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三全育人”为视域,从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路径、元素、契合点等方面,对《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体系进行构建,力求为打造高效课堂,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思政点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所有高校、教师、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研读教育部的精神要求,根据《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特点, 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谈谈如何构建这一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以盐融水的方式切入思政点。
  一、明确《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的核心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核心就是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 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三个核心要求融入到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在立德树人上实现同向同行。
  二、设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的脉络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思政贯彻课程的始终,重点抓好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三个环节。以这三个环节为脉络,设计课程的思政结构和体系。
  三、制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的目标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结合《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特点,初步确定该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团队意识、节约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四、设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根据酒店专业与课程本身的特点。以落实解决教学难点、重点为目标,以贴近学生触手可及的学习、生活事例为素材,充分挖掘《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融合体系;以课程思政资源库为基点,以道德伦理、普世价值观、责任担当为线,通过思政导向的多主体评价,把价值引领及思维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高效的课程思政综合体系。
  五、定向《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设定的课程思政目标,把《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内容和元素解构如下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和引导,使之成为该课程的课成思政标准,确保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标准和质量
  虽然对《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和课程思政實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惑。当我们讲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想到人生信仰、家国情怀、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等等高大上的最高的思想标准上去。但是,这些思想教育内容学生已经受教多年,同时,高校专门的思政课程也是主讲这些,如此一来,思政课以外的课程思政,包括《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思政应该设计什么思政内容,以及怎样让课程知识特点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做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就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策略。个人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较好。
  一、思政内容的面必须要广
  思政内容应该是一切能够正面赋能的元素,如正确的社会伦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基本原则与道德底线、团队意识、普世价值观、职业道德、自强不息的精神、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知识、思想、意识、观念、精神都是构成课程思政的周昂要元素。
  二、思政的点必须贴近生活,融入课程
  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思政点的切入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是与课程知识点有机链接,顺势接入,润物无声。思政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贴近,更容易被接收,对学生的引导意义更强,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2020年5月28日
  [2]翟玉英,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的探索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9-04
  [3]陈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理念的由来、沿革与当代价值《中国高等教育》2019-12
  [4]刘红专,《客房服务与管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设 2018-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愉悦和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分析了高职类院校音乐教学现状,如缺乏正确的观念,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等,制约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发展。讨论了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运用的路径选择,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经验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课
期刊
摘要:《宗湛日记》为四大茶会记之一,记载了日本茶道文化形成初期的茶会活动。茶会记主要记载茶事活动的时间地点、主客人物以及茶道具方面,茶道具之中挂轴最为重要。此篇文章即是以《宗湛日记》中的挂轴为主要考察对象简要分析挂轴中所见书法绘画作品。  关键词:《宗湛日记》;挂轴;书法;绘画  日本茶道文化形成于硝烟弥漫的战国时代,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代逐步发展起来,至天下统一,德川家康确立幕藩体制走向成熟,
期刊
摘要:体能训练作为乒乓球运动的主要要素,良好的体能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战术以及技能水平。而将专项体能训练运用到乒乓球运动中,为乒乓球体能训练指明方向,优化乒乓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模式,进而增强运动员身体体能。对此,以专项体能训练为导向,提出乒乓球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要素及路径。  关键词:专项体能训练;乒乓球运动;新形势;训练路径  引言  专项体能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体育体能训练模式,能够通过对运动员专
期刊
摘要:在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方式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电子电工知识,同时为其之后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很大的帮助。现阶段教师充分认识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基于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电子电工课程的思考,从而不断优化更新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
期刊
摘要:本科培养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战略和建设的前提。《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环境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环境监测》本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双一流”战略背景对生态环境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思政体系、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风建设、教学与科研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一流;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现状,单一的英语语种学习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拓宽外语语种教学范围,提高小语种在我国的认可度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国际化发展模式,如“一带一路”等迫切的需要小语种人才,我国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推行小语种教学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小语种人才。本文从我国小语种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小语种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期刊
摘要:《外贸单证》是高职高专外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该课程的讲授应采用项目化教学,先学习阅读外贸合同,再学习阅读信用证,然后制作有关单据。授课时,要结合课程特点,以项目为导向,按外贸流程安排学习单元,先做后讲,讲练结合,讲解单据详略得当,并且尽可能地将讲台交给学生。  关键词:外贸单据;教学方法;信用证  一、《外贸单证》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
期刊
摘要:“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尝试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方法,旨在将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教学融合,打破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混合式教学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大批
期刊
摘要:体育学习关系着当下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当下教师、家长的共同重视的问题。但在当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体育教学的方式过于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带动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成为当下高校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激励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应用  引言:从管理心理学层面进行分析,激励是体育教育人员的
期刊
摘要: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的“奠基展”,“星星美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抽象的表现形式对社会悲剧历史的记录中发现了“人”。其重要价值在于美术对人物关系的反思不只是体现在“尊重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认识层次,而是深层次领悟到,除了尊重他人的价值外,人更应该尊重自身存在的价值。美术创作在尊重自身个性价值的意识基础之上开始刻画和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特质的普通人。这一思想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