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一句“不抛弃、不放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充实而幸福的铺路的锤声也常在耳畔伸展,撞击我的生活,至今竟让士兵的幸福感与教师的幸福感缠绕在一起。是的,我所在的固店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入学分数是全县最低,对这样的学生教学,教“会”就是一大难题,教“好”则是难上加难。然而,许三多那样一个偏远农村出生,呆滞木讷的傻子居然都成了最优秀的士兵,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我的学生呢?教学中,抱定“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忠实于自己的教育岗位,竟然也让我收获颇多。
这一届我教的是高一文化班,相对而言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很难让人满意,加之学生各个成绩平平,在当时看来实在是无什么希望可言。好在孩子们还有丰富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未来都有切合实际亦或不切实际的憧憬,了解了这些后,我惭愧于先前那些悲观的想法,甚至带上了几分自责。三月之后,对他们的爱意居然悄悄萌生:我爱着学生中偶尔聚精会神听课的状态;我爱着课堂上被叫醒的学生流着口水惭愧的低头一笑;我爱着学生背不过课文工工整整抄写五遍的文字;我爱着学生迟到时已经习惯了的微笑。半年的耐心教育后,就有一些什么都不会的学生开始学习了,尽管一些學生因为基础差,学习成绩仍是原地踏步,但在我眼中这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 —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做事了。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割舍不掉每一个学生,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的期望,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学生的进步,这也促进了我的成长。
张森是一名体育生,学习上很吃力。每次参加户外练习回到班级,满头大汗,浑身疲惫,到座位上后就左右摇晃,上下乱动,因为影响到前后桌的同学听课,我便用眼神制止他的行为,在三番五次的制止后他便蒙头睡觉。我找他谈心已经记不清次数了,每次谈话后都不见他有明显的改进。当时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在这个班级张森可以说可有可无,甚至没有他纪律会更好。这份心思也只停留几分钟,我便开始自责,是啊,我只想到我的课堂教学,想到的是学生的成绩,可在张森母亲的眼里,孩子却是她的全部啊,这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如果我放弃,他连成人的希望都会破灭,那我将愧对于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良心,那样我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接下来我苦思冥想,寻求激励他的良方,首先是站到他的立场,先对他的训练苦累表示慰问,然后赞扬他的体育成绩,这让他很不好意思,在交流中拉近了我跟他的心理距离。然后是课堂教学中,语文并不像理化生学科那样深奥,我尽量讲的生动有趣,只要他有一点点好的听课状态,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这样进行的次数多了,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老师的重视,不管多苦多累,回到教室都安安静静的,虽然他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多大进步,但上课睡觉的次数少了,作业完成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有时候还会跟同学讨论问题,读课文也很清楚准确。我深信,只要一点点向好的方向进步,就是大的发展,就是未来的希望!我欣慰,我没有放弃他。
还有一个典型人物就是152班的王鸿宇,这个学生是全校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爱穿奇装异服,戴首饰;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却是骂人的脏字居多;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考试成绩稳居倒数第一。可就这样一位学生,却也是一位喜爱语文的学生。每次语文课,她都积极的响应,大声应和,虽然很多时候回答的都不对,但她大胆勇敢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周围的同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一次,上课了,我安排的每日一位同学课前读作文制度,今天不知什么原因没人执行,正要冷场的时候,她蹭的站起来就跑到讲台上,说“老师,我来读吧”,然后就抑扬顿挫的朗读起来。还别说,她的略带京腔的声音确实很好听,但因为语文基础太差,读错了好几个字,有同学就在底下偷笑,小声纠正她的错音,她听到后磕巴了一下,到后来就明显的紧张,脸也开始泛红,最后低着头下台了。我知道她的心理,也明白同学的歧视,就这件事作为语文老师我非但不批评她的错误,反而好好夸赞了一番,毕竟,积极主动的劲头是求学的要旨呀,有这份勇气,有我的支持,落后的学生也才有信心追赶,才会有进步!因我的夸奖,她后来的积极性更高了,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的完成。再后来,县里组织演讲比赛,我想给她鼓劲,就把机会给了她,并且精心的为她辅导,从写稿、改稿到台上的语调、手势,我一点一点的教给她,她也积极的学习,课下挤时间练习试讲。比赛结果虽然只拿了三等奖,但她却是兴高采烈的逢人就说。其实我懂,这些后进生需要的往往只是安慰和鼓励,能有机会展示,能得到认可,就是她们最大的幸福。
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宝,每一个学生也应该都是老师的希望,从他们身上发现美,我们自己就会闪亮。如果说教育的真谛是“爱”,那么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许三多精神是多好的榜样啊,我们应该拥有那种“韧”的做事精神——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世间最珍贵的孕育职业幸福的土壤!“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学生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兰晓龙.《士兵突击》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卢梭.《爱弥尔》
作者简介:
杨喜然(1974.~),女,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
这一届我教的是高一文化班,相对而言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很难让人满意,加之学生各个成绩平平,在当时看来实在是无什么希望可言。好在孩子们还有丰富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未来都有切合实际亦或不切实际的憧憬,了解了这些后,我惭愧于先前那些悲观的想法,甚至带上了几分自责。三月之后,对他们的爱意居然悄悄萌生:我爱着学生中偶尔聚精会神听课的状态;我爱着课堂上被叫醒的学生流着口水惭愧的低头一笑;我爱着学生背不过课文工工整整抄写五遍的文字;我爱着学生迟到时已经习惯了的微笑。半年的耐心教育后,就有一些什么都不会的学生开始学习了,尽管一些學生因为基础差,学习成绩仍是原地踏步,但在我眼中这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 —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做事了。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割舍不掉每一个学生,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的期望,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学生的进步,这也促进了我的成长。
张森是一名体育生,学习上很吃力。每次参加户外练习回到班级,满头大汗,浑身疲惫,到座位上后就左右摇晃,上下乱动,因为影响到前后桌的同学听课,我便用眼神制止他的行为,在三番五次的制止后他便蒙头睡觉。我找他谈心已经记不清次数了,每次谈话后都不见他有明显的改进。当时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在这个班级张森可以说可有可无,甚至没有他纪律会更好。这份心思也只停留几分钟,我便开始自责,是啊,我只想到我的课堂教学,想到的是学生的成绩,可在张森母亲的眼里,孩子却是她的全部啊,这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如果我放弃,他连成人的希望都会破灭,那我将愧对于自己的职业、自己的良心,那样我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接下来我苦思冥想,寻求激励他的良方,首先是站到他的立场,先对他的训练苦累表示慰问,然后赞扬他的体育成绩,这让他很不好意思,在交流中拉近了我跟他的心理距离。然后是课堂教学中,语文并不像理化生学科那样深奥,我尽量讲的生动有趣,只要他有一点点好的听课状态,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这样进行的次数多了,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老师的重视,不管多苦多累,回到教室都安安静静的,虽然他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多大进步,但上课睡觉的次数少了,作业完成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有时候还会跟同学讨论问题,读课文也很清楚准确。我深信,只要一点点向好的方向进步,就是大的发展,就是未来的希望!我欣慰,我没有放弃他。
还有一个典型人物就是152班的王鸿宇,这个学生是全校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爱穿奇装异服,戴首饰;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却是骂人的脏字居多;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考试成绩稳居倒数第一。可就这样一位学生,却也是一位喜爱语文的学生。每次语文课,她都积极的响应,大声应和,虽然很多时候回答的都不对,但她大胆勇敢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周围的同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一次,上课了,我安排的每日一位同学课前读作文制度,今天不知什么原因没人执行,正要冷场的时候,她蹭的站起来就跑到讲台上,说“老师,我来读吧”,然后就抑扬顿挫的朗读起来。还别说,她的略带京腔的声音确实很好听,但因为语文基础太差,读错了好几个字,有同学就在底下偷笑,小声纠正她的错音,她听到后磕巴了一下,到后来就明显的紧张,脸也开始泛红,最后低着头下台了。我知道她的心理,也明白同学的歧视,就这件事作为语文老师我非但不批评她的错误,反而好好夸赞了一番,毕竟,积极主动的劲头是求学的要旨呀,有这份勇气,有我的支持,落后的学生也才有信心追赶,才会有进步!因我的夸奖,她后来的积极性更高了,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的完成。再后来,县里组织演讲比赛,我想给她鼓劲,就把机会给了她,并且精心的为她辅导,从写稿、改稿到台上的语调、手势,我一点一点的教给她,她也积极的学习,课下挤时间练习试讲。比赛结果虽然只拿了三等奖,但她却是兴高采烈的逢人就说。其实我懂,这些后进生需要的往往只是安慰和鼓励,能有机会展示,能得到认可,就是她们最大的幸福。
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宝,每一个学生也应该都是老师的希望,从他们身上发现美,我们自己就会闪亮。如果说教育的真谛是“爱”,那么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许三多精神是多好的榜样啊,我们应该拥有那种“韧”的做事精神——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世间最珍贵的孕育职业幸福的土壤!“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学生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兰晓龙.《士兵突击》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卢梭.《爱弥尔》
作者简介:
杨喜然(1974.~),女,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