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人与烟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是绿色的,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已经很高了,连湖水里的鱼和野鸭子所喝的水,指数若干也关心到了,但欧洲人嗜烟,比美国人厉害多了,更有甚,巾帼不让须眉,女人比男人厉害多了。这实在超出中国人的想象。而一般的欧洲人总认为,中国才是真正的吸烟大国。在此仅以德国为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兰西或英格兰人会有什么大的差别。并且仅以德国的女性烟民为例,但不代表这里的男人就不抽烟了。
  德国是欧洲绿化的象征,这或许有些夸张,然而德国1/3的国土覆盖着绿草和森林,每一条不起眼的小溪流,都落入水质监察人员的视野之中,这些都是事实。如果有人污染了水源,即使是在小河里洗一把沾有油漆的小刷子,他不但要偿还所有水源清洁的费用,还可能要上法庭。如果一艘船的油污弄脏了沙滩,结果是当事人需把沙滩上的沙粒全部更换掉。德国的法律又规定,动物也有“动物权”,你不能虐待家里的狗,并要保证不给它吃变质的食物,狗舍要保持空气新鲜。又比如,一个德国公民想砍掉自家庭院里的一棵大树,他必须书面申请,给出十分靠得住的理由,比如树龄太长,树枯亡,或树枝砸落下来,造成事故,或树根动摇了房子的地基等等。有关的办事人员会亲临取证,再酌情做出决定。
  这又怎么样,人们也还是忽略了另一种污染。爱护了自然环境,污染了人文环境,得与失实在难以言说。
  德国女人素以保守、传统著称,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餐馆、咖啡馆、停车场,以及大街上,成了德国女人抽烟最多的场所。如果你看见前面有一对男女在行走,如果你看见烟雾袅然而起,你应当想到,这对人儿在抽烟,倒也趣味相投;如果稍后你发现抽烟的只是其中之一,那么你得考虑,抽烟者是女人,而非男人。
  在一些便利店之类的咖啡馆或小酒吧,如果你真想坐下来喝点什么,或吃个早点什么的,你必须要有忍受烟雾的能力,否则你会晕了过去。你发现坐在那里的三五个女人,年龄各异,她们一边啜着咖啡,一边就着烟,这边烟雾将熄,那边烟雾又起,此起彼伏,蔓延了一片。如果你走进一家餐馆坐定,发现周围竟然没有烟雾,你一定是非常的庆幸,不过为时太早。尔后不久,来了一拨女子,坐在你的邻桌,这样环境就立马改变了。
  听说美国人在抽烟这个问题上很敏感,不抽烟的人会向抽烟者提出强烈抗议,但在德国,没有人吱声。在德国的大多数餐馆里头,也没有设置无烟区。也可能是根本无法设置,抽烟的人如此众多,10张餐桌占了7张,再提不抽烟的话,也就没有意义了。但在一些相对高级的餐馆里,比之于大众化消费的餐馆,抽烟者明显减少,这是真的。不过若然你认为抽烟关乎于教育或层次,这完全靠不住。抽烟只是个人喜好。
  单说年轻女子不很公平,德国老太太在抽烟这个问题上更是丝毫不放松。德国的高速公路很方便,沿途一路设有停车场、饭馆和洗手间,你看,一群老太太刚从旅行大巴上下来,右手夹烟,2欧元一杯的咖啡端在左手,咖啡一口,香烟一口,非常的怡然自得。她们多数都是烟史悠久的烟民。不但老太太,德国的妈妈们也毫不示弱。在酒店的吧厅里,一边是钢琴师在奏乐,一边是三口之家喝着啤酒,那个中年女士开始抽烟,她的孩子大概感冒了,频频咳嗽,不久女人也开始咳嗽,但她并不打算停下来,她又点燃了另一支。
  这还不算,我认识一对夫妇,两人是同事,同一间办公室,上下级关系,老板和助手,两人都爱抽烟,满屋子都是烟雾。休假时,两人共驾一辆车坐在前排,猛烈地抽烟,而他们的小宝宝就睡在后座的摇篮里……两人一天下来,保守估计,起码要吸掉60支烟。以一支烟20欧分计算,一个月就是360欧元。如果是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这不是一笔小钱。
  一般来说,一个中国男人抽烟,女人便会劝说,或叨唠上几句;而德国女人抽烟,德国男人一般都谨慎地容忍,甚至视作理所当然。应当说,中国女性的烟民也不少,一方面是染了烟瘾的人,另一方面,中国女人,特别是都市女人抽烟,是分场合的,很有几分时尚的味道,说白了,是一种装饰。这一点,与德国女人很不一样,毕竟这里的女烟民对香烟的依赖要强烈得多。如果你要深究德国女人抽烟的动机或潜意识,似乎毫无必要。因为如果你问一个德国女人:为什么要抽烟?她会趾高气扬地说:我需要享受生活。当然这是一个方面,但同时也是借口,她们是欲罢不能。我有两位女同事,一位德国人,一位英国人,都是烟民,明知抽烟有害,也曾数度戒烟,精神上说不要,眼睛、鼻子及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说要,只要一闲下来,一双手就不由自主地摸烟,很痛苦。
  无疑,女人放肆地抽烟,一方面是女权张扬的表现,但又不能用女权来概括一切,现在是女性主义时代了。香港女性女权欲也很高涨,但抽烟的女性比之于欧洲,还是少很多。这就是文化和传统的差距了。
  女人没能管住香烟,却被香烟牢牢管住了。因此,在巴黎,在罗马,在柏林……我所遇到的环保问题,不是担心有人污染池塘,而是烟民越来越多;我所见到的垃圾,也不是人们随手扔掉的果皮纸屑,而是烟蒂,长街短巷,喷泉广场,某个引以为豪的雕像下面,烟蒂扑入眼帘。
其他文献
58岁的他,到目前为止已创造了70多项世界纪录,但他依然很闹心,因为他近几年热中的热气球环球航行,5次均以失败告终。去年6月,不服输的他在媒体的一片嘲笑声中第6次登上热气球,这一次他终于克服了大火、风暴和睡眠不足,圆满实现了热气球环球航行的梦。    一个永不服输的冒险家    午夜时分,斯蒂芬·佛塞特的热气球漂浮在离珊瑚海面8839米的上空,这时的他正酣睡。殊不知,热气球正带着他一步一步走进危险
期刊
期刊
美国倾覆萨达姆政权后,正试图以美国的“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来改造伊拉克。2003年2月26日晚,布什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发表讲话,直言不讳地说,要先从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开始来对伊斯兰世界进行改造。其实,这不是美国一时的奇思妙想,早40年前美国就曾在伊朗精心策划过一次民主实验,不过以失败告终。    美伊“特殊关系”    美国势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渗透进伊朗的。杜鲁门政府、艾森豪威尔政府陆续向伊
期刊
人生总是与痛苦相伴的。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与疾病的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不断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在历史的深处回溯,我们看到在岁月的苍凉里,瘟疫的魔影一直挥之不去。    人与老鼠的战争    让我们先从鼠疫说起。  鼠疫就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疾病。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和家鼠)和它们身上的蚤类携带该病菌,并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流行性鼠疫
期刊
意外中的美国E-mail    3月29日,我很意外地收到了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贝色尼小镇居民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的一封E-mail。2002年11月1日,我作为美国国务院的国际访问者被邀请到他家做客,并受到了很好的款待。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曾于1983年4月到过中国的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至今他还保存着在北京游览时的日程表以及一些相关的材料。回国后,当地一家报纸《雨康评论》的记者采访了阿尔图斯·埃亚
期刊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20世纪的后半叶让我们悲欣交集:在这个时代,不少古老的瘟疫不断地被我们制服,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喜讯让我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展露我们的笑脸,各种新生的瘟疫又给了我们最无情的痛击。我们是带着世纪末的忧伤进入新世纪的。而新世纪里还会有什么在等待我们呢?SARS的出现,是对我们的最好提醒。      艾滋病——人类的最大威胁    艾滋病的猛然出现,使人类茫然不知
期刊
第一种看《塞耳彭自然史》的理由,是它是有名气的,而又不是尽人皆知的书。书的封底上,引用着周作人的介绍:“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异彩,出版150年来流传不绝,收入各种丛书中,老老少少,读之不厌。”书的护封上,有编者的推荐:“18世纪著名博物学家、作家怀特用书信体写成的这部博物记,将英国最可爱的乡村之一——塞耳彭村鸟兽草木虫鱼娓娓道来,……成为那个世纪留给我们的最愉快的遗产之一。”这就差不多给读者
期刊
中国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已经11年了。在建交谈判的过程中,新华社记者受命几次秘密访问以色列,发挥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其中一些内情,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  1991年初,海湾战争结束。经过有关各方的艰苦努力,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于10月份在马德里召开。会议确认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在此前后,苏联和一系列东欧国家同以色列恢复了中断20年的外交关系。这种形势进一步推动了
期刊
在伊拉克战争的最后时期,美国对叙利亚的强烈指责让世界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这一个几乎被人淡忘了的中东地区大国身上。叙利亚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西亚阿拉伯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珍奇的古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叙利亚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无穷魅力。而作为中东地区大国,叙利亚一直在阿拉伯和中东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阿萨德时代    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经历的确不凡:一个出生贫苦农民家庭的
期刊
《看世界》创刊满100期了。  在百花盛开的期刊园地里,总算有了小小的一席之地;在竞争无际的海洋中,终于眺望到远方飞翔的鸽子。  记得当年我在《看世界》试刊号的卷首语中曾说过明知前程多艰险,但我们是“有备而来”。回首走过的路,的确发生过许多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挫折和打击,特别令人难以释怀的,刻骨铭心的是遭遇背信弃义,宛如来自背后猝不及防的一刀,要致人于死地。这种种困难,都因《看世界》的“有备”得以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