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丽的淮畔明珠蚌埠,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倾情职教,潜心育人,成就着有志青年的职业梦想;有这样一所学校,她务实求索,敢为人先,唱响着淮河岸边的职业教育之歌,这所学校就是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安徽电子工程学校)。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前身为蚌埠煤田地质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隶属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是国家重点技工院校。2007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技师学院。学院现占地104亩,建筑面积64000余平方米,实训实习场地15000平方米;主要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资源环境四大类专业;有教职工146人,各类在籍生5072人;具备机械与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等9个工种的培训鉴定资质,年培训量7000余人次。
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安徽职教大省建设的战略机遇,瞄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多元发展,稳步打造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社会化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产教结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构筑金蓝领培养高地
按照“环境真实化、设备生产化、人员专业化”的标准,学院多方筹措资金,兴建了机械与数控加工、机电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三大实训中心,共有实训室55个,工位2680个,包括2个标准车间、103台数控及普通机床、1200件套工卡量具,320台套机电成套设备、一条智能控制自动化柔性生产线、一条SMT表面贴装生产线、1132台计算机和高速宽带网络系统,还有实训汽车整车10台、汽车实训成套设备200余台套。各类实训设备性能先进,数量充足,设备总价值达2800万元。
学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学校陆续建成电工电子与自动化(2005年)、数控技术(201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2012年)共三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制造与检修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012年)。
为提高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学院与一大批优势企业合作,建立了20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有: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柳工(安徽)起重机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41所、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京东方光电(合肥)公司、美的(芜湖)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
为增强重点专业发展后劲,学院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养优质教学梯队。先后选送26名教师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深造,选送63名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选派4名教师和管理骨干赴德国、澳大利亚研修。现专职教师队伍中有蚌埠市技术能手2人、安徽省技术能手1人、省级职教专家库成员4人,安徽中职教育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教坛之星7人、优秀校长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裁判1人、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院长赵建平荣膺“全国职业院校杰出校长”称号。
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职教内涵建设
学院坚持以教科研引领质量建设的策略,全院上下精心研究职教已蔚然成风。近五年学院立项的30余项省市级科研课题中,9项已结题的课题获省级科研成果二、三等奖;自主开发设计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全程路线图”实践课题,荣获第八届全国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已立项建设5门省级精品课程;还编写了省级实训教材等7部教材,并有4部专业教材分获省部级教材评选一、二等奖。
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机遇,积极拓展培训鉴定市场,着力打造优质培训基地。现已建立蚌埠市电工电子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蚌埠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并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蚌埠市唯一一家具备二级资质的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学院持续加大对培训鉴定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力度,分解任务、落实职责,集合现有培训资质和资源,细化培训工作实施过程,精心做好培训业务。学院作为安徽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通过承办全省中职和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训(2009~2012年,四年共500余人次)、全省技工院校信息系统培训、全省首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线考试等业务项目,近三年累计开展培训鉴定21000余人次,受益群体涵盖企业员工、高校学生、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役与退伍军人、劳教人员等。学院还积极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的区域共享,驻地的丰原集团、中粮生化、方圆机电、华环国际烟草、蚌埠卷烟厂等优势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和技能比武等项目均委托学院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学院多层次、多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彰显了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特色。
学院始终坚持将“育人”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强化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自主设计开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全程路线图”实践研究课题。根据不同学期、不同阶段、不同级别,分解不同目标、落实不同任务,全程覆盖,真正做到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同时,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举全校之力,引导和教育学生“树正气、走正道、做好人”,在健康、进步的人生之路上成长。
学院积极引入、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融合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与质量体系标准,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模式,强化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进度控制和质量检测,规范学校管理的过程行为。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三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管理的过程有序了,工作的监督到位了,成效监测的反馈及时了,问题整改的力度加强了,有效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事务性疏漏,让推诿扯皮“无处容身”,增强了工作过程和每个环节上的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同时,学院还着力融合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向在校生宣传企业普遍推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规范,开展“6S”现场行为管理方法在职业院校的实践研究,融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搭建平台,为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做好引导。 推进产教一体 打造工学结合坚实平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教改革最重要的动力,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上的区别,目前条件下很难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作为替企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其专业建设要与行业企业对接、专业教师培养要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建设和实施要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要求各专业要与对应的企业深度融合、具有稳定的企业工作和学习平台。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难以向职业学校长期提供生产平台专门用于师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围绕专业举办企业、依托企业发展专业”的产教结合发展之路,在实现校企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进工学结合,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在探索破解校企合作瓶颈的发展之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院依托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积极参与到合作企业的产品配套、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等项目之中,正逐步形成规模,成为合作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逐步实现校企频繁互动、深度依存、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使产教一体既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成为合作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师是工学课程组织管理的主体,产教一体是主题,是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工程训练、项目课程设计的高效平台。同时,校办企业、产教结合还有效推进了教学改革,为各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项目课程。学院根据各专业(工种)培养培训目标,从合作企业中寻求合适的产品加工、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等典型工作项目,并将其开发成专业特色课程,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学院借助于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LED户内外显示屏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工程及配套的音视频技术服务项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成套设备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工程、校内机电设备电气维修项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免熔铅制粒机配件、玻璃机械配件、摆柔压缩机套件加工项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网站开发及网络维护项目”等,自主、针对、有效地安排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能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结合方式按时完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若干工学课程,实现在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递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师资、设备、资金等要素的良性循环、螺旋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坚持办学宗旨 铸就淮河之畔职教品牌
在强化内涵建设、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在蚌埠地区领衔“五个率先”:率先承诺推荐安置就业并跟踪服务一年;率先追求“就业满意率”;率先实施毕业生“召回”制度;率先提出学生是“顾客”的理念,服务学生是第一要务;率先提出“经营学校”的理念,正确掌控市场、资源和事业之间的关系。
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和训练,成就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师生近年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7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1个二等奖,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和全省数控技能大赛7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学院稳步提高办学质量,为毕业生择业和创业开启“绿色通道”。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有的已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或独自创业发展。不断攀升的就业稳定率与满意率,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2年,学院被人社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荣誉称号。
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学院党政班子带领的全校教职员工团队,殚精竭虑、躬身从教、胸怀大爱、奋力跋涉,铸就了响亮的职教品牌。学院先后荣膺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十佳单位、首届安徽教育行业十大重点推广品牌、安徽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蝉联第五、六、七、八、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学院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安徽省蚌埠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二级资质),学院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认证(2010年2月10日通过首次认证,2013年1月29日通过再次认证)。
凭借优质的办学资源和30多年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学院先后被选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职成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安徽省蚌埠电子学会会长单位、安徽省电子学会传感器技术分会主任单位。
风雨兼程鱼跃海平,峥嵘岁月鹰击长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引下,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全体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发扬团结拼搏、勇于攀登、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精神,携手奋进,创业争先,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前身为蚌埠煤田地质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隶属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是国家重点技工院校。2007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技师学院。学院现占地104亩,建筑面积64000余平方米,实训实习场地15000平方米;主要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资源环境四大类专业;有教职工146人,各类在籍生5072人;具备机械与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等9个工种的培训鉴定资质,年培训量7000余人次。
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安徽职教大省建设的战略机遇,瞄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多元发展,稳步打造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社会化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产教结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构筑金蓝领培养高地
按照“环境真实化、设备生产化、人员专业化”的标准,学院多方筹措资金,兴建了机械与数控加工、机电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三大实训中心,共有实训室55个,工位2680个,包括2个标准车间、103台数控及普通机床、1200件套工卡量具,320台套机电成套设备、一条智能控制自动化柔性生产线、一条SMT表面贴装生产线、1132台计算机和高速宽带网络系统,还有实训汽车整车10台、汽车实训成套设备200余台套。各类实训设备性能先进,数量充足,设备总价值达2800万元。
学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学校陆续建成电工电子与自动化(2005年)、数控技术(201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2012年)共三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制造与检修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012年)。
为提高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学院与一大批优势企业合作,建立了20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有: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柳工(安徽)起重机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41所、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京东方光电(合肥)公司、美的(芜湖)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
为增强重点专业发展后劲,学院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养优质教学梯队。先后选送26名教师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深造,选送63名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选派4名教师和管理骨干赴德国、澳大利亚研修。现专职教师队伍中有蚌埠市技术能手2人、安徽省技术能手1人、省级职教专家库成员4人,安徽中职教育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教坛之星7人、优秀校长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裁判1人、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院长赵建平荣膺“全国职业院校杰出校长”称号。
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职教内涵建设
学院坚持以教科研引领质量建设的策略,全院上下精心研究职教已蔚然成风。近五年学院立项的30余项省市级科研课题中,9项已结题的课题获省级科研成果二、三等奖;自主开发设计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全程路线图”实践课题,荣获第八届全国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已立项建设5门省级精品课程;还编写了省级实训教材等7部教材,并有4部专业教材分获省部级教材评选一、二等奖。
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机遇,积极拓展培训鉴定市场,着力打造优质培训基地。现已建立蚌埠市电工电子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蚌埠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并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蚌埠市唯一一家具备二级资质的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学院持续加大对培训鉴定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力度,分解任务、落实职责,集合现有培训资质和资源,细化培训工作实施过程,精心做好培训业务。学院作为安徽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通过承办全省中职和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训(2009~2012年,四年共500余人次)、全省技工院校信息系统培训、全省首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线考试等业务项目,近三年累计开展培训鉴定21000余人次,受益群体涵盖企业员工、高校学生、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役与退伍军人、劳教人员等。学院还积极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的区域共享,驻地的丰原集团、中粮生化、方圆机电、华环国际烟草、蚌埠卷烟厂等优势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和技能比武等项目均委托学院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学院多层次、多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彰显了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特色。
学院始终坚持将“育人”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强化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自主设计开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全程路线图”实践研究课题。根据不同学期、不同阶段、不同级别,分解不同目标、落实不同任务,全程覆盖,真正做到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同时,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举全校之力,引导和教育学生“树正气、走正道、做好人”,在健康、进步的人生之路上成长。
学院积极引入、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融合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与质量体系标准,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模式,强化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进度控制和质量检测,规范学校管理的过程行为。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三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管理的过程有序了,工作的监督到位了,成效监测的反馈及时了,问题整改的力度加强了,有效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事务性疏漏,让推诿扯皮“无处容身”,增强了工作过程和每个环节上的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同时,学院还着力融合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向在校生宣传企业普遍推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规范,开展“6S”现场行为管理方法在职业院校的实践研究,融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搭建平台,为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做好引导。 推进产教一体 打造工学结合坚实平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教改革最重要的动力,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上的区别,目前条件下很难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作为替企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其专业建设要与行业企业对接、专业教师培养要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建设和实施要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要求各专业要与对应的企业深度融合、具有稳定的企业工作和学习平台。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难以向职业学校长期提供生产平台专门用于师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围绕专业举办企业、依托企业发展专业”的产教结合发展之路,在实现校企双方“各取所需、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进工学结合,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在探索破解校企合作瓶颈的发展之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院依托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积极参与到合作企业的产品配套、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等项目之中,正逐步形成规模,成为合作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逐步实现校企频繁互动、深度依存、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使产教一体既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成为合作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师是工学课程组织管理的主体,产教一体是主题,是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工程训练、项目课程设计的高效平台。同时,校办企业、产教结合还有效推进了教学改革,为各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项目课程。学院根据各专业(工种)培养培训目标,从合作企业中寻求合适的产品加工、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等典型工作项目,并将其开发成专业特色课程,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学院借助于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LED户内外显示屏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工程及配套的音视频技术服务项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成套设备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工程、校内机电设备电气维修项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免熔铅制粒机配件、玻璃机械配件、摆柔压缩机套件加工项目”,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网站开发及网络维护项目”等,自主、针对、有效地安排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能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结合方式按时完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若干工学课程,实现在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递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师资、设备、资金等要素的良性循环、螺旋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坚持办学宗旨 铸就淮河之畔职教品牌
在强化内涵建设、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在蚌埠地区领衔“五个率先”:率先承诺推荐安置就业并跟踪服务一年;率先追求“就业满意率”;率先实施毕业生“召回”制度;率先提出学生是“顾客”的理念,服务学生是第一要务;率先提出“经营学校”的理念,正确掌控市场、资源和事业之间的关系。
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和训练,成就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师生近年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7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1个二等奖,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和全省数控技能大赛7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学院稳步提高办学质量,为毕业生择业和创业开启“绿色通道”。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有的已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或独自创业发展。不断攀升的就业稳定率与满意率,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2年,学院被人社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荣誉称号。
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学院党政班子带领的全校教职员工团队,殚精竭虑、躬身从教、胸怀大爱、奋力跋涉,铸就了响亮的职教品牌。学院先后荣膺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十佳单位、首届安徽教育行业十大重点推广品牌、安徽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蝉联第五、六、七、八、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学院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安徽省蚌埠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二级资质),学院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认证(2010年2月10日通过首次认证,2013年1月29日通过再次认证)。
凭借优质的办学资源和30多年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学院先后被选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职成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安徽省蚌埠电子学会会长单位、安徽省电子学会传感器技术分会主任单位。
风雨兼程鱼跃海平,峥嵘岁月鹰击长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引下,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全体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发扬团结拼搏、勇于攀登、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精神,携手奋进,创业争先,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