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和答题。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实用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的一門学科。因此,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加强高中数学应用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本文以影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因素为切入点,论述了提高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能力;教育;提高
前言:
数学作为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有着超强的实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结合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从而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围绕着高考来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教育就至关重要。
一、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弱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仍就以提高考试成绩为教学的第一目标,缺乏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认识,这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这部分教师还在扮演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教学方法依旧传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导到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低下。
(二)学生的应用意识薄弱
由于高考带来的压力,学生已经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为了应对高考,一遍遍的背诵学过的公式和定理,也在一次一次的考试中,失却了对于数学实用性的探索,这是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另外,单一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机会的缺失,都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方面不合理
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准绳,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成为做题的工具,未能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导致学生应用能力的不足。
二、学生应用意识方面的培养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1]。例如,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中的云计算、大数据都是建立在数学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天科研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因此,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动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2]。因此,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应用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注重数学理念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加强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实际应用的能力。例如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一些应用实例,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资源。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自已要认识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数学应用的正确认识。
三、提高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3]。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里面知识更加的抽象,难度也增加了很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学习兴趣的激发渗透到教学的各各环节当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通过生活实例的运用,来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主的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在导入环节中培养学习意识
激活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其实质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学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在情境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方法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主思维才能真正的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积极的创设科学适合的教学情境,尤其要加强创造性问题教学情境的运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心理的把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用棋盘上麦粒的故事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公式以后马上就用计算器算出,麦粒共计1.8×10的19次方,接着再让学生去计算这个数学相当于中国现在多少年的粮食产量。
(四)通过数学建模来落实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认识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要求。因此,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活实践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中,就有“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这一内容,海报的设计就是现实生活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性。还有,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建模可以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价值的同时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促进了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结论:
总之,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并通过数学建模来加以落实,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祥齐.高中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7):1-3.
[2]焦美荣.浅谈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8(04):34-35.
[3]王迪.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农家参谋,2017(14):84.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能力;教育;提高
前言:
数学作为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有着超强的实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结合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从而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围绕着高考来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教育就至关重要。
一、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弱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仍就以提高考试成绩为教学的第一目标,缺乏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认识,这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这部分教师还在扮演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教学方法依旧传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导到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低下。
(二)学生的应用意识薄弱
由于高考带来的压力,学生已经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为了应对高考,一遍遍的背诵学过的公式和定理,也在一次一次的考试中,失却了对于数学实用性的探索,这是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另外,单一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机会的缺失,都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方面不合理
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准绳,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成为做题的工具,未能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导致学生应用能力的不足。
二、学生应用意识方面的培养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1]。例如,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中的云计算、大数据都是建立在数学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天科研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因此,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动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2]。因此,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应用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注重数学理念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加强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实际应用的能力。例如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一些应用实例,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资源。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自已要认识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数学应用的正确认识。
三、提高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3]。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里面知识更加的抽象,难度也增加了很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学习兴趣的激发渗透到教学的各各环节当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通过生活实例的运用,来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主的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在导入环节中培养学习意识
激活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其实质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学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在情境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方法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主思维才能真正的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积极的创设科学适合的教学情境,尤其要加强创造性问题教学情境的运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心理的把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用棋盘上麦粒的故事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公式以后马上就用计算器算出,麦粒共计1.8×10的19次方,接着再让学生去计算这个数学相当于中国现在多少年的粮食产量。
(四)通过数学建模来落实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认识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要求。因此,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活实践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中,就有“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这一内容,海报的设计就是现实生活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性。还有,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建模可以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价值的同时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促进了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结论:
总之,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并通过数学建模来加以落实,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祥齐.高中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7):1-3.
[2]焦美荣.浅谈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8(04):34-35.
[3]王迪.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农家参谋,2017(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