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从《语文课程标准》还是从统编教材的编排来看,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由此本文以复述为例,从复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位以及复述在统编教材编排中的梯度性,来谈复述在教学策略的整体性,以此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复述;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橫向联系,使各个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依据教材语文要素承前启后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策略的整体性,以促进学生能力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复述为例谈谈小学语文素养之教学策略的整体性。
一、复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位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虽没有明确提出“复述”的具体性要求,但从学段性的能力发展来看,可以概括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二学段(3-4年级)明确提到复述并对复述做了清楚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5-6年级)对复述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从《语文课程标准》中不难发现,对于“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梯度性的发展要求。
二、复述在统编教材编排中的梯度性
复述课文实际上就是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把课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小学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全套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安排,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
整体把握年段内容,一年级时复述不是作为核心要素。但也有相应的提示,如一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给伙伴讲故事”。一年级下学期,相应提高难度,要求“听故事,借助插图,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如《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要求结合插图讲述主要内容。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看到了有关复述课文的明确要求。二年级上学期要求做到“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故事,利用提示复述课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借助图片讲故事,《玲玲的画》《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讲故事,《大禹治水》《风娃娃》借助语句提示讲故事。二年级下学期难度上升,要求不仅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故事,利用多幅图讲故事,而且能从多幅图复述课文到单幅图复述课文。如《邓爷爷植树》《千人糕》《蜘蛛开店》等借助图片复述课文。三年级上学期,根据文体特点讲故事,围绕一句话或转换人称复述课文,如《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利用所具有的童话故事的反复性特点复述课文,《带刺的朋友》围绕一句话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掌声》一课要求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三年级下学期,借助关键语句和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都是借助提示,按顺序(时间顺序、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有相应的单元目标进行训练。四年级从复述到简要复述,设计思路与三年级一样,导语要求以及单元中的课文着力练习怎么复述。五年级安排创造性的复述。由此可见,复述在小学阶段实现了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的梯度安排。
三、复述在教学策略的整体性
鉴于统编教材对统一语文要素安排的梯度性,老师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要树立单元意识,体现语文要素学习的层进性。注意复述的层次性、渐进性,为学生的复述能力的习得搭建合理梯度。
在单篇课文内,也可有梯度性地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如《揠苗助长》先设计“借助插图复述梗概”再“借助关键词复述”,最后“发散想象,拓展复述”;《蜘蛛开店》可先“借助示意图复述”,再“创设情境,借助角色扮演复述”,最后“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从横向来看,同一册教材的不同单元之间,进行复述教学策略的设计时,也应根据复述在统编教材编排中的螺旋上升的特点,从而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邓小平爷爷植树》借助特写插图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第二单元《千人糕》借助连续性插图复述,要求逐渐提高;到了第七单元《蜘蛛开店》借助示意图复述,《小毛虫》借助提示讲故事。
从纵向来看,不同学段教材之间,复述的教学策略应凸显单元语文要素,兼顾已学的语文要素,有意识地引导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比如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讲故事;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借助重复结构复述;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围绕一句话复述内容;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从能力的提升来看,复述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时应体现其整体性。
总之,统编教材不但在单元各个内容环环相扣,互相配合,而且在不同册次的纵向编排中也由易到难,形成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纵观全局,在备课时做到一组一组、一册书一册书地备课,而不是将课文知识孤立起来。要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教学策略的整体性,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飞.整体观照
【关键词】语文素养;复述;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橫向联系,使各个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依据教材语文要素承前启后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策略的整体性,以促进学生能力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复述为例谈谈小学语文素养之教学策略的整体性。
一、复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位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虽没有明确提出“复述”的具体性要求,但从学段性的能力发展来看,可以概括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二学段(3-4年级)明确提到复述并对复述做了清楚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5-6年级)对复述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从《语文课程标准》中不难发现,对于“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梯度性的发展要求。
二、复述在统编教材编排中的梯度性
复述课文实际上就是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把课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小学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全套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安排,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
整体把握年段内容,一年级时复述不是作为核心要素。但也有相应的提示,如一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给伙伴讲故事”。一年级下学期,相应提高难度,要求“听故事,借助插图,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如《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要求结合插图讲述主要内容。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看到了有关复述课文的明确要求。二年级上学期要求做到“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故事,利用提示复述课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借助图片讲故事,《玲玲的画》《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讲故事,《大禹治水》《风娃娃》借助语句提示讲故事。二年级下学期难度上升,要求不仅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故事,利用多幅图讲故事,而且能从多幅图复述课文到单幅图复述课文。如《邓爷爷植树》《千人糕》《蜘蛛开店》等借助图片复述课文。三年级上学期,根据文体特点讲故事,围绕一句话或转换人称复述课文,如《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利用所具有的童话故事的反复性特点复述课文,《带刺的朋友》围绕一句话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掌声》一课要求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三年级下学期,借助关键语句和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都是借助提示,按顺序(时间顺序、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有相应的单元目标进行训练。四年级从复述到简要复述,设计思路与三年级一样,导语要求以及单元中的课文着力练习怎么复述。五年级安排创造性的复述。由此可见,复述在小学阶段实现了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的梯度安排。
三、复述在教学策略的整体性
鉴于统编教材对统一语文要素安排的梯度性,老师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要树立单元意识,体现语文要素学习的层进性。注意复述的层次性、渐进性,为学生的复述能力的习得搭建合理梯度。
在单篇课文内,也可有梯度性地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如《揠苗助长》先设计“借助插图复述梗概”再“借助关键词复述”,最后“发散想象,拓展复述”;《蜘蛛开店》可先“借助示意图复述”,再“创设情境,借助角色扮演复述”,最后“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从横向来看,同一册教材的不同单元之间,进行复述教学策略的设计时,也应根据复述在统编教材编排中的螺旋上升的特点,从而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邓小平爷爷植树》借助特写插图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第二单元《千人糕》借助连续性插图复述,要求逐渐提高;到了第七单元《蜘蛛开店》借助示意图复述,《小毛虫》借助提示讲故事。
从纵向来看,不同学段教材之间,复述的教学策略应凸显单元语文要素,兼顾已学的语文要素,有意识地引导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比如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讲故事;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借助重复结构复述;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围绕一句话复述内容;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从能力的提升来看,复述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时应体现其整体性。
总之,统编教材不但在单元各个内容环环相扣,互相配合,而且在不同册次的纵向编排中也由易到难,形成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纵观全局,在备课时做到一组一组、一册书一册书地备课,而不是将课文知识孤立起来。要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教学策略的整体性,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飞.整体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