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古典诗词和古典舞蹈上也拥有浓厚的底蕴。其中诗词为静态,舞蹈为动态,但在意境和情境上却有相似相通之处,而想要真正的理解并体会两者的意境,首先则需要对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古典诗词的静为舞蹈动力源,进而实现情感与表现的交融。
关键词:古典诗词;古典舞蹈;情境交融
首先,中国古典诗词包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每一种经典的古诗词都包含了当时的历史被动、政治文化、作者经历等,而古典舞蹈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想要实现两者情境上的交融,则需要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把个人的情感带入其中,体会古典诗词和古典舞蹈中所描绘的情境。
一、中國古典诗词与古典舞意境的情境交融的要素
(一)古典诗词的意境表现
无论是中国古诗词或其文体,都存在意境这一概念,很多创作者在诗词之中会不自禁的带入自己个人的情感和风格,包括对具体物体的描写和形容等,从中可以体会到创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与思想,其中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就是意境的体现,而所有意境组合在一起则成了一首古诗词的情境。这些情境的再现需要人们发挥联想力和想象力,而古典舞蹈则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因此古诗词与古典舞蹈的融合则需要以意境为中心。
首先,意境和情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较独特的部分,具有较浓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元素,在学习、理解和体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原文中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创作者的个人的经历、性格、思想和文学修养等方面去体会其中的意境。而怎样将其意境与古典舞蹈的意境相融合,从而相辅相成,产生独特的表现则成为了主要问题。从此可以看出,理解和体会中国古诗词意境是困难的,而与古典舞蹈的融合则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一方面拥有较强的赏析古诗词的能力与古典舞蹈的能力。虽然两者从意境、情境方面来看有共通之处,但从学习、理解和赏析方面来看则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初期应先以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为切入点,并且作者不应过多,然后选择同一时期较盛行的舞蹈,对两者意境上的表现进行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再尝试逐渐的融合两者的情境,从而保障融合效果。
其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相同词牌名的词字数和语句是相同的,这就体现了古诗词的文字美和作者的文笔美。从文字的表现形式上上来看,古诗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排列规矩,例如:“虞美人”,各句的字数数分别为7.5. 7.9. 7.5. 7.9,这种排列的方式错落有致,使内容上更具韵味与美感。而利用此类字数和排列上的变化规律,则可与古典舞蹈中的节奏、音律、动作等规律相融合。借由发现此种较明显的相似之处,则更加便于两者之间较隐晦的情境融合。
(二)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创作过程
每一首经典的古诗词的创作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背景故事,包括: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古诗词的风格、内容才会多种多样,因此想要体会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并与古典舞蹈相融合,第一步要先去了解其创作背景。
以《虞美人》为例子,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任国君,在经历了城破国亡的经历后,其书法、音律都有较高的成就,而文学领域成就最高。李煜的词作语句清丽,具有花间派词人的特征,在诗词中展现了独特的个人文化,并融合了自己现实的生活经历,从而为诗词的赏析带来了独特的意境。在亡国以后,李煜诗词中的忧愁更加的明显,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极具感染力的情境。如:“问君能有几多愁”,虽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愁”,但却没有李煜的经历,因此难以体会其感受,因此只能通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不断的去尝试体会落难皇帝的情境。
从艺术角度上来看,很多古诗词和古典舞蹈都有其核心元素,古诗词往往是体现在一句话或一个字词上,如“虞美人”中的“愁”字。“愁”不单可以成为欣赏这一词的核心,也可以是古典舞蹈的核心。首先,以“愁”为中心描绘了春花、明月、春水等多种景象,从多个方面创造出凄凉忧苦的情境。其次,词中又通过使用象征、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也间接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风格。如:词中第一句采用了设问的手法,最后又引出结尾的忧愁感。之后的“雕栏玉砌”和“朱颜改”则是将现实中作者的沧桑辗转与自然界的永恒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悲愁的心理活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该词的“愁”是作者的艺术代表。通常亡国会给人带来“恨”意,而作者却更多的“愁”,因此在同古典舞蹈的情境融合中,则需要以“绵长”“柔弱”元素为主,避免其中含有过多的“强烈”性元素。
二、通过赏析将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意境的情境融合
(一)两者之间的韵律融合
要想准确的发现并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并将其与古典舞意境相融合需,先要要把古诗词的音、形、意联系在一起,缺少任何一个元素都会赏析过程缺少诗词原有的神韵,从而为同古典舞蹈意境的融合带来阻碍。首先,应先翻译古诗词的韵律。从文字上赏析,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古诗多数以七言和五言为主,而经典的古诗词更是在文字上做到了对仗和押韵,字数方面亦有一定的规范。其中,词则有些许差异,其可以换韵,在押韵要求方面较自由和宽松,但也需要以双行押韵为主。然后,以此韵律为主导,发掘与其相近的古典舞蹈,再以内容为核心,与家国天下相关的古诗词则需要配合相应的古典舞蹈,避免古诗词与古典舞只是节奏和韵律相同,从而出现情诗词与家国类舞蹈相融合的错误现象。相悖的古诗词与古典舞蹈,即便会引起相近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但因为内容不同,无法真正实现情境上的融合。
中国古典舞蹈的意境美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形态美,二动态美,三和谐美。首先,形态美可分为三类,即:舞蹈体态、姿态动作、动作衔接。实际中通过舞蹈过程中的仰身、俯身、翻转等动作来表现,这对于舞蹈表演者的动作、线条和神态都有较高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古典舞蹈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因此,想要提升古典舞蹈的形态美,则可融合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以此提升美的程度。其次,动态美。动态上的美可以强化表演者所塑造的意境与情境,而同古典诗词的融合则实现了动静共存。通过形象而优美的肢体语言与神情状态,将古典舞的意境充分发挥出来,突出古典舞蹈的文化气息,而与古诗词融合后,则可真正把舞蹈动作中的情感表现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展现古典舞的魅力。这就特别需要舞蹈表演者强化舞动动作之间的流畅性,同时有外至内的表现出古诗词的文化感染力。最后,和谐美。中国古典舞蹈身法中的和谐美是指韵律的流畅,肢体动作的快慢、缓急、强弱和停顿都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此前提下,想要与古诗词进行融合,则需要对古诗词中多描写的“动态”场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当时古人的言行举止和风俗习惯,以此保障两者的融合效果。 (二)利用翻译融合中国古诗词与中国古典舞意境
很多中国古典舞都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成,因此在融合两者时可借由对古诗词的详细翻译,来对照古典舞蹈。例如:《木兰辞》,诗词中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人物-花木兰,其中包含了花木兰的生活状态和个人特色,而在与《木兰归》舞蹈相融合的过程中,则不能只是把花木兰当做一个离家多年现在回归故乡的故事,还要结合花木兰本身的人物特征。从开篇可以看出,花木兰同多数古典女子不同,具体体现在:一“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花木兰对父亲年迈的身体无法参军一事感到忧虑;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熟悉参军的相关准备工作。而在最后将士并不知晓花木兰是女儿身,則可以看出其行军作战过程中同男子无任何区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男子,但在文中两次出现的“不闻爷娘唤女声”,又可看出作为女儿身对家人的深沉思念,此种情境与古代多数女子想不同,因此在于《木兰归》一舞的意境融合过程中,则需要先对文中所描写的花木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利用古诗词强化古典舞蹈的动态情境
(一)充分利用古诗词的动态元素
表面上来看中国古诗词属于静态,而古典舞蹈属于动态,但借由古诗词依然可以强化舞蹈中的动态性意境。首先,中国古典舞蹈和中国武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很多古典舞蹈的动作都是由武术和格斗动作演变而来,而纵观世界,也有很多战舞与古代的战争密不可分。其次,在肢体动作和身体素质上来看,古典舞蹈与武术亦有共同之处,其中欲放先收、欲左先右、动静相依、刚柔并济的风格两者皆有之。在此基础上,则可与相关内容的古诗词进行融合,利用人们较熟悉的古诗词则可以令舞蹈表演更加的具有代入感。
例如:李白的《侠客行》。通常,古典舞蹈的表演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武术类的古典舞蹈通常让人难以理解,特别是其中的动作要领,很多人难以体会。舞蹈表演者身体协调性较好,因此融入武术动作掌握也较容易,在此过程中与古诗《侠客行》相融合,则为舞蹈表演增添了更强更丰富的意境。同时,这首古诗体现了作者李白对侠客的向往与赞扬,古典舞蹈与其的融合在一起程度上也令自身的表演增添了文化气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蹈的个性化表现
无论是中国的古诗词或古典舞蹈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特色。虽然在古诗词和古典舞蹈领域中,把两者分为了几大类别,但不同的作者其诗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内容都有角独特的风格。而中国古典舞蹈,最初是古代的皇亲国戚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同不同文化融合后演变而成,当中包含了戏曲、武术等相关元素,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中国古典舞蹈在表演过程中,除呼吸的调节,技巧的掌握外,表演者要通过神态和体态将东方的刚与柔整体表现而出,但神态和体态即便经过千锤百炼,但仍然会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这一点上,古诗词与古典舞蹈具有相同之处。
人们无论是在接受中国古诗词和古典舞蹈的教育教学中或自主学习过程中,内容很大程度上都非常相似,而因为个人性格的不同最终的表现和融合效果则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因此,在两者情境融合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个性化元素的运用,避免盲目的复制和模仿。针对这一点,则可个人喜好和特色选择相符的古诗词和古典舞蹈,而两者内容多样,可全面满足不同性格特征人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可按照古诗词和古典舞蹈的难易程度分为有步骤的融合,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两者完美的融合。
(三)“我身”的意境凸显
古典舞是中国艺术领域的典型,而意境只由表演者的“我身”所体现的对象。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舞的我身化意境,当“我身”可以同舞蹈情境处于交融的状态中,就创造了感染观众的艺术环境。为了塑造“我身”在舞蹈表演中的感染力,则可以借用古诗词来提高内涵,突出“我身”的舞蹈意境。以唐诗为例子,早中期的唐朝处于强盛阶段,因此诗句中往往透露着豪放、豪迈之意,而晚唐则是衰弱的阶段,古诗中则更多的是哀伤之意。因此,无论是练习中、编排中或表演中,都应根据“我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古诗词进行融合,包括:舞蹈需求、角色需求和个人能力等。而在舞剧的表演中,则可融入与人物相关的古诗词来强化“我身”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融入人们较熟悉的古诗词,拉近舞蹈与其之间的距离,把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情境中。
(四)利用古诗词突出人物表现力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会有很多古代人物,这些古代人物虽然被人们所熟知,但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往往会与之相冲突,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都有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一点,则可利用古诗词来强化人物的表现力。例如:由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创作的大型舞剧《铜雀伎》,其中的曹操被众人所熟知,在这里则可适当融合其所著的古诗词来加深对观众的吸引力。但在运用此类方法时需要注意一点,这些人物所著的古诗词,往往会因为个人早年、中年和晚年的经历在风格和内容上出现变化,因此在舞蹈中融入此类古诗词的元素,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内容。其次,则是选择的古诗词不需要融入全部,亦可以选择最为众人所熟知的几句,以此凸显人物的表现力。
四、结语
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情境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格调一致,避免古诗词中所赞扬的人物或事迹与古典舞中所批评的人与物相冲突、矛盾,以此保障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月怡.浅谈将中国古诗词文化融入舞蹈教学之思考[J].戏剧之家.2018年13期
[2]陈慧仙.浅析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3]华彧鹤.中国古典舞作品与诗词意境的文化交流[J].音乐生活.2017年01期
[4]邓捷.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精神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杜庆海.浅谈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7年19期.
*此文章属于新疆艺术学院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专项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舞表演形象塑造之诗词牵引》的成果。项目编号为:2018XYZXQN06
关键词:古典诗词;古典舞蹈;情境交融
首先,中国古典诗词包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每一种经典的古诗词都包含了当时的历史被动、政治文化、作者经历等,而古典舞蹈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想要实现两者情境上的交融,则需要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把个人的情感带入其中,体会古典诗词和古典舞蹈中所描绘的情境。
一、中國古典诗词与古典舞意境的情境交融的要素
(一)古典诗词的意境表现
无论是中国古诗词或其文体,都存在意境这一概念,很多创作者在诗词之中会不自禁的带入自己个人的情感和风格,包括对具体物体的描写和形容等,从中可以体会到创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与思想,其中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就是意境的体现,而所有意境组合在一起则成了一首古诗词的情境。这些情境的再现需要人们发挥联想力和想象力,而古典舞蹈则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因此古诗词与古典舞蹈的融合则需要以意境为中心。
首先,意境和情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较独特的部分,具有较浓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元素,在学习、理解和体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原文中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创作者的个人的经历、性格、思想和文学修养等方面去体会其中的意境。而怎样将其意境与古典舞蹈的意境相融合,从而相辅相成,产生独特的表现则成为了主要问题。从此可以看出,理解和体会中国古诗词意境是困难的,而与古典舞蹈的融合则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一方面拥有较强的赏析古诗词的能力与古典舞蹈的能力。虽然两者从意境、情境方面来看有共通之处,但从学习、理解和赏析方面来看则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初期应先以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为切入点,并且作者不应过多,然后选择同一时期较盛行的舞蹈,对两者意境上的表现进行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再尝试逐渐的融合两者的情境,从而保障融合效果。
其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相同词牌名的词字数和语句是相同的,这就体现了古诗词的文字美和作者的文笔美。从文字的表现形式上上来看,古诗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排列规矩,例如:“虞美人”,各句的字数数分别为7.5. 7.9. 7.5. 7.9,这种排列的方式错落有致,使内容上更具韵味与美感。而利用此类字数和排列上的变化规律,则可与古典舞蹈中的节奏、音律、动作等规律相融合。借由发现此种较明显的相似之处,则更加便于两者之间较隐晦的情境融合。
(二)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创作过程
每一首经典的古诗词的创作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背景故事,包括: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古诗词的风格、内容才会多种多样,因此想要体会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并与古典舞蹈相融合,第一步要先去了解其创作背景。
以《虞美人》为例子,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任国君,在经历了城破国亡的经历后,其书法、音律都有较高的成就,而文学领域成就最高。李煜的词作语句清丽,具有花间派词人的特征,在诗词中展现了独特的个人文化,并融合了自己现实的生活经历,从而为诗词的赏析带来了独特的意境。在亡国以后,李煜诗词中的忧愁更加的明显,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极具感染力的情境。如:“问君能有几多愁”,虽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愁”,但却没有李煜的经历,因此难以体会其感受,因此只能通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不断的去尝试体会落难皇帝的情境。
从艺术角度上来看,很多古诗词和古典舞蹈都有其核心元素,古诗词往往是体现在一句话或一个字词上,如“虞美人”中的“愁”字。“愁”不单可以成为欣赏这一词的核心,也可以是古典舞蹈的核心。首先,以“愁”为中心描绘了春花、明月、春水等多种景象,从多个方面创造出凄凉忧苦的情境。其次,词中又通过使用象征、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也间接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风格。如:词中第一句采用了设问的手法,最后又引出结尾的忧愁感。之后的“雕栏玉砌”和“朱颜改”则是将现实中作者的沧桑辗转与自然界的永恒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悲愁的心理活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该词的“愁”是作者的艺术代表。通常亡国会给人带来“恨”意,而作者却更多的“愁”,因此在同古典舞蹈的情境融合中,则需要以“绵长”“柔弱”元素为主,避免其中含有过多的“强烈”性元素。
二、通过赏析将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意境的情境融合
(一)两者之间的韵律融合
要想准确的发现并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并将其与古典舞意境相融合需,先要要把古诗词的音、形、意联系在一起,缺少任何一个元素都会赏析过程缺少诗词原有的神韵,从而为同古典舞蹈意境的融合带来阻碍。首先,应先翻译古诗词的韵律。从文字上赏析,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古诗多数以七言和五言为主,而经典的古诗词更是在文字上做到了对仗和押韵,字数方面亦有一定的规范。其中,词则有些许差异,其可以换韵,在押韵要求方面较自由和宽松,但也需要以双行押韵为主。然后,以此韵律为主导,发掘与其相近的古典舞蹈,再以内容为核心,与家国天下相关的古诗词则需要配合相应的古典舞蹈,避免古诗词与古典舞只是节奏和韵律相同,从而出现情诗词与家国类舞蹈相融合的错误现象。相悖的古诗词与古典舞蹈,即便会引起相近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但因为内容不同,无法真正实现情境上的融合。
中国古典舞蹈的意境美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形态美,二动态美,三和谐美。首先,形态美可分为三类,即:舞蹈体态、姿态动作、动作衔接。实际中通过舞蹈过程中的仰身、俯身、翻转等动作来表现,这对于舞蹈表演者的动作、线条和神态都有较高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古典舞蹈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因此,想要提升古典舞蹈的形态美,则可融合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以此提升美的程度。其次,动态美。动态上的美可以强化表演者所塑造的意境与情境,而同古典诗词的融合则实现了动静共存。通过形象而优美的肢体语言与神情状态,将古典舞的意境充分发挥出来,突出古典舞蹈的文化气息,而与古诗词融合后,则可真正把舞蹈动作中的情感表现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展现古典舞的魅力。这就特别需要舞蹈表演者强化舞动动作之间的流畅性,同时有外至内的表现出古诗词的文化感染力。最后,和谐美。中国古典舞蹈身法中的和谐美是指韵律的流畅,肢体动作的快慢、缓急、强弱和停顿都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此前提下,想要与古诗词进行融合,则需要对古诗词中多描写的“动态”场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当时古人的言行举止和风俗习惯,以此保障两者的融合效果。 (二)利用翻译融合中国古诗词与中国古典舞意境
很多中国古典舞都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成,因此在融合两者时可借由对古诗词的详细翻译,来对照古典舞蹈。例如:《木兰辞》,诗词中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人物-花木兰,其中包含了花木兰的生活状态和个人特色,而在与《木兰归》舞蹈相融合的过程中,则不能只是把花木兰当做一个离家多年现在回归故乡的故事,还要结合花木兰本身的人物特征。从开篇可以看出,花木兰同多数古典女子不同,具体体现在:一“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花木兰对父亲年迈的身体无法参军一事感到忧虑;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熟悉参军的相关准备工作。而在最后将士并不知晓花木兰是女儿身,則可以看出其行军作战过程中同男子无任何区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男子,但在文中两次出现的“不闻爷娘唤女声”,又可看出作为女儿身对家人的深沉思念,此种情境与古代多数女子想不同,因此在于《木兰归》一舞的意境融合过程中,则需要先对文中所描写的花木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利用古诗词强化古典舞蹈的动态情境
(一)充分利用古诗词的动态元素
表面上来看中国古诗词属于静态,而古典舞蹈属于动态,但借由古诗词依然可以强化舞蹈中的动态性意境。首先,中国古典舞蹈和中国武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很多古典舞蹈的动作都是由武术和格斗动作演变而来,而纵观世界,也有很多战舞与古代的战争密不可分。其次,在肢体动作和身体素质上来看,古典舞蹈与武术亦有共同之处,其中欲放先收、欲左先右、动静相依、刚柔并济的风格两者皆有之。在此基础上,则可与相关内容的古诗词进行融合,利用人们较熟悉的古诗词则可以令舞蹈表演更加的具有代入感。
例如:李白的《侠客行》。通常,古典舞蹈的表演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武术类的古典舞蹈通常让人难以理解,特别是其中的动作要领,很多人难以体会。舞蹈表演者身体协调性较好,因此融入武术动作掌握也较容易,在此过程中与古诗《侠客行》相融合,则为舞蹈表演增添了更强更丰富的意境。同时,这首古诗体现了作者李白对侠客的向往与赞扬,古典舞蹈与其的融合在一起程度上也令自身的表演增添了文化气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蹈的个性化表现
无论是中国的古诗词或古典舞蹈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特色。虽然在古诗词和古典舞蹈领域中,把两者分为了几大类别,但不同的作者其诗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内容都有角独特的风格。而中国古典舞蹈,最初是古代的皇亲国戚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同不同文化融合后演变而成,当中包含了戏曲、武术等相关元素,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中国古典舞蹈在表演过程中,除呼吸的调节,技巧的掌握外,表演者要通过神态和体态将东方的刚与柔整体表现而出,但神态和体态即便经过千锤百炼,但仍然会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这一点上,古诗词与古典舞蹈具有相同之处。
人们无论是在接受中国古诗词和古典舞蹈的教育教学中或自主学习过程中,内容很大程度上都非常相似,而因为个人性格的不同最终的表现和融合效果则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因此,在两者情境融合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个性化元素的运用,避免盲目的复制和模仿。针对这一点,则可个人喜好和特色选择相符的古诗词和古典舞蹈,而两者内容多样,可全面满足不同性格特征人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可按照古诗词和古典舞蹈的难易程度分为有步骤的融合,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两者完美的融合。
(三)“我身”的意境凸显
古典舞是中国艺术领域的典型,而意境只由表演者的“我身”所体现的对象。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舞的我身化意境,当“我身”可以同舞蹈情境处于交融的状态中,就创造了感染观众的艺术环境。为了塑造“我身”在舞蹈表演中的感染力,则可以借用古诗词来提高内涵,突出“我身”的舞蹈意境。以唐诗为例子,早中期的唐朝处于强盛阶段,因此诗句中往往透露着豪放、豪迈之意,而晚唐则是衰弱的阶段,古诗中则更多的是哀伤之意。因此,无论是练习中、编排中或表演中,都应根据“我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古诗词进行融合,包括:舞蹈需求、角色需求和个人能力等。而在舞剧的表演中,则可融入与人物相关的古诗词来强化“我身”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融入人们较熟悉的古诗词,拉近舞蹈与其之间的距离,把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情境中。
(四)利用古诗词突出人物表现力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会有很多古代人物,这些古代人物虽然被人们所熟知,但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往往会与之相冲突,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都有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一点,则可利用古诗词来强化人物的表现力。例如:由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创作的大型舞剧《铜雀伎》,其中的曹操被众人所熟知,在这里则可适当融合其所著的古诗词来加深对观众的吸引力。但在运用此类方法时需要注意一点,这些人物所著的古诗词,往往会因为个人早年、中年和晚年的经历在风格和内容上出现变化,因此在舞蹈中融入此类古诗词的元素,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内容。其次,则是选择的古诗词不需要融入全部,亦可以选择最为众人所熟知的几句,以此凸显人物的表现力。
四、结语
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情境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格调一致,避免古诗词中所赞扬的人物或事迹与古典舞中所批评的人与物相冲突、矛盾,以此保障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月怡.浅谈将中国古诗词文化融入舞蹈教学之思考[J].戏剧之家.2018年13期
[2]陈慧仙.浅析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3]华彧鹤.中国古典舞作品与诗词意境的文化交流[J].音乐生活.2017年01期
[4]邓捷.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精神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杜庆海.浅谈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7年19期.
*此文章属于新疆艺术学院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专项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舞表演形象塑造之诗词牵引》的成果。项目编号为:2018XYZXQN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