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对于幼儿的教学活动已不能像传统教学活动一样死板教条。作为幼儿教育者,应该把幼儿童谣的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构建符合幼儿活动的课堂。因此本文将根据游戏与幼儿童谣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对童谣课程中的游戏化课程进行创设策略的探讨,以加强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的融合。
【关键词】幼儿童谣 游戏化课程创设 策略研究
【正文】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两者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当前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漠视游戏的现象,这给幼儿教育者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因此,在进行幼儿童谣课程教育时采用游戏性的手段和策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融合游戏在幼儿童谣课程教学活动中是必然的选择。
一、游戏与幼儿童谣课程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型幼儿教育理念下,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儿童从小做起养成互动学习的好习惯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当从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出发,坚持开展游戏性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成才。幼儿教学活动是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课程生成游戏,游戏生成课程。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运用游戏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细致引导和观察,使游戏教学富有教育意义。
童谣据本性而讲本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娱乐,是个体或群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发生成的。童谣从不会预设成一个功利性的目的,本就沉浸在儿童的生活中,为增添幼儿生活乐趣,开启幼儿心智,培养幼儿语言,陶冶幼儿情操而生。但如今的教学中,童谣被作为一门课程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掺杂着一些功利性的目的,这本就与童谣最开始的目的相悖。因此,将幼儿童谣课程实现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对于课堂水平的提高来说尤为重要。
二、游戏与幼儿童谣教学活动融合的策略思路
2.1设计专门的童谣教学游戏活动
幼儿课堂中有许许多多的幼儿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活动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同的影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进行游戏活动过程中进行深入指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应该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保证游戏的多功能并为游戏的可变性做好防备,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专门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下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环境,组织专门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做到身心全面发展。如在学习《有礼貌的小白兔》时,教师可以准备小兔玩偶、小乐器等,以一个小故事导入礼貌用语,去激发幼儿对于该童谣课时的兴趣。在课程导入后,教师形成一个好的过渡,让学生去学习一些礼貌用语。在学生礼貌用语掌握的差不多时,教师借此引入《礼貌歌》童谣,让学生伴着好听的音乐去跟唱,用拍手念、跺脚念等多种形式加深印象。
2.2丰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来源
游戏是幼儿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释放幼儿天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游戏与课程就好比血液与身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丰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来源,把幼儿在生活中的所听所见所闻都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更为直观的游戏分析活动展现出来,在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生活中枯燥的童谣知识问题引入到游戏过程中,比如在学习《种葵花》此首童谣时,如果仅仅通过反复倾听、跟读、跟唱的形式,学生对该童谣的掌握能力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在进行该童谣讲解时,可以先对幼儿讲述葵花的特征以及在种葵花时遇到的问题,用葵花的背景给幼儿打下课程的基础,同时加深对该童谣的印象。此课时童谣采取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整篇带有幻想色彩,因此这种采用用生活知识来引导新课程的方式对于幼儿童谣的理解尤为重要。
2.3将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在游戏活动中复习所学童谣内容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与教育息息相关,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当然也不例外。游戏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体验性改变幼儿对于传统枯燥教学活动的厌倦性,借助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来提高幼儿教学效率,使孩子们更好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将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提前感触或感受已经学过的内容,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
2.4在游戏中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提高童谣授课效率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完全脱离家长或者教师而放任自流。只有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生效。当然,在游戏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节奏也尤为重要。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把握好与幼儿的互动节奏,以儿童“学”的速度为标尺标定自己“教”的速度,尊重游戏活动中儿童作为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幼儿教学活动更好地实施。
【结束语】总的来说,游戏与幼儿童谣教学活动相融合是以游戏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幼儿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种教学方式是从灌输和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到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教师应该在幼儿童谣课程教学中尽力做到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全方面搭建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圆月.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创设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7):106.
【关键词】幼儿童谣 游戏化课程创设 策略研究
【正文】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两者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当前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漠视游戏的现象,这给幼儿教育者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因此,在进行幼儿童谣课程教育时采用游戏性的手段和策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融合游戏在幼儿童谣课程教学活动中是必然的选择。
一、游戏与幼儿童谣课程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型幼儿教育理念下,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儿童从小做起养成互动学习的好习惯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当从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出发,坚持开展游戏性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成才。幼儿教学活动是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课程生成游戏,游戏生成课程。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运用游戏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细致引导和观察,使游戏教学富有教育意义。
童谣据本性而讲本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娱乐,是个体或群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发生成的。童谣从不会预设成一个功利性的目的,本就沉浸在儿童的生活中,为增添幼儿生活乐趣,开启幼儿心智,培养幼儿语言,陶冶幼儿情操而生。但如今的教学中,童谣被作为一门课程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掺杂着一些功利性的目的,这本就与童谣最开始的目的相悖。因此,将幼儿童谣课程实现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对于课堂水平的提高来说尤为重要。
二、游戏与幼儿童谣教学活动融合的策略思路
2.1设计专门的童谣教学游戏活动
幼儿课堂中有许许多多的幼儿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活动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同的影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进行游戏活动过程中进行深入指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应该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保证游戏的多功能并为游戏的可变性做好防备,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专门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下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环境,组织专门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做到身心全面发展。如在学习《有礼貌的小白兔》时,教师可以准备小兔玩偶、小乐器等,以一个小故事导入礼貌用语,去激发幼儿对于该童谣课时的兴趣。在课程导入后,教师形成一个好的过渡,让学生去学习一些礼貌用语。在学生礼貌用语掌握的差不多时,教师借此引入《礼貌歌》童谣,让学生伴着好听的音乐去跟唱,用拍手念、跺脚念等多种形式加深印象。
2.2丰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来源
游戏是幼儿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释放幼儿天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游戏与课程就好比血液与身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丰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来源,把幼儿在生活中的所听所见所闻都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更为直观的游戏分析活动展现出来,在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生活中枯燥的童谣知识问题引入到游戏过程中,比如在学习《种葵花》此首童谣时,如果仅仅通过反复倾听、跟读、跟唱的形式,学生对该童谣的掌握能力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在进行该童谣讲解时,可以先对幼儿讲述葵花的特征以及在种葵花时遇到的问题,用葵花的背景给幼儿打下课程的基础,同时加深对该童谣的印象。此课时童谣采取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整篇带有幻想色彩,因此这种采用用生活知识来引导新课程的方式对于幼儿童谣的理解尤为重要。
2.3将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在游戏活动中复习所学童谣内容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与教育息息相关,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当然也不例外。游戏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体验性改变幼儿对于传统枯燥教学活动的厌倦性,借助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来提高幼儿教学效率,使孩子们更好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将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提前感触或感受已经学过的内容,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
2.4在游戏中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提高童谣授课效率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完全脱离家长或者教师而放任自流。只有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生效。当然,在游戏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节奏也尤为重要。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把握好与幼儿的互动节奏,以儿童“学”的速度为标尺标定自己“教”的速度,尊重游戏活动中儿童作为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幼儿教学活动更好地实施。
【结束语】总的来说,游戏与幼儿童谣教学活动相融合是以游戏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幼儿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种教学方式是从灌输和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到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教师应该在幼儿童谣课程教学中尽力做到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全方面搭建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圆月.幼儿童谣游戏化课程创设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