一些龌龊事,使得小说扑朔迷离。焦大借酒骂主的情节安排或许也是源于文学的“疯癫者”传统。此外,《红楼梦》中的癫道人和癞和尚也是以疯疯癫癫的形象出现,不过这种“疯癜”明显是装出来的。癫道人和癞和尚给人以玩世不恭的感觉,这二人就是要借助这种状态表明自己的佛道思想,这种“疯癫”的状态就是要凸显与世不同。《济公传》里的道济和尚是比较典型的“疯癜者”形象。道济不是—个遵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他吃肉喝酒,放浪形骸。这个状态是对正统的疏离,我们甚至可以从他身上看到魏晋士人的风骨。道济和尚有道家的一些色彩,这是受到了释道合流的一些影响。如果继续做一个大胆的联想,当今在周星驰的很多电影里我们也能找到很多“疯狂”的元素。将周星驰电影笼统地看作一个“疯子”或“狂人”符号,那么此符号中就充满了许多情感和哲理。这个符号里的事情十分荒诞,不过荒诞仅仅是外表,表层之下却有深刻的内涵。不得不说,周星驰电影的夸张搞笑最初只是为了取悦观众赢得票房。有心的观众不断地对这类电影进行阐释解读,使得这个符号越来越充满思想内涵。于是,产生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或导演本人并没有向作品灌注什么有深度的东西,但是在经过接受者的误读曲解后,这个作品开始形成新的意义。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中国接受者思想上的“疯癫者”文学传统相当强大。人们乐于去解释开发一些怪诞生疏的事物,也许,这又和儒家注解经书的传统有关系。接受者在面对不正常的人物和事件时往往产生警惕,认为“非正常”之下一定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中国文学自古就含蓄,含蓄的传统滋养了敏感的接受者。去发现假象之下的秘密成为一种审美情趣。所以,“疯子”或“狂人”形象的传统似乎又可以上溯到《诗经》。儒家对这一传统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简单总结一下可以发现,“疯狂”形象的诞生既符合了儒家的审美传统,又契合了道家的出世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很少有实质上精神病患者的形象,而被视为“疯狂”的人多半是社会上的异类,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自由的思想。中国古代这些人便是中国文学传统上的“疯狂者”形象的来源。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有所为,狷者有所不为,自古以来的狂狷之士成为文学中“疯狂者”形象的样板。
  套用西方的浪漫主义观点,“疯子”和“狂人”有时多少会带上一点浪漫主义的特点。再进一步放宽“疯狂者”的定义,我们会发现此形象可能也受到诸如李白这样的文人的影响。李白是一个具有豪侠气质的诗人,他的诗充满浪漫气息。李白的个性也是放荡不羁的,这和后来的许多“疯狂者”形象有相似之处。更有可能的是,李白的诗文对后世产生影响,使得真实的人和“符号的人”敢于出离主流的束缚。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德育工作角度探寻六条对策,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平台。  关键词:创新德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也产生了
期刊
摘要: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视角研究腐败文化、康政文化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性,指出腐败文化会导致政府责任缺失、妨碍政务公开、降低政府行政效能,从而影响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的构建,强调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功能和廉政价值功能,有科于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度意识和效率意识,从而增强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腐败文化:机关廉政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消
期刊
摘要: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和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对于汽车驾驶员,其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此,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对于行车安全和预防交通事故十分重要。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安全行车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类车辆数量迅猛增长,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
期刊
201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建团至今,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才干,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的储备力量和后备军。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进一步深化的攻坚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科技和人才为主体的竞争空前加剧。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也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  青年人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支柱,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随着市
期刊
摘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城,统筹发展,是当前南充进行“两化互动”、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章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南充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强化本地区的产业支撑优势,推进开发式扶贫战略以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南充;新农村建设;
期刊
摘 要:量刑规范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展开的一项重要司法改革,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发《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量刑规范化的基本内容进行细化。未成年犯罪人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在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规范化量刑是我们理论和实践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改革需要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指引,本文立足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从量刑与刑罚目的实现的逻辑关系出发,对量刑规范化与未成年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正取得喜人的迅猛发展,然而导游服务质量却一直是投诉的热点,其服务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导游违规行为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监控机制的现状,并提出其监控机制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导游;服务质量;监控机制;措施  1、当前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现状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并形成了庞大稳定的导游队伍,到2011年底,我国持证导游已突破60万,而且还以超过
期刊
摘要:从古希腊到近代,西方国家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谊变。本文旨在对国家概念的演进作出突出贡献的西方政治思想家及其观点做一个简要梳理,分析他们之间的批判、承袭关系,试图厘清西方国家概念的演进历程。  关键词:西方国家;国家概念:演进  在西方文明史中,从古希腊进入奴隶制出现了第一个城邦国家开始,历代政治哲学家们就从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立场出发探讨了国家的定义。  一、古希腊时期国家概念  德漠克利特认为
期刊
摘要:熟练了解掌握驾驶员心理和精神状态、身体生理状况等客观规律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行车安全。本文重点从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身体状况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险控制;素质;身心;安全  汽车驾驶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作为一个称职的驾驶员,不但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具备与现代交通和行车安全有关的各种知识,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在
期刊
摘要:城建规划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自然面貌和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管线等各项建设的真实记录。城建规划档案是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凭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城市规划档案为城市建设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必须把档案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本文从城市规划档案的作用、现状、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