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生自律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情境中,中国乡村班主任研究需要继续深化。这一期呈现的两篇论文,聚焦学生寒假这一特别的时段,这对于大量外出务工的家长和留守儿童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这对于乡村班主任来说,是有着特殊使命的。来自浙江的李静雪老师聚焦乡村学生的自律问题,开展了相关班级活动,也以教育实践表明,乡村学生可以在寒假中实现合作学习、自我生活管理和亲子交往。来自广东的刘海霞老师聚焦乡村学生自我价值感,以乡村班主任的具体实践促成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当读者读到这两篇文章时,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牵头组织的2019年“你好,寒假!”研究已经开展了,大量扎根在乡村的创造性实践正在创生,更多基于乡村班主任工作的知识正在创生。我们期待借助《江苏教育》(班主任)的“鄉村班主任研究”栏目,实现高品质的知识传播、转化与再发展。
  【摘 要】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是乡村学生期待与向往的。作为班主任,除了布置一些基础作业外,还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在假期里得到发展。乡村班主任可以开展系列寒假活动,促进乡村学生自律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学生;寒假生活;自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7-0058-04
  【作者简介】李静雪,浙江省武义县武阳中学(浙江武义,321200)教师,二级教师。
  寒假一直是学生们十分憧憬与向往的假期,而对于乡村学生来说,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了解网络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令人担忧的是,乡村学生的自律能力较为缺乏,寒假中的自我放松使他们在校期间逐渐养成的自律能力有所减退,没有实现衔接。班主任应该思考,如何让乡村学生把在校期间培养的自律能力顺利地过渡到较长的寒假生活中去,并加以巩固和提升。
  2018年1月4日,笔者在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的邀请下,加入了全国“2018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微信交流群。这项研究带给笔者很多思考,最终笔者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特点和乡村地域资源,聚焦并制订以提升学生自律能力为目标的寒假活动方案,试图使乡村学生的自律能力在寒假生活中得以继续提升。
  一、乡村学生身上存在的自律问题
  由于受到家庭教育和社区环境的影响,和城里学生相比较,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相对胆小、拘谨,缺乏自信心,害怕教师的批评,但也很期望得到肯定与表扬。在学习上,由于乡村学生基础较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他们的学习情况也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其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律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1.学习无计划,自制力差。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家长监督的缺失,乡村中学生非常依赖电子产品,这严重扰乱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及生活。而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身上也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自习课不能主动制订计划和目标,不会弹性学习;课堂纪律观念淡薄,时常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与任课教师发生冲突,不能很好地自我监督。
  2.生活无规律,自理能力弱。
  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即使是处在乡村地区,父母也是对孩子疼爱有加,在家里经常包办家务活,孩子晚睡晚起更是常有的事,这就导致乡村学生出现了生活自理能力弱的问题。在笔者的班级中,学生表现出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课桌、随意丢弃垃圾、就餐时不能主动收拾碗筷等问题。
  二、寒假生活中乡村学生自律能力提升的研究设计
  1.调研摸底。
  在策划这次寒假活动之前,笔者在思考:聚焦什么问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即多数学生缺乏自律能力,笔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设计这次寒假活动,使得学生在学校习得的自律能力在寒假中得到更好的延续,包括每日的阅读、朗读、运动等方面。当然,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假期活动,家长和学生的想法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分别设计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对寒假生活的想法。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全班44位家长,有37位家长在武义老家过年,有7位家长在外地(如江苏、广西等)过年;家长期望孩子的寒假生活是这样的:能参加有意义并利于学习与成长的实践活动,能合理安排时间,能规律饮食,能按时完成作业,能为开学做好准备;家长认为在寒假中孩子最需要做的几件事分别是:提高完成作业的速度,看书练字,帮忙做家务,尊老爱幼,参加志愿者活动,保护环境,积极锻炼身体,远离游戏和电视。
  关于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在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想体验不一样的寒假生活,并愿意每天抽时间和家长一起过有意义的寒假,但也有少部分学生(5人)和家长之间存在矛盾,不太愿意参加寒假活动。可见,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去调动。
  2.讨论活动方案。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引导学生们开展了一次班会活动,旨在确定寒假活动小组的组名、组长和组员。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确定个人思维导图;填写小组活动策划书;制作活动手册。后来,在初画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第二次班会讨论,学生的个人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做一道拿手菜、包饺子、写对联、做家务、远足、跳绳、年俗调查、学摄影,等等。确定好个人的寒假活动内容之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填写小组活动策划书。从学生们的填写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这次寒假活动充满了期待,策划的活动很有小组特色,如游览美丽乡村、去书店阅读或摘抄美文、爬壶山、整理爱心衣物等,策划书的每个环节都经过多次修改。确定好小组活动内容之后,笔者和学生们花了很多精力制作寒假活动手册,从内容和图片的选择到文字的校对和排版,前前后后一共经过了五次修改。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之后,家长们也对寒假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
  3.举行启动仪式。
  临近寒假的那几天,笔者重新整理了和学生一起策划的内容,与家长们约定好在寒假前一天举行寒假活动的启动仪式,和家长们一起讨论和分享寒假活动方案,这得到了他们的最大支持;借此机会,笔者还希望与家长们分享育儿经验,让更多的家长完成从小学家长到初中家长的角色转变,从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启动仪式一开始,笔者就将学生们的寒假策划内容呈现给家长们看,让他们对“你好,寒假”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家长们也对学生们的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提出了建议,指出了寒假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接着,围绕一个学期以来学生们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自律能力方面的表现,笔者向家长们呈现了学生们的积极转变,让家长们对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在自律能力方面,笔者特别强调了这次寒假活动就是围绕“自律能力提升”这一主题而开展的。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自律能力,笔者向家长们提了几个建议:建立学习型家庭、家长个人要学会反思、搭建家长学习平台。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笔者提出了对家长的具体要求:如在建立学习型家庭的过程中,建议家长能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一起探究和思考,发挥好家长的表率作用;要经常性地反思,思考自己在亲子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平时在微信群里分享一些和教育有关的文章,并交流阅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有部分家长已经主动参与了亲子共读活动,希望通过这次启动仪式,能有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
  三、寒假生活中乡村学生自律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
  2018年2月8号,寒假正式开始,我们也就进入到活动开展阶段。寒假期间,学生们用美篇的形式将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点滴记录下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开展小组活动,学会弹性学习。
  10个小组根据之前确定下来的活动方案,在为期二十多天的寒假中结合各自小组的组名特色,开展了书店阅读摘抄、做义工整理旧衣物、捡垃圾环保小能手、摄影体验新农村变化等活动。其中摄影小组的一位组员在美篇中说道:晴空万里的一天,我们小组来到了上芦村,村子远处群山环绕,湖上有一座拱桥,倒影清澈,倒过来仍是一番美景。在文化大礼堂我们见到了充满乡村气息的村落用具,学到了很多知识。小道中的壁画内容丰富,有水车、荷叶、梅花,还有别具一格的罐子艺术,“哗哗”的水声洗刷着我们的心灵……
  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制订目标和计划,与在校时只会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相比,大家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合作;组员们互相监督,加强了纪律观念和小组意识,时刻注意活动过程中该如何更好地分配时间,组员间的配合也更显默契……这些都是学生学会弹性学习的表现,自律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开展个人活动,学会生活自理。
  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设计的假期活动可谓精彩纷呈,活动大致可分为知识提升、休闲娱乐、职业体验和实践探索等。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们学会了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学习了许多新技能,自身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在逐渐养成并提升。小舒在個人美篇中写道:寒假里,我与大自然有了亲密的拥抱,也跟生活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寒假中的我当然不是只知道玩游戏,我也学会了体验生活并自己收拾东西。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整理房间和书包,这个寒假,我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会了整理书籍,并且每天都坚持自己打扫房间。通过每日的整理,我才感受到了妈妈的辛劳,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也有了新的体会,而这种体会是无法从课本上学到的。通过这次寒假个人活动的实践,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独立了,也懂得了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并进行自我监督。总之,我的自律能力在这个假期里得到了提升……
  3.整理阅读存折,改善亲子关系。
  寒假期间,家长和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一起回顾了这个学期以来的阅读书目,整理了阅读存折,大家在微信群里纷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小海的妈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笔记以及当下教育孩子的文字记录。更难能可贵的是,小涵的妈妈还分享了她的多篇读后感。每次阅读之后,她都会在相关书籍上划出自己喜欢的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和孩子一起分享。通过亲子共读和阅读体验分享,学生和家长学会了积极沟通、主动思考、彼此分享。在亲子阅读活动开展之前,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批评和打骂孩子。而现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了,学生们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监督并接受家长的督促,学生的自律能力也随之得以提升。
  四、总结与反思
  寒假结束后,笔者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2018年“你好,寒假”活动满意度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31位家长认可并将继续支持这样的寒假活动,但是有12位家长认为活动内容有待改善。此外,从“你的孩子喜欢英语趣配音和朗读打卡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们非常喜欢英语趣配音和朗读打卡,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高;在阅读方面,有24位家长与孩子开展了亲子共读,亲子阅读人数大幅度提高;在学生眼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分别是能坚持完成每天各项打卡、学会自我监督,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们学到了许多,如共同合作、体谅他人等;在家长眼中,印象最深刻的孩子的改变分别是尊敬长辈、主动问候、积极地帮忙做家务、坚持各项活动打卡等。综合分析问卷中家长和学生们的回答,笔者认为,本次“你好,寒假”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自律能力的提升在各项寒假活动中都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在教育空隙处开展教育研究——以“你好,寒假!”之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7(6):20-3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中一种常见的群体。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非正式群体经过“变异”升级,衍生出许多新的“圈子”,形成了所谓的“圈子文化”。班主任要通过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借助社会与家庭、学校三方的力量,让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圈子”。  【关键词】圈子文化;文化圈子;身份认同;非正式群体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2-0
本期我们策划推出的是一本人物专刊《李庾南:引导学生长出精神来》。策划推出这样一本人物专刊,我们有三个基本设想:  一是树形象。李庾南是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从教63年来,一直坚持带班。她创造的“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至今无人超越。尤其重要的是,她探索并明确提出了“自育·互惠·立范”的带班主张,通过言传身教,致力“引导学生长出精神来”。她桃李满天下,成为“集优秀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学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实践中发现,历史细节对培养家国情怀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历史细节从个体自我完善、家庭亲情观念、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细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关键词】数学探究;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131-03  【作者简介】周洁,江苏省常州高級中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高级教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探究活动是一项综合
主持人语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栽培和养育学生心中神奇的种子,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每一种潜能。 “个性学生”是职校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他门类的教育中也存在这种“个性学生”),他们通常表现为学习成绩落后、纪律散漫、心理障碍、品行不端等。但这种“个性”并非天生的,而是在特殊的成长经历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尊重人的自我需要,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教育追求,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管理的关键人员
【摘 要】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德育工作者,如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则是日常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着眼于核心素养在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地,以此探究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实践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1-0072-02  【作者简介】陈海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带头人。  一、教育背景   现在,很多家庭在中秋假期里,或外出旅游,或吃一顿团圆饭了之。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简化了,节日的文化内涵淡化了。班主任通过开展中秋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秋
【摘 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地位不是母亲所能完全代替的。而对班集体建设来说,父亲们的参与同样重要。通过成立“爸爸团”,让爸爸们走进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利用爸爸们的个性特质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爸爸们的作用,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文化自信、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是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方面可以借鉴的创新途径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家校关系;实践探索  【
【摘 要】新课程呼唤着优化课堂生态,这就需要教师能激活思品课堂,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潜能。合理创设表达情境是教师激活课堂生态,促进学生勇于表达、学会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前提和突破口。  【关键词】创设情境;勇于表达;真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吴琰,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江苏如东,226400)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教育家第斯多惠
【摘 要】以一节省级示范课为例,谈如何通过创设情智共生的阅读语境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颖、有效,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能寓教于乐。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智共生;阅读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3-0073-05  【作者简介】金永建,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00)党委委员、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