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中国文坛众多文学家的幽默艺术相比,老舍小说的幽默独具风格,既饱含同情又辛辣嘲讽,既充满智慧又带着浓郁京味,在嬉笑怒骂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劣根性,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酸甜苦辣中较为独特的一味。
【关键词】老舍;小说;幽默风格
老舍创作的整个过程是以幽默始,以幽默终的。他的幽默源于事实本身,跳跃在文字之间,因而显得简洁明快,从容舒展,错落有致,往往似信手拈来,却贴切自然,在嬉笑怒骂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劣根性,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酸甜苦辣中较为独特的一味。老舍笔下的幽默独具特色,我们从他的小说作品中,可以概括出其幽默风格的几个特点:
一、富于同情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充满爱心、怜悯、善意,饱含对弱者、穷者、被压迫者、不快乐者的同情,无论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幽默的笔端总是流溢着极大的同情感。
老舍擅于“含泪的微笑”,并以此来挖掘思想的深度,使喜剧和悲剧有机结合。在《正红旗下》中老舍将同情寓于幽默的艺术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母亲”筹划家庭生活开支,“左边放上一些还债的钱,右边放上一些生活用的钱。可是放来放去,还债的钱比过日子的钱多得多,左支右绌,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二姐搭讪“咱们娘俩多给灶王爷磕儿个头,告诉他老人家,以后只给他上一炷香,省点香火”。母亲无奈叹气:“唉,叫灶王爷受委屈,于心不忍哪!”在这悲苦的气氛中,母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愁容满面,二姐急中生智,说我们少烧香,多给灶王爷磕几个头,这样就能节省一点香火钱,然而母亲却觉得这样做会委屈了阎王爷,于心不忍。二姐的天真憨厚,母亲的愚昧虔诚,乍读起来令人发笑,细细一品,却透着苦味,含着泪水。老舍总是以悲怜之心刻画生活在社会底层疲于奔命的城市贫民,对他们的悲惨遭遇给予了深切同情。
二、带着讽刺的幽默
对愚蠢懦弱的下层劳动者,老舍的讽刺宽厚、从容、温文尔雅,即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他讥讽“住破大院啃窝窝头”学“文明”人的老王“在洋人家里剪草皮的时候,洋人要是跟说他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把尾巴摆动三天三夜”(《柳家大院》)。这种表面上看来轻松的幽默,在挥洒自如的描写与叙述后,在戏谑喜剧的气氛中使对象得到极度变形的表现,反映了一种极其深刻的人性、人生,甚至一个社会,让人在大笑的同时蹙紧眉头,深深思索,从而达到讽刺的幽默。
对以腐朽社会为乐园的人类渣滓,老舍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批驳,使他们无所遁形。他讥讽大赤包小人得志的丑恶心态“起床、睡倒、走路、上茅房、大赤包的嘴里都轻轻地叫自己:‘所长、所长!’这两个字像块糖似的贴在了她的舌头上,每一咂就满口是水儿!”讥讽不知廉耻的汉奸冠晓荷“我们可以放声地哭了!教街坊们听一听!哼,我死了做所长的太太,可又有了做特务的女儿!”老舍对这样的人是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冠晓荷被活埋后,他无不讥讽地写道:“就这样,我们的天字号顺民冠晓荷被消毒了。”(《四世同堂》)
三、充满智慧的幽默
老舍善于将夸张、比喻、比拟等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当中,酿造笑趣,取得幽默效果,来表现“智慧”的幽默。谑而不虐,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既显示了老舍的幽默才能,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色。
夸张,是老舍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法之一。例如,在《二马》中,其在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时,所用的是“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再如,在《正红旗下》中,写大姐婆婆生气时,则用了依据“鸣炮一百零八响!”来进行描述。通过这种夸张手法的合理运用,便使得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性被进一步凸现出来,从而有效的增强的文章的幽默效果。
老舍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方式,将两个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其通过仔细的分析来寻找出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似点之后,再运用比喻的方式来使他们相映成趣。例如,在《老张的哲学》一文中,他在描写赵姑父喝酒后的形态时,就运用了一句“像喷过火的火山掩映在红云赤霞里似的”来形容赵姑父醉意朦胧的笑脸。再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用了一句“像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启承转合的痕迹”,来比喻高妈说话圆滑。通过运用这种比较奇特的比喻方法,让人在感到出人意料的同时,又觉得其非常的合乎情理,以此来使得失误本身所存在的矛盾性能够更加的生动形象,特点鲜明,从而更好的提升作品的幽默感。
此外,老舍还具备非常高超的语言修饰技巧。其在进行文章写作时,通常会通过运通大量的修饰语,来让读者获得一种更加别致而又新奇的幽默感,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老张的哲学》中,老舍就通过“龙树古的父母,是一对只赌金钱不斗志气‘黑头到老’的夫妻。他们无限惭愧地躺在棺材里,不曾践履人们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所给的吉祥话——‘白头偕老’。”这些句子拉长了中心词与修饰成分之间的距离,使得其既旁逸斜出,又不动声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有背常规的情形下更为深切感受老舍的幽默智慧。
四、散发着京味的幽默
老舍认为,北平人只会吵闹,而不懂什么叫严肃;只会咪喜咪喜地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因而老舍的小说多是语气平和的。在老舍的文章中,其所运用到的各种词语、句子以及人物说话时所展现出来的气韵与神态等,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创造韵味,同时又渗透着浓郁的京腔京味儿,而京味儿语言本身不乏幽默诙谐的成分,所以读老舍的小说往往有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来自生活的原汁原味。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幽默感,已经被人们深深地烙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印,从而使得其形成了一种独具内涵的“京味”。
老舍认为北平人讲体面、懂礼仪,守规矩,性格懒散、苟安,态度谦和、温厚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深深渗透于老舍的作品之中。比如礼仪,老舍的作品中处处写到礼仪,其所表达的这种礼仪,不仅指的是北京人的一种风习,同时也是北京人的一种特有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四世同堂》中的小崔敢于打坐车不给钱的假日本鬼子,但却不敢反击给他一个巴掌的大赤包,因为他是北平人,北平人是讲礼教的,北平人是不打女人的,这就是老舍小说中独具“北京风味”的幽默艺术。因为有了北平的文化做底蕴,看似滑稽的某些东西便得到了最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正红旗下》,作者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2]《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四世同堂》,作者老舍,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4]《老舍作品集》,作者老舍,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作者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7月北京第一版)。
[6]《什么是幽默》,作者老舍,1956年《北京文艺》三月号。
[7]《谈幽默》,作者老舍,南台就是南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2e534b0100y4un.html
[8]《中国现代讽刺小说论纲》,作者王卫平,中国社会科学200002第133-144页。
[9]《谈老舍小说出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戚迹》,作者戚迹。http://lw80.cn/y-280524.html。
[10]《老舍与现当代文学中的幽默》作者孙洁,老舍纪念网。http://article.netor.com/article/memtext_499.html
[11]《老舍的幽默》,作者孔庆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9/11/content_9915131.htm
[12]《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作者佚名,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9f359e89680203 d8ce2f24d7.html
[13]《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者佚名,考试吧论文频道。http://www.exam8.com/lunwen/wenxue/xiandangdai/200606/ 1093315_2.html
【关键词】老舍;小说;幽默风格
老舍创作的整个过程是以幽默始,以幽默终的。他的幽默源于事实本身,跳跃在文字之间,因而显得简洁明快,从容舒展,错落有致,往往似信手拈来,却贴切自然,在嬉笑怒骂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劣根性,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酸甜苦辣中较为独特的一味。老舍笔下的幽默独具特色,我们从他的小说作品中,可以概括出其幽默风格的几个特点:
一、富于同情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充满爱心、怜悯、善意,饱含对弱者、穷者、被压迫者、不快乐者的同情,无论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幽默的笔端总是流溢着极大的同情感。
老舍擅于“含泪的微笑”,并以此来挖掘思想的深度,使喜剧和悲剧有机结合。在《正红旗下》中老舍将同情寓于幽默的艺术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母亲”筹划家庭生活开支,“左边放上一些还债的钱,右边放上一些生活用的钱。可是放来放去,还债的钱比过日子的钱多得多,左支右绌,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二姐搭讪“咱们娘俩多给灶王爷磕儿个头,告诉他老人家,以后只给他上一炷香,省点香火”。母亲无奈叹气:“唉,叫灶王爷受委屈,于心不忍哪!”在这悲苦的气氛中,母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愁容满面,二姐急中生智,说我们少烧香,多给灶王爷磕几个头,这样就能节省一点香火钱,然而母亲却觉得这样做会委屈了阎王爷,于心不忍。二姐的天真憨厚,母亲的愚昧虔诚,乍读起来令人发笑,细细一品,却透着苦味,含着泪水。老舍总是以悲怜之心刻画生活在社会底层疲于奔命的城市贫民,对他们的悲惨遭遇给予了深切同情。
二、带着讽刺的幽默
对愚蠢懦弱的下层劳动者,老舍的讽刺宽厚、从容、温文尔雅,即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他讥讽“住破大院啃窝窝头”学“文明”人的老王“在洋人家里剪草皮的时候,洋人要是跟说他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把尾巴摆动三天三夜”(《柳家大院》)。这种表面上看来轻松的幽默,在挥洒自如的描写与叙述后,在戏谑喜剧的气氛中使对象得到极度变形的表现,反映了一种极其深刻的人性、人生,甚至一个社会,让人在大笑的同时蹙紧眉头,深深思索,从而达到讽刺的幽默。
对以腐朽社会为乐园的人类渣滓,老舍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批驳,使他们无所遁形。他讥讽大赤包小人得志的丑恶心态“起床、睡倒、走路、上茅房、大赤包的嘴里都轻轻地叫自己:‘所长、所长!’这两个字像块糖似的贴在了她的舌头上,每一咂就满口是水儿!”讥讽不知廉耻的汉奸冠晓荷“我们可以放声地哭了!教街坊们听一听!哼,我死了做所长的太太,可又有了做特务的女儿!”老舍对这样的人是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冠晓荷被活埋后,他无不讥讽地写道:“就这样,我们的天字号顺民冠晓荷被消毒了。”(《四世同堂》)
三、充满智慧的幽默
老舍善于将夸张、比喻、比拟等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当中,酿造笑趣,取得幽默效果,来表现“智慧”的幽默。谑而不虐,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既显示了老舍的幽默才能,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色。
夸张,是老舍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法之一。例如,在《二马》中,其在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时,所用的是“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再如,在《正红旗下》中,写大姐婆婆生气时,则用了依据“鸣炮一百零八响!”来进行描述。通过这种夸张手法的合理运用,便使得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性被进一步凸现出来,从而有效的增强的文章的幽默效果。
老舍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方式,将两个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其通过仔细的分析来寻找出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似点之后,再运用比喻的方式来使他们相映成趣。例如,在《老张的哲学》一文中,他在描写赵姑父喝酒后的形态时,就运用了一句“像喷过火的火山掩映在红云赤霞里似的”来形容赵姑父醉意朦胧的笑脸。再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用了一句“像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启承转合的痕迹”,来比喻高妈说话圆滑。通过运用这种比较奇特的比喻方法,让人在感到出人意料的同时,又觉得其非常的合乎情理,以此来使得失误本身所存在的矛盾性能够更加的生动形象,特点鲜明,从而更好的提升作品的幽默感。
此外,老舍还具备非常高超的语言修饰技巧。其在进行文章写作时,通常会通过运通大量的修饰语,来让读者获得一种更加别致而又新奇的幽默感,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老张的哲学》中,老舍就通过“龙树古的父母,是一对只赌金钱不斗志气‘黑头到老’的夫妻。他们无限惭愧地躺在棺材里,不曾践履人们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所给的吉祥话——‘白头偕老’。”这些句子拉长了中心词与修饰成分之间的距离,使得其既旁逸斜出,又不动声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有背常规的情形下更为深切感受老舍的幽默智慧。
四、散发着京味的幽默
老舍认为,北平人只会吵闹,而不懂什么叫严肃;只会咪喜咪喜地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因而老舍的小说多是语气平和的。在老舍的文章中,其所运用到的各种词语、句子以及人物说话时所展现出来的气韵与神态等,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创造韵味,同时又渗透着浓郁的京腔京味儿,而京味儿语言本身不乏幽默诙谐的成分,所以读老舍的小说往往有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来自生活的原汁原味。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幽默感,已经被人们深深地烙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印,从而使得其形成了一种独具内涵的“京味”。
老舍认为北平人讲体面、懂礼仪,守规矩,性格懒散、苟安,态度谦和、温厚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深深渗透于老舍的作品之中。比如礼仪,老舍的作品中处处写到礼仪,其所表达的这种礼仪,不仅指的是北京人的一种风习,同时也是北京人的一种特有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四世同堂》中的小崔敢于打坐车不给钱的假日本鬼子,但却不敢反击给他一个巴掌的大赤包,因为他是北平人,北平人是讲礼教的,北平人是不打女人的,这就是老舍小说中独具“北京风味”的幽默艺术。因为有了北平的文化做底蕴,看似滑稽的某些东西便得到了最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正红旗下》,作者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2]《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四世同堂》,作者老舍,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4]《老舍作品集》,作者老舍,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作者老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7月北京第一版)。
[6]《什么是幽默》,作者老舍,1956年《北京文艺》三月号。
[7]《谈幽默》,作者老舍,南台就是南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2e534b0100y4un.html
[8]《中国现代讽刺小说论纲》,作者王卫平,中国社会科学200002第133-144页。
[9]《谈老舍小说出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戚迹》,作者戚迹。http://lw80.cn/y-280524.html。
[10]《老舍与现当代文学中的幽默》作者孙洁,老舍纪念网。http://article.netor.com/article/memtext_499.html
[11]《老舍的幽默》,作者孔庆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9/11/content_9915131.htm
[12]《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作者佚名,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9f359e89680203 d8ce2f24d7.html
[13]《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者佚名,考试吧论文频道。http://www.exam8.com/lunwen/wenxue/xiandangdai/200606/ 10933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