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功利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好的教育是爱与自由!
  ——题记
  “秀孩子与夸孩子,是自己挠腋窝的痒痒——自己特舒服,別人看着不雅。我的《立》,不秀也不夸,只是恨教育。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与食品一样含毒太多,我是母亲,我要抵抗,就这么简单。”池莉如此解释自己的写作初衷。
  《立》是池莉为女儿亦池写的一本散文集。实际上,也是她们母女相依为命、共同跋涉的成长史,更是一本个人的教育史,也可以说一本并不高深的家教指导书。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作者流于笔端的细腻而犀利、激情而理性,所说所讲真实客观而又富有意蕴。这里有感动,有喜笑颜开,更有为人母的教育智慧——“他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既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又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
  爱
  “我对你的爱,
  是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
  每一个微笑,
  每一滴泪水。
  如果上帝允许,
  我只会更加爱你!”
  ——《立》
  “爱本身就是教育。”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可是怎样去爱,你的爱是否恰到好处,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反思的问题。
  亦池的成功更多地告诉我们,她的母亲是一个会爱的人,爱得恰到好处!
  她的爱不是“温柔的强势”,不假“爱”之名而强迫孩子接纳,而是“顺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当“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至理名言”风靡天下的时候,有过短暂犹豫的池莉还是选择了不让亦池上培优班,因为她坚信“让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然地获得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包括教训),这就是教育”。培优班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在用家长的决定权,以一种“温柔的强势”在逼迫孩子学习大量的课本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超越了他们的年龄段,于是有了很多所谓的“早慧”孩子,这恰恰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一个人天生的那份兴趣与才能的爆发时间,谁也不可预知,用培优班百米冲刺般的速度灌输进去的知识真的可以称之为“智慧”吗?
  应对漫漫人生的各种荆棘,最有分量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人生的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正如池莉在书中所言:“一个人若要稳稳地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各种变化,取得稳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
  “我一周岁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多学会了读写算,并不等于就更加接近了将来的理想。”——这是池莉的充满人生大智慧的爱!
  尊重
  “我就是要我的孩子快乐、健康和幸福。如果我孩子长大了真的去做厨师,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只要她自己快乐就很好。”池莉如此说。
  与大多数母亲不同的是,池莉没有给孩子划定一个人生目标——你的将来要成为作家、科学家、工程师……没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心平气和地教育女儿的母亲,她的教育不功利,充满了对孩子自我选择的尊重,因为爱所以尊重!
  池莉认为“让孩子们成为怎样的人,是教育的第一步”,而实际上这也恰恰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让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心智成熟、自信乐观,拥有“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事实上,当亦池成为一种有些罕见的现象,被我们口耳相传的时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当下教育的缺失,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缺憾——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了,孩子更多地成了完成家长既定梦想的工具,成了达到社会关于“成功”的普世标准的玩偶,面对自己的人生,孩子却失却了自我选择的权力和能力!须知一个性格完善的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抉择能力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成功。亦池的成功不是池莉的教育有多么特别,她只不过遵循了教育最本质的规律,坚定地引导着女儿向教育的终极目标前进而已!
  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一份尊重——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对未来的选择,适当引导,不要用太过功利的目标去规划他们的人生,那是他们的人生。
  所以,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父亲或者母亲吧,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自由!
  自由
  应该说小亦池是在一种平和而自然的教育中,踏上自己美好人生的征程的。
  幼年乃至中学的亦池都是傍晚被妈妈叫回家去吃饭的孩子,因为她在玩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儿!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勇于抵抗的母亲——一个并不那么“望女成凤”的母亲,一个对成功有着充满智慧而淡然的理解的母亲!
  这是每个被灌输式教育压迫下别无选择地上补习班的孩子所梦寐以求的!
  对于亦池的教育,池莉是颇为勇敢和自信的,她放任亦池在小学和小朋友尽情玩耍,放任亦池在中学轻松度过,“60分万岁”永远是她的座右铭,在自由轻松与快乐中,亦池弹琴、摄影、画画、和小动物一起玩……养成了诸多生活的本事和智慧。
  有谁能否定,她在和小朋友玩耍中所锻造出来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识别人的慧眼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又有谁可以说,弹琴、画画中培养的性情会是她人生的败笔?
  正是源于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源于母亲的“放手”,才真正培养了亦池独立自主的性格,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了自我独立选择!
  所以“立”!
  比任何学历学识都重要的是“立”,这个“立”是独立,是自立,是安身立命的本领。这才是教育最终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说:“人生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爱他,就尊重他,给他自由,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立”起来!
  【王利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故《中庸》有“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之说,重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论语》首章即言“学而时习之”,《荀子》开篇则说“劝学”,孟子也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吃饱穿暖,住得舒服,但如果没有教养,仍然不是真正的人,最多是长得像人。概言之,人而无教,则离禽兽不远。正是儒家形塑了中国传统教育,不论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中国文
瑞典教育部日前发表新闻公告,自2016年7月1日起,对教师资格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放宽了教师授课的条件。即使缺乏教师资格证书,在特殊情况下,教学人员也可上岗,最长工作两年。此次调整规则主要是针对教育系统中某些学科缺少具备教师资格的教学人员。学校可以聘请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考核但是仍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最长聘用两年,并且同时对教学人员进行额外的教师培训。 (人民网)
:郑局长,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近年来,温州市教育局通过开展“四品八德”教育来打造区域德育品牌。请问,这一发展思路背后有何深意?  郑建海:从市教育局来讲,我们对德育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认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及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品德是最重要的。我们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因为“德是才之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宁可慧而无智,不可智而无慧”,就是在讲一个人的品德直接决
【活动背景】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意境和氛围,学校图书馆每日开放,每班一周有一次进馆阅读的机会;各班建立了班级书架,学生可自主借阅;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辟了经典诵读课,让学生静读、默思、交流……这种种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全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  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鼓励,爸爸妈妈们不断地充实孩子们的
职业生涯教育过程,忌讲条条、背概念,忌假大空,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要抓两头、带中间,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社会理想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有机融合,要注意积累模范先进人物和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本校毕业生案例。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关注未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职业和社会的角度了解自我,并以此为据提升素养、调适个性来主动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把“我的梦”的实现融于“
中小学校应通过学科教育、法治教育、行为训导和生活管理等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真正落实法治教育的计划、机制、责任,并切实保障其师资、课时、内容、方式。  自从1986年“一五普法”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落实法治教育教材、课时、师资、经费,中小学法治教育不断改进,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国外在中小学法治教育方面有
每个儿童的核心素养都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学校的意义就在于不断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可能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明确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始终紧跟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一直致力于探索“育什么人”和“怎样育人”两个基本的教育命题。为了
据《新文化报》报道,从5月6日开始,长春市一些小学下午提前一小时放学,也就是说,孩子三点半就可以回家了。学校称,这是为了严格执行上级“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得多于六小时”的“减负”规定。实际上,有类似做法的不止长春一地。  在不少人看来,学生负担重,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造成的。这种认识是很荒谬的。学生提前放学,前脚出校门,后脚往往就进了校外补习班。晚上回家后,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完成校外
儿童肥胖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健康问题,青少年可能会因为一张肥胖的脸而遭到嘲笑,这会导致他们学业困难。孩子们如何对待彼此,教师能产生直接的作用。我们研究了教师对肥胖儿童的看法与他们对患有哮喘病(一种较少受羞辱的慢性疾病)的孩子的看法有何不同。教师们认为,与肥胖儿童相比,患有哮喘病的儿童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并且认为,班级里的肥胖儿童会带来更多负担。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们是否对肥胖儿童有偏见,会影响大家对
早上起来,偶然一瞥窗外,惊喜地发现下过雪了!昨夜的雪还真不小,地上、屋檐上、屋顶上都积了不薄的白雪,远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是白茫茫的一片。今天,2015年12月27日,恰逢恩师童庆炳先生80诞辰,我突然意识到,这洁白的、圣洁的雪,不正是天与地联手奉献给先生的最美贺礼么?先生生前特喜白色,重要场合总会身着白衬衣,那该是他平生追求至纯至美至善的形象写照啊!  在纪念童庆炳先生80华诞之际,来探讨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