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代“八大水院”是继承北宋园林的传统形式,是谱写北京园林的新篇章。
金章宗完颜璟选北京地区山水资源,建行宫别院,做为游幸之所,留下“西山八院”或称“西山八大水院”。古籍中语焉不详,说法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扑朔迷离。余以为要搞清“西山八水院”,要明确四大因素:一是方位在北京西山;二是有水源;三是有建筑构成院落;四是明确记载金章宗去过的地方。
圣水院位于车耳营的黄普寺,初称黄普院,又称圣水院。是金章宗创建的京西八水院之一,成为金章宗狩猎的行宫。
明代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闻州西有古道场。偕同尚衣监太监崔安等辈,善舍金帛,原想在明照禅院前大兴土木。“为因山水瀑涨,滩塌旧基,遂易向南约百十步许”重建寺庙。
《昌平外志》载“黄普院在妙峰庵南。[按]妙觉寺成化二年(1466年)碑,寺本金章宗创建之黄普院,正统二年(1437年)赐曰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名瑞云庵,一寺误重作二”。麻兆庆先生是昌平阳坊镇西贯市村人,早年在外省作军内幕僚,被保至后补训导,授国子监学正衔(正八品),参加重修《昌平州志》。骑驴“遍历燕平数百村”。由阳坊到西南的黄普院仅3公里。因此麻兆庆的著文是可信的。
太监尹奉所称的“州西古道场”即明照禅院旧址,又名瑞云庵。庵前百米处,有妙觉寺残迹。现寺归一,尊为金章宗创建之古刹——黄普院。20世纪90年代余到瑞云庵参观,见庵前平台树下有《敕赐妙觉禅寺》碑,上记“金章宗创建之古刹黄普院”“灵山高耸,圣泉中流,真胜境也”,我当场抄录下来。据抬头人郝仲泉先生《神山景观考及传说》载,妙觉禅寺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有正殿、后殿、东西厢房四十余间,还建有钟楼、鼓楼,寺内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诸神。从碑文上证实,建妙觉禅寺时是因为“坍塌旧基”从明照洞瑞云庵前迁移出来,非洞、寺两庙。1941年,庙舍被日寇焚毁,寺址及银杏树、古碑尚存。
香水院位于妙高峰山麓,建有法云寺。明《帝京景物略》载“妙高峰峰下法云寺。寺有双泉,鸣于左右,寺门内甃为方塘。殿倚石,石根两泉源出:西泉出经茶灶,绕中霤;东泉出经饭灶,绕外垣。汇于方塘,所谓香水已。金章宗设六(八)院游览,此其一院。草际断碑,香水院三字存焉。”清孙承泽《天府广记》载“故老云金章宗游览之所,凡有八院,此其香水院也”。
金水院位于阳台山,建有金山寺。清《妙峰山琐记》载:金仙庵“西南金仙寺,旧剎也。寺东向,门外方池二,山泉自龙口喷溢注于池。池内金鳞盈尺,东南丛薄处,小亭翼然,俯临大壑。前殿奉释尊。银杏树二株,甚巨。后殿为玉清殿,殿前有康熙十四年(1675年)孟冬鼎一。左三义殿,奉汉昭烈帝,以关张二公配。前院有明正德八年(1513年)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陈天祥碑,冬官膳部政桂萼书。”
金山寺山泉花木景色绝佳,是吸引金章宗兴建西山八水院的地方,故称金水院,近年有人在方池边庙前夹杆石上刻“金水泉”三字。金山寺随时间推移改为金仙寺,后来又称金仙庵。
清水院位于阳台山麓大觉寺,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辽碑称“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载“大觉寺,宣德三年(1428年)建。寺故名灵泉佛寺,宣宗赐今名,数临幸焉,而今圮。金章宗西山八院,寺其清水院也。清水者,今绕圮阁出,一道流泉是。”
清高宗弘历御制《重修大觉寺碑》中也提到“大觉寺者,金清水院故址”。
双水院又称梦泉院。在香山的香山寺。《金世宗年表》载:“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三月,金世宗至香山寺奉佛,赐名大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十株,钱二万贯。”《金史》载:“章宗明昌四年(1193年)三月,幸香山永安寺,承安三年(1198年)七月幸香山”,“承安三年(1198年)八月猎于香山”“承安四年(1199年)八月猎于香山”“承安五年(1120年)八月幸香山”“泰和元年(1201年)六月幸香山”。
金人李晏《香山碑记》载:“山顶有泉,出自山腹,清洁甘冽,凿高通绝,螭口喷流,下注溪谷”。元人萨都刺《祭星台》诗“章宗曾为祭星来,凿石诛茅筑此台。野鸟未能随鹤化,山华犹自傍人开。”明人雷思霈《来青轩》诗“奔泉冷山骨,卧听知水脉”。叶维荣《香山寺》诗:“泉流不知市,窈窕去香林。”《天府广记》载:丹砂泉在香山下,相传为葛稚川丹井。井二,一泉泉水上涌,一泉水横流,味极甘冽”。徐善《冷然志》“寺为金章宗会景楼故址”。
泉水院,又称玉泉院。在玉泉山麓。《金史·地理志》载“宛平有玉泉行宫”。《帝京景物略》玉泉山“山旧有芙蓉殿,金章宗行宫也”。《长安客话》载”玉泉山顶有金行宫芙蓉殿故址,相传章宗尝避暑于此。《天府广记》载“玉泉山有芙蓉殿基存”。又载玉泉山,“金章宗行宫芙蓉殿之故地也”。《养吉斋丛录》载“芙蓉晴照峯颠相传为金章宗芙蓉殿遗址”。
明胡应麟《游玉泉诗》“殿隐芙蓉外,亭开薜荔中。山光寒带雨,湖色净连宫。”明诗人邹缉《玉泉山》诗“飞沫拂林空翠湿,跳波溅石碎珠圆。傅闻绝顶芙蓉殿,犹记明昌避暑年。”
《北京名胜古迹》载“金章宗宪颜璟在玉泉山一带建行宫芙蓉殿,即今玉泉山南坡玉泉附近”。
双水院又称双泉寺,位于石景山黑石头村东北的双泉山。灵水院在门头沟区的山栖隐寺。均超出海淀区区境,不再赘述。
金代“八大水院”是继承北宋园林的传统形式,是谱写北京园林的新篇章。“八大水院”至今还都存在,其中在海淀区境内有六处。由北向南分别为圣水院、香水院、金水院、清水院、泉水院、双水院。六大水院的存在和价值,不但为元明两朝园林建造带了好头,也为清朝园林大发展奠定了“凡园必有水”理论基础。
金章宗完颜璟选北京地区山水资源,建行宫别院,做为游幸之所,留下“西山八院”或称“西山八大水院”。古籍中语焉不详,说法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扑朔迷离。余以为要搞清“西山八水院”,要明确四大因素:一是方位在北京西山;二是有水源;三是有建筑构成院落;四是明确记载金章宗去过的地方。
圣水院位于车耳营的黄普寺,初称黄普院,又称圣水院。是金章宗创建的京西八水院之一,成为金章宗狩猎的行宫。
明代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闻州西有古道场。偕同尚衣监太监崔安等辈,善舍金帛,原想在明照禅院前大兴土木。“为因山水瀑涨,滩塌旧基,遂易向南约百十步许”重建寺庙。
《昌平外志》载“黄普院在妙峰庵南。[按]妙觉寺成化二年(1466年)碑,寺本金章宗创建之黄普院,正统二年(1437年)赐曰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名瑞云庵,一寺误重作二”。麻兆庆先生是昌平阳坊镇西贯市村人,早年在外省作军内幕僚,被保至后补训导,授国子监学正衔(正八品),参加重修《昌平州志》。骑驴“遍历燕平数百村”。由阳坊到西南的黄普院仅3公里。因此麻兆庆的著文是可信的。
太监尹奉所称的“州西古道场”即明照禅院旧址,又名瑞云庵。庵前百米处,有妙觉寺残迹。现寺归一,尊为金章宗创建之古刹——黄普院。20世纪90年代余到瑞云庵参观,见庵前平台树下有《敕赐妙觉禅寺》碑,上记“金章宗创建之古刹黄普院”“灵山高耸,圣泉中流,真胜境也”,我当场抄录下来。据抬头人郝仲泉先生《神山景观考及传说》载,妙觉禅寺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有正殿、后殿、东西厢房四十余间,还建有钟楼、鼓楼,寺内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诸神。从碑文上证实,建妙觉禅寺时是因为“坍塌旧基”从明照洞瑞云庵前迁移出来,非洞、寺两庙。1941年,庙舍被日寇焚毁,寺址及银杏树、古碑尚存。
香水院位于妙高峰山麓,建有法云寺。明《帝京景物略》载“妙高峰峰下法云寺。寺有双泉,鸣于左右,寺门内甃为方塘。殿倚石,石根两泉源出:西泉出经茶灶,绕中霤;东泉出经饭灶,绕外垣。汇于方塘,所谓香水已。金章宗设六(八)院游览,此其一院。草际断碑,香水院三字存焉。”清孙承泽《天府广记》载“故老云金章宗游览之所,凡有八院,此其香水院也”。
金水院位于阳台山,建有金山寺。清《妙峰山琐记》载:金仙庵“西南金仙寺,旧剎也。寺东向,门外方池二,山泉自龙口喷溢注于池。池内金鳞盈尺,东南丛薄处,小亭翼然,俯临大壑。前殿奉释尊。银杏树二株,甚巨。后殿为玉清殿,殿前有康熙十四年(1675年)孟冬鼎一。左三义殿,奉汉昭烈帝,以关张二公配。前院有明正德八年(1513年)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陈天祥碑,冬官膳部政桂萼书。”
金山寺山泉花木景色绝佳,是吸引金章宗兴建西山八水院的地方,故称金水院,近年有人在方池边庙前夹杆石上刻“金水泉”三字。金山寺随时间推移改为金仙寺,后来又称金仙庵。
清水院位于阳台山麓大觉寺,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辽碑称“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载“大觉寺,宣德三年(1428年)建。寺故名灵泉佛寺,宣宗赐今名,数临幸焉,而今圮。金章宗西山八院,寺其清水院也。清水者,今绕圮阁出,一道流泉是。”
清高宗弘历御制《重修大觉寺碑》中也提到“大觉寺者,金清水院故址”。
双水院又称梦泉院。在香山的香山寺。《金世宗年表》载:“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三月,金世宗至香山寺奉佛,赐名大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十株,钱二万贯。”《金史》载:“章宗明昌四年(1193年)三月,幸香山永安寺,承安三年(1198年)七月幸香山”,“承安三年(1198年)八月猎于香山”“承安四年(1199年)八月猎于香山”“承安五年(1120年)八月幸香山”“泰和元年(1201年)六月幸香山”。
金人李晏《香山碑记》载:“山顶有泉,出自山腹,清洁甘冽,凿高通绝,螭口喷流,下注溪谷”。元人萨都刺《祭星台》诗“章宗曾为祭星来,凿石诛茅筑此台。野鸟未能随鹤化,山华犹自傍人开。”明人雷思霈《来青轩》诗“奔泉冷山骨,卧听知水脉”。叶维荣《香山寺》诗:“泉流不知市,窈窕去香林。”《天府广记》载:丹砂泉在香山下,相传为葛稚川丹井。井二,一泉泉水上涌,一泉水横流,味极甘冽”。徐善《冷然志》“寺为金章宗会景楼故址”。
泉水院,又称玉泉院。在玉泉山麓。《金史·地理志》载“宛平有玉泉行宫”。《帝京景物略》玉泉山“山旧有芙蓉殿,金章宗行宫也”。《长安客话》载”玉泉山顶有金行宫芙蓉殿故址,相传章宗尝避暑于此。《天府广记》载“玉泉山有芙蓉殿基存”。又载玉泉山,“金章宗行宫芙蓉殿之故地也”。《养吉斋丛录》载“芙蓉晴照峯颠相传为金章宗芙蓉殿遗址”。
明胡应麟《游玉泉诗》“殿隐芙蓉外,亭开薜荔中。山光寒带雨,湖色净连宫。”明诗人邹缉《玉泉山》诗“飞沫拂林空翠湿,跳波溅石碎珠圆。傅闻绝顶芙蓉殿,犹记明昌避暑年。”
《北京名胜古迹》载“金章宗宪颜璟在玉泉山一带建行宫芙蓉殿,即今玉泉山南坡玉泉附近”。
双水院又称双泉寺,位于石景山黑石头村东北的双泉山。灵水院在门头沟区的山栖隐寺。均超出海淀区区境,不再赘述。
金代“八大水院”是继承北宋园林的传统形式,是谱写北京园林的新篇章。“八大水院”至今还都存在,其中在海淀区境内有六处。由北向南分别为圣水院、香水院、金水院、清水院、泉水院、双水院。六大水院的存在和价值,不但为元明两朝园林建造带了好头,也为清朝园林大发展奠定了“凡园必有水”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