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征、问题与优化方略——基于141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实证分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化非均衡发展、体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面向高端产业、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布局特点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但在建设工作中仍存在部分专业群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群内组群逻辑结构关联度低、对接高端产业需求的专业群建设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专业群设置调整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为促进“双高计划”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优化专业群专业布局,提升异质性核心竞争力;遵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逻辑向度,打造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顺应高端化趋势进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布局,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其他文献
[教学设想]rn“表达语文”倡导“依体教学”,这个“体”包括文体和语体两方面,文体研究谋篇布局,语体研究遣词造句.文体和语体是语言文字运用基本规律,它规范着人类的语言生活,也引领着语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秋天的怀念》充分体现了散文的文体和语体特征,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运用文体和语体表情达意的方法与技巧,体悟表达智慧,从而初步掌握阅读散文这一类文章的基本方法,积累写作经验.
期刊
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诉求.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学徒制经验基础上,以“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理念为理论视角,建构了以“基础模块、主体模块和特色模块”有机衔接的学徒制“模块化”模式框架;根据企业职业教育责任“三层金字塔”模型,将基础模块视为必尽责任下的选择,主体模块视为应尽责任下的选择,特色模块视为愿尽责任下的选择;根据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的临界点原理,按照责任层级对学徒制“模块化”模式内容进行划分,从而给予多元企业不同的主体定位和差异化的责任承担策略,推动企业自身能力与学徒制人才培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复习备考仅停留在单调重复背诵上,就会矮化经典篇目的 价值.复习中应将单篇深度复习与多文本联合研读结合起来,在广度和深度上下足功夫;还应将推荐篇目的 复习与高考专题复习结合起来,两者的贯通复习会提升复习效率.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本土化实践.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制度安排,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安全性和影响力的战略之举.
期刊
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既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也是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础,是世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创新和超越.中国特色学徒制具有规范性,是有标准的学徒制;具有多样性,是多种生态群落系统;具有融合性,是多元组合体.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关键是在宏观层面促进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融合,制定中国特色学徒制标准体系,创新学校主导的学徒制合作模式,完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技术的快速更迭、社会的品质需求和就业的竞争压力等迫切要求增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跟不上社会需求变化、人才培养条件难以满足适应性培养需要和人才培养评价不利于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增强等问题,这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技术更迭和社会发展等环境变化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整合培养目标、整合培养条件和整合培养评价等途径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回归职业教育本真内涵所进行的制度创新,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是全面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亟待精准把握“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的逻辑基点,夯实人才培养价值链、构建产教融合信任链、打通校企“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链.发挥时代赋予“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时代使命,需要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化解我国学徒制建设实然困境,设计产教价值链、培养链、信任链以及生态链纵横融合路径,
“回到人本身”所蕴涵的价值观是所有教育类型的内在自觉和基本出发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其独特发展历程中,更多注重了经济、市场和技术的现实参照与外部逻辑,而有意无意忽视生命的成长和人的自身发展价值,与“人本身”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疏离.从中西古典教育智慧中汲取力量与源泉,在“适应性、单向度、同质化”成才和“超越性、整全性、差异性”成人的两维之间保持必要张力并找到恰当的动态平衡,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正本清源、回归初心、拨开发展之迷雾、彰显教育之真义提供独特灵感与启迪.
适应性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因需产生、快速发展的合法性基础.增强适应性就是要努力使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更加符合其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本质属性,不断彰显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内生性特质.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应坚持“识变求变应变”的方法论,以服务新发展格局“标尺,”校准发展逻辑,通过加强整体治理、加快完善体系结构、深化融合发展、发力“三教”改革、建立增值评价机制、加强理论体系研究、探索地方特色发展模式等构建适应性调适机制,促进发展形态变革,在不断增强自适应能力中加快实现现代化.
高职专业质量文化是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中形成并渗透在师生内心深处的质量意识形态,其建设有利于重塑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念、转换人才培养质量生成逻辑、优化专业质量治理机制.通过扎根理论研究,高职专业质量文化理想样态可以从“一核、四性、十二度”建构,即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核心,从目的 性、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四个维度以及十二个方面构建.为实现理想样态,高职院校专业质量文化建设理路是: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塑造质量发展共同愿景;推动质量价值观念共享,凝聚专业教学团队合力;将质量文化要素嵌入评价,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