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课内古文应该怎么教?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又教初三了,刚开始教的是古文,现在镇江中考不考课内古文了,那么,课内古文应当怎样教呢?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小而言之,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时答得出来,提高分数;大而言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全面发展。那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是什么呢?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观念陈旧,通过利用课余时间调研,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教学内容太死板僵化了。一般是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教师逐字逐句翻译,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顶多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文言文。活泼的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效率低下,而学生呢,看到课外的文言文仍然是不太懂。
  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中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呢?解读新课标,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1.强调诵读和背诵;2.强调文言知识、用法的积累与运用。另外,还可以再加上一点,就是要能体会文言之美。关于这一点,于漪曾在《少年古诗词诵读》中写到:“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以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大地。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仍然徜徉美妙的意境之中,嗅到他们散发的芳香。”
  一、先学后教
  学生虽然阅读文言文有一定的障碍,但也绝不是一窍不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当教师,讲解语句,解释重点字词,遇到还没有掌握的字句,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虽然都是疏通课文,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预习更主动,发言更积极,既有当主角的兴奋,也有当配角的欢快,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这篇文章相对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课文理解方面,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好多句子自己都能够理解。比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学生理解了“自、至、许、绝”这几个字,这句话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旧带新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相应的教学环节,能够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让学生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点串线,以旧带新,学习的每篇古文是点,课文中相同或相关的知识是线,课堂是它们的结合点。以旧带新的好处是:知识可以系统化,学生接受知识快,全面到位。例如,《陈涉世家》中讲到“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其中“故”是“特意”的意思,可以展开联想,“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什么意思?旧的,原来的。还可以主题归类,把所学文言文分成山水游记类、写景抒情类、历史散文类、笔记类、小品文类、诸子散文类等,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巩固文言文知识。例如,《陈涉世家》这类文言文所涉及的人物多为古代的良吏忠臣、英雄领袖、烈女孝子、政治家、军事家等,价值取向是表现他们的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军事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
  三、变“讲”为“读”
  如果能让学生熟读背诵几十篇文章而历久不忘,远比教师喋喋不休地大讲语法來得更有效。虽然这里的“讲”是教师一味地讲,但这里的“读”却不是学生一味地读,“读”要讲求方法技巧。比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在读中掌握文章的思路: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后先写异水的清澈、湍急,再写奇山,写了树之奇,山之势,山之音;结尾写了观景的感受,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幽景。运用站桩式记忆,插小红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连贯记诵,效果当然不同。在学生记诵中,当然也提倡边诵边思索,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诵读中求解。例如,学生在诵读《与朱元思书》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1.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什么要写景呢?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下一段为什么不从山写起?3.写奇山,山究竟是怎么“奇”的?4.最后四句话是不是多余?叶圣陶说:“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其他文献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沉醉于《三国》,每每翻开它,重温刀光剑影,细品谋兵布阵,思绪游走于字里行间,情志跌宕于起承转合,仿佛重返诸侯纷争、英雄辈出的年代,感受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流不尽的是千古的智慧与传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演绎的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科技智慧和人生智慧,攻心,斗智,游说,虚实,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厚厚的谋略宝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期刊
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传统模式的英语作业几乎没有兴趣,大多是迫于教师的检查而无奈完成。因为,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一般是听录音跟读课文、抄写单词等简单机械的模式,这类作业效能不高,不能真正起到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因此,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学生独立掌握、运用和探究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小学英语作业进行探究,是
期刊
游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导入课程内容,来培养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便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且顺利运用于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都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合理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是活跃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游戏教学法导入教学内容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的教学
期刊
2018年的4月29日,我们参观了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师范大学天文馆,这次旅游让我受益匪浅。  走进博物馆的展厅,我们首先看到了浩瀚的星空,接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各种形状的岩石、水晶,非常的美。令我难忘的是那“海洋之心”,那是一颗蓝水晶,传说凡是拥有它的人都会遭遇噩运。  接著我们又去了展览馆,有一位大哥哥给我们讲解道:人们都说天上有12个星座,其实天上不止有12个星座,还有半人头马座、人马座等。第
期刊
十多年的课改下来,课堂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本质上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很好地发挥,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但好多活动仅流于形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差,学生整体水平提不上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由外显到内在地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更加优化、逐步走向高效呢?以“消灭错别字四步学习法”为例,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应该做到三个改变。  一、变“观众看戏”为“自己演戏”,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
期刊
尊重是相互的。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真正的把学生放在心里,才能赢得学生的真正的尊重,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事半功倍的教育好学生。多年来,我经常向优秀教师取经,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消化吸收。通过不断摸索、探索,我对尊重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并促成了我尊重学生的种种表现。  一、“爱你没商量”  学生对老师的每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很敏感,
期刊
教材作为课程的文本体现,只是一个载体,它还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创造、思考教材中所体现的数学教育理念。而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时效性又很强,如果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那就是引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使学生的學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觉发现并主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也可以让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教学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开始时  开始上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
期刊
劳动节的前两天,我们有幸地前往石家庄参观了博物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景色也非常美。  首先,我们去的是地球科學博物馆,这里共设了4个展厅。第一层是关于宇宙与地球的展厅,主要介绍宇宙与地球的起源和组成;第二层是关于岩石的矿物厅,向我们展示了三大岩石及矿物标本;第三层是宝石与矿产厅,主要展示天然珠宝玉石、人工宝石和各类矿产资源;四层和五层向我们展示了恐龙的起源史、生存史及灭亡史,这也是令我最感兴趣
期刊
每个人都需要陪伴,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而父母的陪伴因为妹妹的到来,越来越少,这个暑假我就被送到了外公外婆的身边。那是一个农家小院,外婆在院子里种花、蔬菜,亲自浇水除草,后院还有一棵石榴树。看着这个陌生的家,没有了父母,没有了老师,没有了朋友,我怎么也快乐不起来了。  外公看着伤心的我问:“怎么不高兴了?”我说:“这里没有公园,没有商场,一点儿也不好玩。”外公说:“我带你去田里玩,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