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教学方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其不仅具有比较复杂的计算内容,也有图形丰富的几何内容,因此如何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图像与计算思维的同步发展,就成为教师必须突破的障碍。本文即以思维导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课前导入、环境创设、思维培养以及活动组织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分析思维导图的具体实施策略与教学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将个体或群体思维进行有效整合、有序排列后,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是非常有效且简单的解决思维问题的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要从以往的传统教学转向素质教育教学,这在无形中对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繁多、琐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时常抱怨数学知识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即使要对数学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因为知识点多的原因,学生在自行总结的过程当中容易记混和记错,这也就妨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将相关部分的知识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学习效率。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足够强烈,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枯燥,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较为吃力,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渐降低。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下,数学知识学习当中最难的理论知识也得以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提升。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切入思考,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学技巧。但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两大误区,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拓展思维,因此为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让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拓展思维,于是在课上经常向学生提问,但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阶梯性,导致很多学生遭遇挫折,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队列表演”这一知识点中,本课主要为学生讲解了在队列表演的情境下,将两位数乘法运算合理简洁化的几种方式,而每一种方式都是一种不同的解题思维,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扩散化发展,笔者就将这几种思维的半成品,绘制在流程图之上。第一张图是14×14的原队列,在此基础上,下面则分为三个走向,第一个将其分为14×10和14×4两部分;第二个则将其等分为两部分,将14转化成7×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三个将其分为10×10,10×2,4×10以及4×2四部分。流程图的下一步,则是要对每一种方式进行分析和运算,这一步就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在上一级流程图的诱导之下,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引导,因此很快就能得到后面的结论,在思维能力上获得了一定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数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数学是生活的工具,其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组织活动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度,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入六年级总复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数学之间相互交叉的知识点也较多,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遗忘或者混淆的情況。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就会为学生梳理思路、明确方向。如“数与代数”的复习中,这部分知识点就比较集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概念性知识进行梳理,能够重新理解加深印象,这样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们能够直观的进行对比和辨析,哪些知识存在共同点或异同点能够一目了然,而且在推理过程中还锻炼了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运用对于实现新的教学格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今后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新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扎实学好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李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21(19):57-58.
[2]王海鹏.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1(05):29-30.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将个体或群体思维进行有效整合、有序排列后,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是非常有效且简单的解决思维问题的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要从以往的传统教学转向素质教育教学,这在无形中对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繁多、琐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时常抱怨数学知识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即使要对数学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因为知识点多的原因,学生在自行总结的过程当中容易记混和记错,这也就妨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将相关部分的知识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学习效率。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足够强烈,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枯燥,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较为吃力,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渐降低。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下,数学知识学习当中最难的理论知识也得以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提升。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切入思考,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学技巧。但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两大误区,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拓展思维,因此为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让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拓展思维,于是在课上经常向学生提问,但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阶梯性,导致很多学生遭遇挫折,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队列表演”这一知识点中,本课主要为学生讲解了在队列表演的情境下,将两位数乘法运算合理简洁化的几种方式,而每一种方式都是一种不同的解题思维,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扩散化发展,笔者就将这几种思维的半成品,绘制在流程图之上。第一张图是14×14的原队列,在此基础上,下面则分为三个走向,第一个将其分为14×10和14×4两部分;第二个则将其等分为两部分,将14转化成7×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三个将其分为10×10,10×2,4×10以及4×2四部分。流程图的下一步,则是要对每一种方式进行分析和运算,这一步就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在上一级流程图的诱导之下,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引导,因此很快就能得到后面的结论,在思维能力上获得了一定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数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数学是生活的工具,其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组织活动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度,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入六年级总复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数学之间相互交叉的知识点也较多,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遗忘或者混淆的情況。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就会为学生梳理思路、明确方向。如“数与代数”的复习中,这部分知识点就比较集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概念性知识进行梳理,能够重新理解加深印象,这样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们能够直观的进行对比和辨析,哪些知识存在共同点或异同点能够一目了然,而且在推理过程中还锻炼了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运用对于实现新的教学格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今后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新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扎实学好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李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21(19):57-58.
[2]王海鹏.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1(0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