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8日,著名工笔画家、海淀区美协副主席郭文松在美都收藏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个展——中关村创新人物肖像展,这次展览吸引到的不只是普通的艺术爱好者,纪世瀛、姜鹏明、冯军、秦升益、徐井宏、苏菂、许泽玮等“村”里的创业家们也纷纷来到现场观摩并讲述了创业体会。
继11月8日美都收藏大观园首展之后,11月21日下午,由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委、海淀区文联、中关村杂志社主办的“中关村创新人物肖像”巡展的第二站走进了You+青年创业社区。穿过几十米长的走廊,目睹悬挂在墙上的52位一人多高的中关村创新人物肖像,仿佛一下进入中关村30年的时光隧道,顿时被一种巨大的力量和精神感染。而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一口气画完柳传志、段永基、纪世瀛、俞敏洪、王文京、李彦宏、杨元庆、雷军、冯军、刘强东、苏菂、许泽玮等中关村老中青三代创新创业领军人物的,竟然是北漂画家郭文松。
10年前,曾经在西安美院师从于刘文西的河南洛阳国画院副院长郭文松,抱着来北京发展的想法,安家到了中关村。几年的北漂生涯深深地影响着郭文松,也改变着郭文松,让这位曾经喜爱描摹市井百态的艺术家,成了科技迷、创业迷。
北京给予郭文松的,不仅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更是一种崭新的生活。尤其是中关村创业创新的火热景象,更吸引了这位喜欢采风、关注现实,被誉为“中国新乡村画家”的国画家。很快,郭文松成了《中关村》杂志的老朋友,杂志社每年5月份举办的“中关村创新创业论坛”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渐渐的,这位以画农民形象为主的艺术家被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文化深深吸引,“怎么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中关村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多年,他始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直到2012年,北京市文联举办了“中国名家画北京”大型主题艺术创作活动,郭文松以特邀画家的身份进行了主题创作《风范》。这次创作,郭文松独辟蹊径,他以北京市建国以来的不同领域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为题材,历时一年多创作了长达25米,以24位北京劳模为群像的大型人物画作品,成了这次主题创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作品之一。
这次创作不仅成为郭文松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本次创作中关村创新创业人物的重要契机。受《风范》创作的启发,时任海淀区文联主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突然想到了郭文松多年的夙愿——用笔墨表现中关村。于是卫汉青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题材,“以同样的方式创作中关村创新创业人物,不是更好的题材吗!”这个点子让郭文松兴奋起来,于是他立刻开始了筹备工作。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天,问题来了!面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人物群体,郭文松开始犯愁,“人物形象固然容易掌握,但是人物精神怎么表现呢?这52个创业家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啊!”这时,郭文松突然想到:“既然点子是卫主席想出来的,何不找他来帮忙呢?”于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郭文松成了《中关村》杂志的常客,而卫汉青则成了他创作期间的重要“军师”。
为了确定创作对象,以《中关村》杂志和由卫汉青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第一辑和第二辑为蓝本,卫汉青帮助郭文松筛选出了自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以来的52位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人物作为本次主题创作的对象。创作过程中,涉及到哪个人物,郭文松就会精读书中所写的文章,在了解创新人物的行业和工作特点之外,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人物的精神,他甚至还会到某一人物工作的地方,看看他工作环境,感受一下工作氛围,卫汉青还经常帮郭文松创造机会采访创业家本人及其的团队的机会。就这样,郭文松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采风和创作活动,他的身影几乎遍布中关村这片卧虎藏龙的热土的每一个角落,其多幅作品又经过几次易稿,终于在不久前创作完成。
“用心才能画好嘛!”郭文松笑呵呵地说,就好像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都已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种难忘的经历。
11月8日,当郭文松携他的52幅创新人物作品在美都收藏首次集体亮相在众人眼前的那一刻,纪世瀛、姜鹏明、尹卫东、冯军、周儒欣、于庆洲、苏菂等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近百人到场。郭文松激动地说:“这52幅精英肖像画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有高兴也有遗憾。高兴的是,作品终于创作完成了,作为艺术家,我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段传奇而美妙的经历而自豪;遗憾的是,我与这些创业家之间难忘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了……”怀着对这些作品的深深爱意,以及与这52位创新人物的留恋之情,郭文松先生的眼睛有些湿润。
通常,到少数民族居住区、到农村写生的画家很多,但走进中关村为创新创业人物造像的,郭文松是第一个。画人物,难的是表现出人物精神内质,尤其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更加困难。
车库咖啡创始人、You+青年创业社区联合创始人苏菂说:“这些作品在我们青年创业者聚集地进行展览,非常荣幸,青年学子们每天从创新创业群像前走过时,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被创业者的故事鼓舞、激励着。”
有“中关村第一村民”之称的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纪世瀛面对作品十分感慨,他说:“在我眼里,这里不是画像,而是一个个用血汗和生命艰苦创业的日日夜夜,是伟大的中关村精神。郭老师,你很了不起,你在用画笔记录中关村精神,一不小心,你也被写入历史。”
继11月8日美都收藏大观园首展之后,11月21日下午,由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委、海淀区文联、中关村杂志社主办的“中关村创新人物肖像”巡展的第二站走进了You+青年创业社区。穿过几十米长的走廊,目睹悬挂在墙上的52位一人多高的中关村创新人物肖像,仿佛一下进入中关村30年的时光隧道,顿时被一种巨大的力量和精神感染。而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一口气画完柳传志、段永基、纪世瀛、俞敏洪、王文京、李彦宏、杨元庆、雷军、冯军、刘强东、苏菂、许泽玮等中关村老中青三代创新创业领军人物的,竟然是北漂画家郭文松。
10年前,曾经在西安美院师从于刘文西的河南洛阳国画院副院长郭文松,抱着来北京发展的想法,安家到了中关村。几年的北漂生涯深深地影响着郭文松,也改变着郭文松,让这位曾经喜爱描摹市井百态的艺术家,成了科技迷、创业迷。
北京给予郭文松的,不仅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更是一种崭新的生活。尤其是中关村创业创新的火热景象,更吸引了这位喜欢采风、关注现实,被誉为“中国新乡村画家”的国画家。很快,郭文松成了《中关村》杂志的老朋友,杂志社每年5月份举办的“中关村创新创业论坛”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渐渐的,这位以画农民形象为主的艺术家被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文化深深吸引,“怎么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中关村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多年,他始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直到2012年,北京市文联举办了“中国名家画北京”大型主题艺术创作活动,郭文松以特邀画家的身份进行了主题创作《风范》。这次创作,郭文松独辟蹊径,他以北京市建国以来的不同领域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为题材,历时一年多创作了长达25米,以24位北京劳模为群像的大型人物画作品,成了这次主题创作中最具吸引力的作品之一。
这次创作不仅成为郭文松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本次创作中关村创新创业人物的重要契机。受《风范》创作的启发,时任海淀区文联主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突然想到了郭文松多年的夙愿——用笔墨表现中关村。于是卫汉青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题材,“以同样的方式创作中关村创新创业人物,不是更好的题材吗!”这个点子让郭文松兴奋起来,于是他立刻开始了筹备工作。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天,问题来了!面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人物群体,郭文松开始犯愁,“人物形象固然容易掌握,但是人物精神怎么表现呢?这52个创业家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啊!”这时,郭文松突然想到:“既然点子是卫主席想出来的,何不找他来帮忙呢?”于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郭文松成了《中关村》杂志的常客,而卫汉青则成了他创作期间的重要“军师”。
为了确定创作对象,以《中关村》杂志和由卫汉青主编的《中关村创新谱》第一辑和第二辑为蓝本,卫汉青帮助郭文松筛选出了自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以来的52位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人物作为本次主题创作的对象。创作过程中,涉及到哪个人物,郭文松就会精读书中所写的文章,在了解创新人物的行业和工作特点之外,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人物的精神,他甚至还会到某一人物工作的地方,看看他工作环境,感受一下工作氛围,卫汉青还经常帮郭文松创造机会采访创业家本人及其的团队的机会。就这样,郭文松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采风和创作活动,他的身影几乎遍布中关村这片卧虎藏龙的热土的每一个角落,其多幅作品又经过几次易稿,终于在不久前创作完成。
“用心才能画好嘛!”郭文松笑呵呵地说,就好像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都已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种难忘的经历。
11月8日,当郭文松携他的52幅创新人物作品在美都收藏首次集体亮相在众人眼前的那一刻,纪世瀛、姜鹏明、尹卫东、冯军、周儒欣、于庆洲、苏菂等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近百人到场。郭文松激动地说:“这52幅精英肖像画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有高兴也有遗憾。高兴的是,作品终于创作完成了,作为艺术家,我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段传奇而美妙的经历而自豪;遗憾的是,我与这些创业家之间难忘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了……”怀着对这些作品的深深爱意,以及与这52位创新人物的留恋之情,郭文松先生的眼睛有些湿润。
通常,到少数民族居住区、到农村写生的画家很多,但走进中关村为创新创业人物造像的,郭文松是第一个。画人物,难的是表现出人物精神内质,尤其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更加困难。
车库咖啡创始人、You+青年创业社区联合创始人苏菂说:“这些作品在我们青年创业者聚集地进行展览,非常荣幸,青年学子们每天从创新创业群像前走过时,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被创业者的故事鼓舞、激励着。”
有“中关村第一村民”之称的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纪世瀛面对作品十分感慨,他说:“在我眼里,这里不是画像,而是一个个用血汗和生命艰苦创业的日日夜夜,是伟大的中关村精神。郭老师,你很了不起,你在用画笔记录中关村精神,一不小心,你也被写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