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内科急诊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有创正压通气,评估两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76.32%)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有肺不张或肺炎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内科急诊中,呼吸衰竭为常见急危重症,对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中应对呼吸衰竭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来帮助患者有效呼吸,但呼吸机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不畅或呼吸到污染空气而发生感染,因此,正确选择呼吸机并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我院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9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的机械通气方法来评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应用于内科急诊中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9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性24例,年龄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2±3.25)岁,疾病发生时间为8min~22h,平均时间为(5.63±3.02)h;女性17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4±3.17)岁,疾病发生时间为11min~23h,平均时间为(5.29±2.64)h。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16±2.37)岁,疾病发生时间为6min~21h,平均时间为(5.41±3.18)h;女性17例,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3±2.18)岁,疾病发生时间为13min~19h,平均时间为(5.14±2.03)h。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并全面结合患者病史,确诊为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SaO2<90%,Pco2>45mmHg,PaO2<60 mmHg。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发生时间等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事先清除干净口鼻与呼吸道中的异物,在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自主呼吸,无误吸与消化道出血、血流动力学稳定、咳痰有力,可耐受面罩的前提下,抬高患者头部30°,保持上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取半卧位,选择面罩与呼吸机,于患者面部正确放置面罩,并鼓励患者自行扶持稳定面罩,使用头带将其妥善固定,此时应注意避免头带的张力过高,以能够插入1个手指或2个手指为宜。调整参数,将初始值设定为EPAP4cmH2O与IPAP8-10cmH2O,5~20min后逐渐调整至适当水平。评价最终通气效果,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音逐渐清晰,心率减慢,呼吸频率缓慢,胸廓起伏较为明显,血气指标与SPO2有所改善[1]。观察组接受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特别是若入院患者存在心脏停搏、不能自主呼吸、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差,气道存在过多分泌物、气道狭窄对自主呼吸造成影响,应立即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具体操作步骤与对照组相同,选择通气气道时采用气管插管,若经口进行气管插管失败,改为切开气管插管。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原发病的对症治疗与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杂音全部消失,生活能力得以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杂音基本消失,生活能力得到一定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进一步发生恶化,肺部杂音依然存在,自理能力下降[2]。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76.32%)相比明显较高,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1 32/78.05 6/14.63 3/7.32 92.68
对照组 38 18/47.37 11/28.95 9/23.98 76.32
χ² 1.1024 0.9658 1.0379 1.0532
P <0.05 <0.05 <0.05 <0.05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n 肺炎 肺不张 上呼吸道阻塞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1 5 2 2 21.95
对照组 38 7 1 1 23.68
3 讨论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缺氧,部分患者伴有CO2潴留而引起的代谢紊乱与生理功能紊乱综合征,血气分析是临床中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依据[3]。根据病程缓急程度,呼吸衰竭有急慢性之分。慢性呼衰一般常见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衰是指原本正常的呼吸系统由于突发原因而导致换气功能或呼气功能出现严重损害,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症状表现,例如ARDS或肺梗塞等,由于机体不能尽快发挥代偿作用,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容易直接威胁患者生存安全。机械通气主要是通过呼吸机使气道保持通畅,改善氧合,避免CO2在体内蓄积与机体缺氧,从而使患者顺利度过由于基础疾病造成的呼吸衰竭,为基础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力条件。临床中应用的机械通气是一种以机械装置控制、改变或者代替患者呼吸运动的通气方式,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措施[4]。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由此充分说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急诊救治中的价值。孙治霞[5]对124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有创正压通气组有效率为87.22%,无创压通气组有效率为62.77,说明有创正压通气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辅助方法,本研究结果与孙治霞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中良,周竞崎,孙宝玲等.呼气末正压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247-250.
[2] 刘杜姣,薛庆亮,王鹿杰,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与预后关系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0):592-595.
[3] 亓梅,韩其政,赵慧等.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1-4563.
[4] 李海宁,门正昆,陈伟,等.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用于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3):59-60.
[5] 孙治霞,韩丽华,申亚晖,等.有创机械通气不同实施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67-768.
关键词: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内科急诊中,呼吸衰竭为常见急危重症,对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中应对呼吸衰竭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来帮助患者有效呼吸,但呼吸机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不畅或呼吸到污染空气而发生感染,因此,正确选择呼吸机并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我院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9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的机械通气方法来评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应用于内科急诊中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9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性24例,年龄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2±3.25)岁,疾病发生时间为8min~22h,平均时间为(5.63±3.02)h;女性17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4±3.17)岁,疾病发生时间为11min~23h,平均时间为(5.29±2.64)h。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16±2.37)岁,疾病发生时间为6min~21h,平均时间为(5.41±3.18)h;女性17例,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3±2.18)岁,疾病发生时间为13min~19h,平均时间为(5.14±2.03)h。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并全面结合患者病史,确诊为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SaO2<90%,Pco2>45mmHg,PaO2<60 mmHg。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发生时间等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事先清除干净口鼻与呼吸道中的异物,在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自主呼吸,无误吸与消化道出血、血流动力学稳定、咳痰有力,可耐受面罩的前提下,抬高患者头部30°,保持上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取半卧位,选择面罩与呼吸机,于患者面部正确放置面罩,并鼓励患者自行扶持稳定面罩,使用头带将其妥善固定,此时应注意避免头带的张力过高,以能够插入1个手指或2个手指为宜。调整参数,将初始值设定为EPAP4cmH2O与IPAP8-10cmH2O,5~20min后逐渐调整至适当水平。评价最终通气效果,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音逐渐清晰,心率减慢,呼吸频率缓慢,胸廓起伏较为明显,血气指标与SPO2有所改善[1]。观察组接受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特别是若入院患者存在心脏停搏、不能自主呼吸、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差,气道存在过多分泌物、气道狭窄对自主呼吸造成影响,应立即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具体操作步骤与对照组相同,选择通气气道时采用气管插管,若经口进行气管插管失败,改为切开气管插管。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原发病的对症治疗与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杂音全部消失,生活能力得以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杂音基本消失,生活能力得到一定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进一步发生恶化,肺部杂音依然存在,自理能力下降[2]。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76.32%)相比明显较高,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1 32/78.05 6/14.63 3/7.32 92.68
对照组 38 18/47.37 11/28.95 9/23.98 76.32
χ² 1.1024 0.9658 1.0379 1.0532
P <0.05 <0.05 <0.05 <0.05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n 肺炎 肺不张 上呼吸道阻塞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1 5 2 2 21.95
对照组 38 7 1 1 23.68
3 讨论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缺氧,部分患者伴有CO2潴留而引起的代谢紊乱与生理功能紊乱综合征,血气分析是临床中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依据[3]。根据病程缓急程度,呼吸衰竭有急慢性之分。慢性呼衰一般常见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衰是指原本正常的呼吸系统由于突发原因而导致换气功能或呼气功能出现严重损害,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症状表现,例如ARDS或肺梗塞等,由于机体不能尽快发挥代偿作用,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容易直接威胁患者生存安全。机械通气主要是通过呼吸机使气道保持通畅,改善氧合,避免CO2在体内蓄积与机体缺氧,从而使患者顺利度过由于基础疾病造成的呼吸衰竭,为基础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力条件。临床中应用的机械通气是一种以机械装置控制、改变或者代替患者呼吸运动的通气方式,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措施[4]。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由此充分说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急诊救治中的价值。孙治霞[5]对124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有创正压通气组有效率为87.22%,无创压通气组有效率为62.77,说明有创正压通气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辅助方法,本研究结果与孙治霞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中良,周竞崎,孙宝玲等.呼气末正压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247-250.
[2] 刘杜姣,薛庆亮,王鹿杰,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与预后关系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0):592-595.
[3] 亓梅,韩其政,赵慧等.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1-4563.
[4] 李海宁,门正昆,陈伟,等.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用于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3):59-60.
[5] 孙治霞,韩丽华,申亚晖,等.有创机械通气不同实施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