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l1s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语文”提法由来已久,非为本位主义的自高自大,的确是语文的作用实在太大,必须担当起根基重任,并且还要影响辐射其他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大语文”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增加语文教学的渠道、凝聚语文教学的合力的变革性教学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大语文”应该是关爱学生感知人性的语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语文,组织学生开展对话的语文。也就是说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外延与生活外延是相等的。
  一.语文学科对自身资源的整合是分内之意。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效低耗”现象:“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科学地对当下教材进行整合势在必行。“整合”一说首先來自于自然科学,就是把相对零散的事物(信息)或者打破固有的结构,通过某些途径、某种方式,重组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更有价值、更高效率的一个整体。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材编写应该说是体例严谨、选材精当,连板块设计都是诗意满满,“俯仰天地间”、“与自然晤谈”,但毋庸讳言,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陷入了难以取舍的尴尬境地,“求全责备”,势必加重了师与生,教与学的负担。打通高中学段时限,打破选修必修框架,采取或按主题、按文体、按流派、按风格等路径贯通模式整合教材可以有效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现实状况。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全组老师集体辅导,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解读教材整合的意义、做法,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期之初就明确告知学生,如何整合,如何实施。以免师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比如我们就“思乡怀人”这个主题,梳理诗词、散文、小说等,一并开列书单,标明索引,提供路径。从我们的实践看来,每周三个早读,每次四十分钟,可以读十篇甚至更多的文章;每周五节语文课,一节用来写作,四节用来组织课文学习,精讲一篇,其余引导学生泛读,整合好教材内容来组织实施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时间,较好地实现了以点带面的初衷,最大程度上走出了有书没人读,想读没书读的资源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的窘境。从板块到专题再到模块互通重构,既体现了模块意识,又有利于组织教学。
  二.语文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是必由之路。
  “融合”非为熔、溶,是调和、和谐的更高境界。语文学科教学的着力点应在“文”和“言”上,读懂所选之文,读通选文之言,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仍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必修到选修,教材选文精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哲学、心理等方方面面领域,引导学生由课内教材到课外读物,由老师主导引领到学生自主涉猎,将阅读引向自由、自觉。
  1.对接人文社会学科加强学科素养积淀。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的“长子”,其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应用性作用不言而喻。语文学科教学更要体现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在培养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中生年龄阶段的学生亟需补上阅读短板,将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里选用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文本梳理出来,加以分类,作为学生早晚读的阅读材料,既能够高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可以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积淀。
  2.联通自然学科丰富学科素养内涵。高中阶段理化生等学科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望而生畏。作为母语学科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教师课堂能否发挥教学的主动引领作用,将涉及自然学科的篇目作者作一个补充介绍,让学生亲近其人进而走进文本;教师自身将涉及自然学科的篇目知识做一个系统学习,在课内课外随时接受学生质疑,答疑解惑;教育学生利用板报、橱窗等阵地对相关知识做一点推送,全方位地搭建学生进入理科王国的阶梯,让学生不再置身冷冰冰的数字、程式化的公式之中,而是愉悦地在充满诗意和美的大语文环境里享受智慧冲浪。
  3.寻找跨界学科拓展学科素养外延。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一些学科发生着重组或者异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来主动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究显得尤其重要,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更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和获取方式,更看重学习过程的即时生成和习得感、获得感。比如心理学科,它的存在基本上不需要以一门必修或者选修的形式“传道授业”,需要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到过程性的体验中来,在体验中调适自我的身心健康水平,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等。我们就可以通过编印阅读素材的形式补充相关知识链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置身“大语文”熏陶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开拓视野、挖掘潜能、培养自学精神,建立学习自信。
  语文学科是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开展语文学科教学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发展需要,展开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与运用的教学,使学生在享受快乐学习过程的同时,获得更为实用的语文知识。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学重点,通过在各年级阶段进行的教学优化,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以下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分别进行介绍。  一、充分体现趣味性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回归本真的一项重要手段。自古以来,历代教育者都重视语文的朗读。然而,有些课堂上学生反复读,花大量时间读,却收效甚微。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朗读一直以来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语文课堂要回归本真,让课堂再现朗朗书声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的认同。许多一线的老师,为此付出艰苦努力。“以读为本”“以读代
期刊
青草迷空,初融的雪水压弯了纤纤长叶。一只小小的蜗牛,被无情地弹起。重新落回那藏有荼靡花香的泥淖。安静的天地间,那只小小的蜗牛竟再一次重新爬起来向着那美丽的霓虹继续重复刚刚的旅程……它要爬向它的世界,那儿群山如歌,繁花似锦。为了到达那儿,纵使摔得粉身碎骨又如何?纵使用尽一生去等待又有何妨?  懵懂的青春里,我们张狂,桀骜,用尽了我们所有的精力。或许只是为了守住那个我们一直执着着的卑微的梦。只是为了等
期刊
摘要: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不怕了,不紧张了,惧怕作文的心理取消了。转变往日的教学常规,课时增加,降低要求,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变学生作文的恐惧心理。什么叫“作文”?“作文”并不是只有在未来当作家的同学去写,而是你们未来步入社会的必修“艺术”。是工具性的“艺术”,是普通人用的“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教师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的写作实际中去,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节省的时间,让学生多
期刊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针对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高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将情感教育更好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情感属于一种感性体验,可以实现对认知主体思维的激发和丰富,提高个人修养,帮助认知主体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
期刊
摘要:捷克伟大的民族主义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曾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以便更好地完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导与培育,也就是通过合适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效率 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拓宽其
期刊
摘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时段里,我们英语教师一般要做的事情是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反思。而很少有教师从这三个环节整体上来把握英语教学的“二度设计”。尤其是课后反思,很多老师仅仅局限于本节课的即时反思,没有从整体上去反思自己的教学。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进行二度设计。本文从什么是二度设计、如何有效的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二度设计,结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做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二度
期刊
摘要:新课改倡导教师要为高中生创设开放的、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地理课堂。尤其是随着“以生为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评价一节地理课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便2是高中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够让不同层次的高中生都能够参与到地理教学中,并由此形成了参与式教学法这一教学体系。本文便对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進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弊端和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依据学生写作心理进行写作教学的观点和措施,以切实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大投入、小产出”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心理;写作能力;教学实践探索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具备良好写作能力的意义,不仅在于在中考、高考中取得较高的语文考试成绩,更在于写作是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无论是对于初中生
期刊
摘要:“道德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们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师德 师爱 平等  一、正人正己,德高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