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情感教育通过情感因素的影响让学生不仅学会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教材的题材广泛、情感元素丰富,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主,通过情感因素的作用力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125-02
引言
多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通过教学设施、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提高中职教学的环境。但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迷失学习方向、情感淡薄等方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职学校需要开展情感教育的活动,在不脱离语文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从语文课本中发掘亲情、友情、民族情等情感元素,辅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
一、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实现中职语文课堂多样化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之下,实现中职语文课堂多样化的途径之一便是开展情感教育。教师不断探索开发多样化的中职语文课堂,这不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相应地也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课外知识的延伸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受到更多的优秀文化浸染。同时,打破传统语文教材的局限,让学生可以开发更多的思维方式,方便自行理解文学最终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纠正错误的价值观、理想观,让学生可以为理想而学习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清楚课文中字里行间透露的作者思想和情感,让学生摆脱过去囫囵吞枣式的语文学习方式,重新建立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被新生代学生拥抱,理解甚至实践,学生家庭关系得到重新的培养或者巩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当优秀传统文化被人拾起,那么就有了继承发扬的可能,自然地,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主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报效祖国的伟大抱负。
(二)推动教育方式改变,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教育这个社会性话题。教育的方式方法关系到了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很好地掌握分析中职学生的差异性以及需求,这符合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理念,教师可以借此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展优点,促进全面发展。同时,开展情感教育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发挥空间,让教育可以真正地发挥出作用。更重要的是,中职学生还处于成长期,这是人生的迷茫期,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路途,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只会一味地批评,否则只会将学生推向极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建立良好关系,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机会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由此,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可以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在中职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感受亲情,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目标
为了保证情感教育过程的顺畅,教师要通过研究课文熟悉课文中的要点,找到情感共鸣点,做到“言出于口,意出于心”的熟悉程度[1]。中职语文课本中每篇单独的文章都与整体的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而文章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读者的理解上。为了保证情感需求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从学生层面进行感受,不能将自我的情感理解片面融入课程,不利于和学生产生共鸣。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里始终秉持“血浓于水”的价值观,将亲情作为所有情感的根本,让人无法割舍。亲情会给人温馨和安全感,当人们身处逆境时有亲情的温暖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让人们有明确的目标,是整个人生幸福的起点,能在教学活动中牵引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设置学习目标,并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完成。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达亲情的文章,其中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怀,对学生情感培养也有重要的启发。为了实现情感教育,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需要传播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更需要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个体紧密联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教材也在不断完善改进,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更侧重于人文、德育教育,让教师有更多渠道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例如,在开展《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活动时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学习小组,在课前分别收集与母爱、父爱有关的文章,并将文章中的感受加以提炼,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对亲情有一定的触动和感知,之后带着这种触动进行课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情感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布置“给亲人的一封信”相关课后练习,让学生把握亲情带给内心的波动,从而树立正面的情感思想。
(二)升华情感需求,教会学生感受生活
情感的表现并不外漏,是一个人内心感情的变化和感知过程,一个思想丰富的人需要更加丰富的情感支持,需要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但在感受这些情感的过程中人们要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学会审视和眷顾自己的灵魂[2]。而感知到个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能有效激励人们主动开展一项新的、有难度的工作。同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也可通过学生情感需求的升华让学生发现自我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在不断产生和积累愉悦、振奋等不同的感情体验时学生就会形成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这种高昂的情绪不仅能推动学生持续开展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学生正面对待人际交往。
不可否认,教学活动是一个承载许多元素的综合体,课堂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和互动的场所。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断释放出情感元素,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主,从而获得学生的情感尊重。而只有不断扩大这种情感的联系才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3]。目前学生与教师情感联系淡薄是中职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難题之一,受传统“说教式”、“亲子式”师生关系的影响,“敬畏心理”始终存在学生心中,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服从”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发展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事实上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变成一种潮流,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开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师友的支持与鼓励才能时刻保持正面积极的情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师和教材内容的引导,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通过建立友情需求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三)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传播情感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写字,是要让学生有基本的共情心理和从善意识。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较好的成效[4]。中职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期,任何一点事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情绪的波动,而中职院校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文化需求。也就是说,目前中职语文课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无法在教學上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出现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是当今中职语文教学急待改善的重要问题。
对此,在开展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时除了上述的情感联系和情感共鸣的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传播下去,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课文时红色文化是学生最难找到情感共鸣的类型,毕竟大部分事迹都过去太久。当然,通过文字、影视的双向刺激能够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只是这种情感需求来得快也去得快。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的真实刺激让学生感受国家复兴的伟大历程,从而由内而外的产生崇敬之意。只有真实的接触后才能检验情感教育的成果,并保证情感教育的深远意义[5]。
(四)渗透德育,引发学生共鸣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呈现单一性,大部分中职教学方式都千篇一律,毫无学校特色。在新的教育方式实施下,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发挥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本能及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伟大爱国故事视频,给学生介绍一些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让学生从中受到浓厚的爱国教育,并且找到自己的未来目标。现代信息化的教学不似传统的口传教育,图片、影像、音频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更真实的情感,可以真切地感受伟大人物的魅力,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爱国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贴近现实,把中国梦融入进课堂教学当中,简单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学生需要深刻地理解个人理想和中国梦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对于学生的理想确立或者调整有着指明灯般的作用。教师在逐渐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时,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可以坚定自己的个人理想,并且更加地符合现实需求,相信自己可以为国家的复兴出一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梦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并且难以磨灭的,相信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终会实现梦想。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理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与奋斗,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长远的,有人生意义的。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观,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带来的一些压力,能够自我调节和排解,让人生的目标更加坚实,自己也能更有信心实现。
结束语
总之,人类的整个人生阶段都有情感需求,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催化剂不仅让学生爱上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情绪元素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情绪的人”。语文学科作为情感传播的载体,在其古往今来的诗词文章里涵盖了大量亲情、友情、爱情的元素。教师需要把握这些元素的正面影响,不断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形成正面的情感观念。
参考文献:
[1]初广永.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下), 2017(10):68.
[2]杨光.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培训, 2016(4):277.
[3]张婷婷.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2):214.
[4]乔艳芳.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19):52.
[5]祝冬梅.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125-02
引言
多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通过教学设施、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提高中职教学的环境。但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迷失学习方向、情感淡薄等方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职学校需要开展情感教育的活动,在不脱离语文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从语文课本中发掘亲情、友情、民族情等情感元素,辅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
一、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实现中职语文课堂多样化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之下,实现中职语文课堂多样化的途径之一便是开展情感教育。教师不断探索开发多样化的中职语文课堂,这不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相应地也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课外知识的延伸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受到更多的优秀文化浸染。同时,打破传统语文教材的局限,让学生可以开发更多的思维方式,方便自行理解文学最终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纠正错误的价值观、理想观,让学生可以为理想而学习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清楚课文中字里行间透露的作者思想和情感,让学生摆脱过去囫囵吞枣式的语文学习方式,重新建立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被新生代学生拥抱,理解甚至实践,学生家庭关系得到重新的培养或者巩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当优秀传统文化被人拾起,那么就有了继承发扬的可能,自然地,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主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报效祖国的伟大抱负。
(二)推动教育方式改变,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现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教育这个社会性话题。教育的方式方法关系到了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很好地掌握分析中职学生的差异性以及需求,这符合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理念,教师可以借此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展优点,促进全面发展。同时,开展情感教育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发挥空间,让教育可以真正地发挥出作用。更重要的是,中职学生还处于成长期,这是人生的迷茫期,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路途,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只会一味地批评,否则只会将学生推向极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建立良好关系,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机会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由此,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可以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在中职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感受亲情,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目标
为了保证情感教育过程的顺畅,教师要通过研究课文熟悉课文中的要点,找到情感共鸣点,做到“言出于口,意出于心”的熟悉程度[1]。中职语文课本中每篇单独的文章都与整体的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而文章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读者的理解上。为了保证情感需求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从学生层面进行感受,不能将自我的情感理解片面融入课程,不利于和学生产生共鸣。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里始终秉持“血浓于水”的价值观,将亲情作为所有情感的根本,让人无法割舍。亲情会给人温馨和安全感,当人们身处逆境时有亲情的温暖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让人们有明确的目标,是整个人生幸福的起点,能在教学活动中牵引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设置学习目标,并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完成。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达亲情的文章,其中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怀,对学生情感培养也有重要的启发。为了实现情感教育,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需要传播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更需要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个体紧密联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教材也在不断完善改进,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更侧重于人文、德育教育,让教师有更多渠道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例如,在开展《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活动时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学习小组,在课前分别收集与母爱、父爱有关的文章,并将文章中的感受加以提炼,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对亲情有一定的触动和感知,之后带着这种触动进行课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情感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布置“给亲人的一封信”相关课后练习,让学生把握亲情带给内心的波动,从而树立正面的情感思想。
(二)升华情感需求,教会学生感受生活
情感的表现并不外漏,是一个人内心感情的变化和感知过程,一个思想丰富的人需要更加丰富的情感支持,需要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但在感受这些情感的过程中人们要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学会审视和眷顾自己的灵魂[2]。而感知到个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能有效激励人们主动开展一项新的、有难度的工作。同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也可通过学生情感需求的升华让学生发现自我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在不断产生和积累愉悦、振奋等不同的感情体验时学生就会形成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这种高昂的情绪不仅能推动学生持续开展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学生正面对待人际交往。
不可否认,教学活动是一个承载许多元素的综合体,课堂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和互动的场所。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断释放出情感元素,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主,从而获得学生的情感尊重。而只有不断扩大这种情感的联系才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3]。目前学生与教师情感联系淡薄是中职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難题之一,受传统“说教式”、“亲子式”师生关系的影响,“敬畏心理”始终存在学生心中,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服从”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发展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事实上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变成一种潮流,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开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师友的支持与鼓励才能时刻保持正面积极的情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师和教材内容的引导,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通过建立友情需求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三)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传播情感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写字,是要让学生有基本的共情心理和从善意识。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较好的成效[4]。中职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期,任何一点事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情绪的波动,而中职院校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文化需求。也就是说,目前中职语文课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无法在教學上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出现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是当今中职语文教学急待改善的重要问题。
对此,在开展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时除了上述的情感联系和情感共鸣的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传播下去,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课文时红色文化是学生最难找到情感共鸣的类型,毕竟大部分事迹都过去太久。当然,通过文字、影视的双向刺激能够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只是这种情感需求来得快也去得快。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的真实刺激让学生感受国家复兴的伟大历程,从而由内而外的产生崇敬之意。只有真实的接触后才能检验情感教育的成果,并保证情感教育的深远意义[5]。
(四)渗透德育,引发学生共鸣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呈现单一性,大部分中职教学方式都千篇一律,毫无学校特色。在新的教育方式实施下,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发挥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本能及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伟大爱国故事视频,给学生介绍一些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让学生从中受到浓厚的爱国教育,并且找到自己的未来目标。现代信息化的教学不似传统的口传教育,图片、影像、音频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更真实的情感,可以真切地感受伟大人物的魅力,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爱国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贴近现实,把中国梦融入进课堂教学当中,简单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学生需要深刻地理解个人理想和中国梦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对于学生的理想确立或者调整有着指明灯般的作用。教师在逐渐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时,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可以坚定自己的个人理想,并且更加地符合现实需求,相信自己可以为国家的复兴出一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梦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并且难以磨灭的,相信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终会实现梦想。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理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与奋斗,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长远的,有人生意义的。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观,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带来的一些压力,能够自我调节和排解,让人生的目标更加坚实,自己也能更有信心实现。
结束语
总之,人类的整个人生阶段都有情感需求,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催化剂不仅让学生爱上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情绪元素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情绪的人”。语文学科作为情感传播的载体,在其古往今来的诗词文章里涵盖了大量亲情、友情、爱情的元素。教师需要把握这些元素的正面影响,不断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形成正面的情感观念。
参考文献:
[1]初广永.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下), 2017(10):68.
[2]杨光.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培训, 2016(4):277.
[3]张婷婷.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2):214.
[4]乔艳芳.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19):52.
[5]祝冬梅.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