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单纯抗感染治疗难以见效,而整体调节患儿体质与增强抗御疾病的能力方能奏效。笔者从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世医得效方》中的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8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们以北京儿童医院江载芳在2003年《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第一期中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蓝本,选取我院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86例。江氏诊断标准见下表:
86例患儿,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0~2岁33例,3~5岁30例,6~12岁23例。病程8月~1年半52例,1年半~3年34例。
临床表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与某一部位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相一致。如发热、鼻塞、咽痛、咳嗽、喘促、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多汗、消瘦、面黄、乏力等。
方药组成:方用加味玉屏风散组成为: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贝母、前胡、焦楂、内金、山楂、陈皮、五味子、甘草、蜂胶。剂量以患儿年龄及体重大小而定。
加减变化:兼风热表证者加双花、连翘;兼风寒表证者加桂枝。兼风湿者加苍术、藿香;气虚甚者变党参为人参,加山药、大枣等;血虚者加当归、白芍;阴虚者加生地、麦冬,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地骨皮:阳虚加附子、肉桂等。
服法:每剂煎2次,第1次加水200ml煎沸30分钟取药汁50ml,第2次加水150ml煎沸25分钟取药汁50ml,两煎药液合并分3次服,或分次少量频服,中、后期以丸剂缓投,30天为1个疗程。
判断标准:①显效:服药1个月疗程结束后半年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疗程明显缩短;②有效:服药1个月疗程结束后半年内发病次较前减少1/2以上,发病时症状减轻,疗程综短:③无效:治疗后发病次数减少不足1/2,发病时症状及疗程均无明显改善。
结 果
经治疗后,86例患儿显效5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经分析,本方对各型患儿均有较好疗效,一般获效时间为4~6天。
典型病例:患儿,女,7岁5月,主因反复发热、咳嗽2年而来诊。每年患上感10余次,肺炎3、4次。既往患中耳炎、咽炎多次,晨起咳甚,痰多色白,平素畏寒怕冷、自汗、面色萎黄、腹胀、舌红苔白、脉细弱。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增重,血常规检查,HBl04g/L,WBC4.7×10+9/L,N0.52,L0.48%。治疗以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为法,方用加味玉屏风散。组方:黄芪15g,白术6g,防风6g,前胡6g,贝母6g,陈皮6g,半夏6g,五味子6g,山甲4g,蜂胶5g。服5剂后症状减轻,食欲增加。将上药制成丸剂,每丸6g,每次1丸,日服3次,连服2天,前后共用药1个月,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机体免疫状态差,锌、铁、钙及维生素A、D等缺乏以及先天性气道、肺、心脏畸形和营养、环境因素不良等。治疗多以免疫调节剂和锌、铁、维生素等为主,尚有一定疗效,但对全身状况改善较差。中医学从整体观念、辩证学观念出发,认为本病乃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所致,常见于感冒、咳嗽、喘证、痰饮等病中,治疗多以益气固表为主,因小儿“脾常不足”,消化机能低下,而饮食营养又较成人相对为多,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寒暖不能自调,容易造成乳食停滞,外感时邪,虚实夹杂之症。临床多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自汗、盗汗等气血不足之症,且纳差、腹胀、大便不调、口臭等脾胃不调之症也较突出。有关研究证实脾(胃)虚证与脾(胃)实证的患儿,机体免疫机能均低下,因此,本方在注重补益正气的基础上,尤甚重视调整脾胃功能,消积助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固表为主药,白术健脾正下,固表止汗;防风祛风解表。且防风与黄芪相配,相反相成,固表止汗而不致留邪,祛风解表而不致伤表,黄芪与白术相配,相辅相成,可加强益气止汗之力。为增强益气作用伍用五味子、党参、方中山楂、内金、陈皮消积助运;前胡、贝母化痰止咳;穿山甲通络散风;蜂胶益气养血。近年研究蜂胶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消除人体自由基,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功能,尤其调节免疫功能更明显[3]。同时,有研究表明,黄芪、党参、防风、白术、五味子等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作用[4]。诸药合用,具有健脾消滞、益气固表之功能,此方正是针对小儿脾虚积滞、表虚易感之特点而设,故疗效甚佳。但还要注意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疑难原发病,如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ICS)、原发性免疫缺陷症、先天性心肺畸形、囊性纤维化(CF)等的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2003,(1)
2 毕可恩.易感儿并非皆是虚症.中医药研究,1990,3.4(4),35
3 毛丽珍,蜂胶口服液黄酮类化合物测定.中草药,1998,2.9(4):232~233
4 雷载权.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们以北京儿童医院江载芳在2003年《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第一期中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蓝本,选取我院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86例。江氏诊断标准见下表:
86例患儿,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0~2岁33例,3~5岁30例,6~12岁23例。病程8月~1年半52例,1年半~3年34例。
临床表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与某一部位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相一致。如发热、鼻塞、咽痛、咳嗽、喘促、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多汗、消瘦、面黄、乏力等。
方药组成:方用加味玉屏风散组成为: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贝母、前胡、焦楂、内金、山楂、陈皮、五味子、甘草、蜂胶。剂量以患儿年龄及体重大小而定。
加减变化:兼风热表证者加双花、连翘;兼风寒表证者加桂枝。兼风湿者加苍术、藿香;气虚甚者变党参为人参,加山药、大枣等;血虚者加当归、白芍;阴虚者加生地、麦冬,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地骨皮:阳虚加附子、肉桂等。
服法:每剂煎2次,第1次加水200ml煎沸30分钟取药汁50ml,第2次加水150ml煎沸25分钟取药汁50ml,两煎药液合并分3次服,或分次少量频服,中、后期以丸剂缓投,30天为1个疗程。
判断标准:①显效:服药1个月疗程结束后半年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疗程明显缩短;②有效:服药1个月疗程结束后半年内发病次较前减少1/2以上,发病时症状减轻,疗程综短:③无效:治疗后发病次数减少不足1/2,发病时症状及疗程均无明显改善。
结 果
经治疗后,86例患儿显效5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经分析,本方对各型患儿均有较好疗效,一般获效时间为4~6天。
典型病例:患儿,女,7岁5月,主因反复发热、咳嗽2年而来诊。每年患上感10余次,肺炎3、4次。既往患中耳炎、咽炎多次,晨起咳甚,痰多色白,平素畏寒怕冷、自汗、面色萎黄、腹胀、舌红苔白、脉细弱。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增重,血常规检查,HBl04g/L,WBC4.7×10+9/L,N0.52,L0.48%。治疗以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为法,方用加味玉屏风散。组方:黄芪15g,白术6g,防风6g,前胡6g,贝母6g,陈皮6g,半夏6g,五味子6g,山甲4g,蜂胶5g。服5剂后症状减轻,食欲增加。将上药制成丸剂,每丸6g,每次1丸,日服3次,连服2天,前后共用药1个月,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机体免疫状态差,锌、铁、钙及维生素A、D等缺乏以及先天性气道、肺、心脏畸形和营养、环境因素不良等。治疗多以免疫调节剂和锌、铁、维生素等为主,尚有一定疗效,但对全身状况改善较差。中医学从整体观念、辩证学观念出发,认为本病乃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所致,常见于感冒、咳嗽、喘证、痰饮等病中,治疗多以益气固表为主,因小儿“脾常不足”,消化机能低下,而饮食营养又较成人相对为多,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寒暖不能自调,容易造成乳食停滞,外感时邪,虚实夹杂之症。临床多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自汗、盗汗等气血不足之症,且纳差、腹胀、大便不调、口臭等脾胃不调之症也较突出。有关研究证实脾(胃)虚证与脾(胃)实证的患儿,机体免疫机能均低下,因此,本方在注重补益正气的基础上,尤甚重视调整脾胃功能,消积助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固表为主药,白术健脾正下,固表止汗;防风祛风解表。且防风与黄芪相配,相反相成,固表止汗而不致留邪,祛风解表而不致伤表,黄芪与白术相配,相辅相成,可加强益气止汗之力。为增强益气作用伍用五味子、党参、方中山楂、内金、陈皮消积助运;前胡、贝母化痰止咳;穿山甲通络散风;蜂胶益气养血。近年研究蜂胶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消除人体自由基,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功能,尤其调节免疫功能更明显[3]。同时,有研究表明,黄芪、党参、防风、白术、五味子等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作用[4]。诸药合用,具有健脾消滞、益气固表之功能,此方正是针对小儿脾虚积滞、表虚易感之特点而设,故疗效甚佳。但还要注意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疑难原发病,如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ICS)、原发性免疫缺陷症、先天性心肺畸形、囊性纤维化(CF)等的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2003,(1)
2 毕可恩.易感儿并非皆是虚症.中医药研究,1990,3.4(4),35
3 毛丽珍,蜂胶口服液黄酮类化合物测定.中草药,1998,2.9(4):232~233
4 雷载权.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