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语文课堂比喻成一个美丽的花园,那语文教师就应该是这个花园之中辛勤的园丁,不仅要在这方天地里关注幼苗的成长,更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质疑
质疑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思维的第一步;求异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要构建“先问后学,先学后教,边学边问”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质疑问难贯穿在一节课的全过程中。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设疑:“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深入体会林肯饱含深情说的三段话,然后找到文中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这根隐线: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根据这些词语,学生再次质疑:“参议员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同时展开想象:“当时在场的参议员听着林肯的演讲,心里在想什么?”可以展开小组讨论:“他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可以加入学生自己的感受,从而感悟到:“林肯虽然出生在社会底层,但具有智慧、仁慈、正义、谦虚和诚恳的品质。”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分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旦在课堂中形成这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观点的习惯,学生便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从其它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力图发现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勤探究
探究是舒展创新思维的翅膀。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庐安塞腰鼓》时,“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诗,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笔者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通过4人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谁的读法。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顺利进行。如第六自然段,有学生提出了替换式品读来感受本篇课文的节奏美、诗意美:“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好一个安塞腰鼓!”也有学生提出这几个句子要着力强调、充分感叹,要把“好一个”这个词用动感十足的语言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感受文本语言,通过朗读来感受、想象,领略到了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在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而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有合乎情理的发现、不同于他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方法和角度,都是创新思维。
会想象
想象是扬起创新思维的风帆。语文课文林林总总,篇篇文章各有特色:有些文章情节含蓄,语句言简意丰;有些文章作者根据写作需要,巧妙地运用文艺美学中的“召唤结构”手法,有意略去一些过程,只提供头尾和特征……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也完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如《爱之链》这一课,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作者用笔精细,将情感深深融入到每一个文字之中。特别是文末最后一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这句话篇末点题,这既是女店主对丈夫乔伊找不到工作的安慰,是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扬,又是作者有意留有余笔、恰到好处地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不失为点睛之笔。在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精准抓住细微之处,引导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个初步认识,并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这样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创造环节的说话练习,升华了“爱”的主题,有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去创新。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尊重学生、归还时间,师生间的思维对话就会处于如潮涌、如云聚、厚积而薄发的状态。只要语文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善质疑、勤探究、会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及时捕捉并倾听学生思维创新这“花开的声音”,使学生跃动的创新思维,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绽放出娇艳而又富有个性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善质疑
质疑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思维的第一步;求异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要构建“先问后学,先学后教,边学边问”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质疑问难贯穿在一节课的全过程中。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设疑:“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深入体会林肯饱含深情说的三段话,然后找到文中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这根隐线: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根据这些词语,学生再次质疑:“参议员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同时展开想象:“当时在场的参议员听着林肯的演讲,心里在想什么?”可以展开小组讨论:“他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可以加入学生自己的感受,从而感悟到:“林肯虽然出生在社会底层,但具有智慧、仁慈、正义、谦虚和诚恳的品质。”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分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旦在课堂中形成这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观点的习惯,学生便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从其它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力图发现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勤探究
探究是舒展创新思维的翅膀。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庐安塞腰鼓》时,“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诗,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笔者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通过4人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谁的读法。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顺利进行。如第六自然段,有学生提出了替换式品读来感受本篇课文的节奏美、诗意美:“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好一个安塞腰鼓!”也有学生提出这几个句子要着力强调、充分感叹,要把“好一个”这个词用动感十足的语言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感受文本语言,通过朗读来感受、想象,领略到了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在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而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有合乎情理的发现、不同于他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方法和角度,都是创新思维。
会想象
想象是扬起创新思维的风帆。语文课文林林总总,篇篇文章各有特色:有些文章情节含蓄,语句言简意丰;有些文章作者根据写作需要,巧妙地运用文艺美学中的“召唤结构”手法,有意略去一些过程,只提供头尾和特征……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也完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如《爱之链》这一课,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作者用笔精细,将情感深深融入到每一个文字之中。特别是文末最后一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这句话篇末点题,这既是女店主对丈夫乔伊找不到工作的安慰,是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扬,又是作者有意留有余笔、恰到好处地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不失为点睛之笔。在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精准抓住细微之处,引导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个初步认识,并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这样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创造环节的说话练习,升华了“爱”的主题,有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去创新。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尊重学生、归还时间,师生间的思维对话就会处于如潮涌、如云聚、厚积而薄发的状态。只要语文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善质疑、勤探究、会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及时捕捉并倾听学生思维创新这“花开的声音”,使学生跃动的创新思维,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绽放出娇艳而又富有个性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