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指导下,论述了小组游戏竞赛的缘起、现状、概念特点以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创新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竞赛法 高中生物教学 游戏 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96-02
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games-tournament,简称TGT)是由德费里斯和爱德华兹于1980年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一种。在小组竞赛教学中,学生会作为本组代表和其他组相同成绩者展开竞争,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友谊的展开都有很好的成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竞赛学习已经实践在各个学科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1]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课堂上大多是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会听不会学,更不会学以致用。本文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学以致用。[2]同时也提高同学间的合作与竞争精神。
TGT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接受学习,包括全班授课、分组学习、游戏与竞赛。
游戏:游戏的内容通常是由教学内容构成。旨在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情况。游戏是以三人为一组的竞赛桌形式展开的。游戏前将问题与卡片进行编号。每个学生选出一张带有编号的卡片,回答与编号相应的问题。按照游戏的原则,参赛者都可对其他组的回答提出质疑并挑战。
竞赛:竞赛是游戏进行的主要形式。通常在教师讲完教学内容和小组作业完成之后举行。第一次教学分组时将班级成绩最好的放在第一桌,以此类推进行排序编号。在这样的竞赛体制下,不同分数段的同学都可以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在实行TGT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最近表现对小组排序进行调整。这样的机制,最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会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
一、小组竞游戏赛法特点
(1)在快乐中求知。小组游戏竞赛法是一个生动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平时乏味的知识迸发出趣味,Ali Akbar(2013)从实践中得出游戏竞赛可以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求知。[3]国内学者周谷平、徐立清(2015)提出,竞赛法的运用对教学模式和效果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4]传统教学中通常都是一言堂,师生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但这只是文字的记忆,并没有过深的理解与思考。小组竞赛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是在比较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在竞争中进步。小组游戏竞赛法是一种激进式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动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没有竞争、没有互助的教育缺陷。高中生物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生命的遗传物质——核酸》教学中DNA与RNA的分布实验以及相对应的组成结构时,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进行总结,有利于深刻理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与总结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共同进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教学方法,不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在学习中成长。在小组竞赛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同学间的关系、同学与同学间的关系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升华。伍光琴(2004)提出在分组竞赛法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裁决、协助和缓和的作用。[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会有距离感。高中生物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在小組讨论缺乏相应的元素会出现的症状时,老师可以参与进来,小组间的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使生物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使师生共同成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生生和师生的情感都会升温。
二、小组游戏竞赛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1)在新课中思与行相融。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主要提倡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学习生活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6]这需要教师有较先进的理念,有引导组织能力。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教学中,就可以以小组竞赛法指导教学。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有丝分裂在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特点。让学生自主画出相对的变化曲线。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图像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知道每段代表的意义。教学过程包括自主学习,即在学习目标引领下的自主阅读,阅读相关的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在各时期的特点。然后分配任务,教师将学案需要展示的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确定各个成员的终极任务。其次,各小组将任务成果在班上展示,阐释对知识的理解,表述自己的观点。其他组进行质疑和改正,教师恰当地进行补充、纠正、引导以及精讲。最后进行小组游戏竞赛。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涉及的问题罗列出来,根据不同的难度制定相应的分数,制成转盘。小组成员根据相应的编号来回答问题,问题由对方同学转盘决定。组内同学可以补充。这样在游戏中,随着问题的进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对问题的研究更有动力。[7]同时在竞赛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相应的辅导作用,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2)复习课中忆与学同行。复习课或习题课主要以自主复习、合作学习、游戏与竞赛三种形式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对模式进行选择。教师也可依照TGT的评价方式评价单元或学期的测试,调动各个分数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7]
对于必修一的学习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法的形式来复习前三章内容。前三章主要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以及相应的物质组成以大图表的形式体现出知识间的链接与联系。教师提前将学生分好组,把问题编排好,以游戏的形式抢答,回答不上的各组进行抢答,加倍积分。游戏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同时对游戏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相应的奖励,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同样要进行鼓励。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也会更深刻。
综上所述,小组游戏竞赛法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方法。小组竞赛法的教学体制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8]这与平时教师的激励、小组竞赛的实践练习是密不可分的。小组竞赛法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学生,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高中生物教学中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11.
[2]胡敬蕾.浅谈兴趣在游戏竞赛法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1(5).
[3]Ali Akbar Abedian Kasgari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Iran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9(10):959-962
[4]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5]伍光琴.构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4.
[6]郭军明.竞赛式教学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141-142.
[7]孙茜.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11-56.
[8]王佳一,李英.小组竞赛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41-43.
关键词:小组竞赛法 高中生物教学 游戏 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96-02
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games-tournament,简称TGT)是由德费里斯和爱德华兹于1980年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一种。在小组竞赛教学中,学生会作为本组代表和其他组相同成绩者展开竞争,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友谊的展开都有很好的成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竞赛学习已经实践在各个学科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1]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课堂上大多是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会听不会学,更不会学以致用。本文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学以致用。[2]同时也提高同学间的合作与竞争精神。
TGT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接受学习,包括全班授课、分组学习、游戏与竞赛。
游戏:游戏的内容通常是由教学内容构成。旨在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情况。游戏是以三人为一组的竞赛桌形式展开的。游戏前将问题与卡片进行编号。每个学生选出一张带有编号的卡片,回答与编号相应的问题。按照游戏的原则,参赛者都可对其他组的回答提出质疑并挑战。
竞赛:竞赛是游戏进行的主要形式。通常在教师讲完教学内容和小组作业完成之后举行。第一次教学分组时将班级成绩最好的放在第一桌,以此类推进行排序编号。在这样的竞赛体制下,不同分数段的同学都可以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在实行TGT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最近表现对小组排序进行调整。这样的机制,最终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会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
一、小组竞游戏赛法特点
(1)在快乐中求知。小组游戏竞赛法是一个生动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平时乏味的知识迸发出趣味,Ali Akbar(2013)从实践中得出游戏竞赛可以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求知。[3]国内学者周谷平、徐立清(2015)提出,竞赛法的运用对教学模式和效果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4]传统教学中通常都是一言堂,师生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但这只是文字的记忆,并没有过深的理解与思考。小组竞赛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是在比较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在竞争中进步。小组游戏竞赛法是一种激进式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动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没有竞争、没有互助的教育缺陷。高中生物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生命的遗传物质——核酸》教学中DNA与RNA的分布实验以及相对应的组成结构时,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进行总结,有利于深刻理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与总结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共同进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教学方法,不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在学习中成长。在小组竞赛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同学间的关系、同学与同学间的关系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升华。伍光琴(2004)提出在分组竞赛法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裁决、协助和缓和的作用。[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会有距离感。高中生物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在小組讨论缺乏相应的元素会出现的症状时,老师可以参与进来,小组间的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使生物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使师生共同成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生生和师生的情感都会升温。
二、小组游戏竞赛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1)在新课中思与行相融。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主要提倡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学习生活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6]这需要教师有较先进的理念,有引导组织能力。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教学中,就可以以小组竞赛法指导教学。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有丝分裂在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特点。让学生自主画出相对的变化曲线。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图像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知道每段代表的意义。教学过程包括自主学习,即在学习目标引领下的自主阅读,阅读相关的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在各时期的特点。然后分配任务,教师将学案需要展示的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确定各个成员的终极任务。其次,各小组将任务成果在班上展示,阐释对知识的理解,表述自己的观点。其他组进行质疑和改正,教师恰当地进行补充、纠正、引导以及精讲。最后进行小组游戏竞赛。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涉及的问题罗列出来,根据不同的难度制定相应的分数,制成转盘。小组成员根据相应的编号来回答问题,问题由对方同学转盘决定。组内同学可以补充。这样在游戏中,随着问题的进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对问题的研究更有动力。[7]同时在竞赛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相应的辅导作用,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2)复习课中忆与学同行。复习课或习题课主要以自主复习、合作学习、游戏与竞赛三种形式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对模式进行选择。教师也可依照TGT的评价方式评价单元或学期的测试,调动各个分数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7]
对于必修一的学习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法的形式来复习前三章内容。前三章主要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以及相应的物质组成以大图表的形式体现出知识间的链接与联系。教师提前将学生分好组,把问题编排好,以游戏的形式抢答,回答不上的各组进行抢答,加倍积分。游戏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同时对游戏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相应的奖励,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同样要进行鼓励。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也会更深刻。
综上所述,小组游戏竞赛法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方法。小组竞赛法的教学体制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8]这与平时教师的激励、小组竞赛的实践练习是密不可分的。小组竞赛法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学生,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高中生物教学中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11.
[2]胡敬蕾.浅谈兴趣在游戏竞赛法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1(5).
[3]Ali Akbar Abedian Kasgari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Iran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9(10):959-962
[4]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5]伍光琴.构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4.
[6]郭军明.竞赛式教学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141-142.
[7]孙茜.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11-56.
[8]王佳一,李英.小组竞赛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