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对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中历史课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原有知识与技能的重组与提高,它突破了原有的知识框架与技术水平,开拓了人们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它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与灵活运用
  历史知识的巩固不仅靠记忆与理解,还有赖于它的实际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记忆与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形式的记忆与理解。只有通过运用,知识才能更牢固地被我们所掌握,也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而历史知识的运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善于思考的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教学内容,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复习方法。
  2.有利于新的知识领域的开辟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
  从人类的知识总量来看,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人们的知识与经验只能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而只能原地徘徊。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可以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二、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必须把课堂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主阵地,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加强训练。
  1.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思维的核心。学生只有按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社会现实与一些科学理论相结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思维的能力。
  2.分析和综合
  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综合能力是指把某些历史现象的不同方面综合起来,构成整体的认知过程。这两种能力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3.比较与归纳
  比较与归纳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掌握同类型知识的方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史实的异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本质特征,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归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史实分门别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史实的归纳以比较相同点为基础,把共同特征的史实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目的在于揭示其中的共同本质或相互联系。
  4.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史实最本质的属性和内在联系,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史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综合归纳成史实共有的本质的东西。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也需要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训练。
  实践证明,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核心和根本。教师不能指望通过几次课堂提问就可见效,必须长期坚持,学生才能熟练掌握。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途径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要应该注意知识和能力两种因素的制约。
  1.在学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知识与创造性思维是不可分割的,知识既是过去人们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又是未来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与出发点。因此,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会受到原有知识质与量的制约的,知识越丰富,便越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生获取驾驭知识的各种能力中,其核心部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述去进行思考,缺乏独立意识,那么,就很容易产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最终必将导致思维的死板与僵化。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主要有四点:其一是要培养他们独立的质疑和求新意识,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跳出旧有的知识框架;其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适量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和不同的学术观点,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其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其四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四、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是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现代教学形式下,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单凭专业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就活不起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缺少后劲。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缺乏提高理论水平的环境,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为历史教师提供机会。例如,定期向广大教师介绍史学界科研新成果,交流科研信息,举行高水平的专题讲座,多渠道提供专业理论书刊,推广成功的教改经验等。
  总之,只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把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彻底甩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实现历史课教改质的飞跃,进而全面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责 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分析了三维建模技术和3D Max建模工具以及JQuery、Struts2、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三维模型,进而设计和实现了基于三维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阶段,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证。面临新形势高校应该
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研究不足;相关部门重视不够;课程开设专业程度低;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学设施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冬、黄清江两先生在《文艺报》一九五二年第二十三期发表了《施耐庵与〈水浒传〉》一文1。其中说:"施氏生在元朝中叶成宗元贞二年,死在明初洪武三年,三十五岁
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语言变得相对抽象化,再加上知识内容的剧增,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在进入高中后往往学不得法,容易造成成绩的滑坡。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才会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得好:“大脑不是一
设 Q 表示四元数集合,Mn (Q)表示 n ×n 四元数矩阵的集合。对于四元数右线性映射Φ(A)=UAU -1或Φ(A)=UAT U -1:M2(Q)→ M2(Q),若σl Φ[(A ])=σl (A),则四元数酉阵 U 是实数矩阵。
本文讨论了分裂四元数矩阵的实表示方法以及分裂四元数矩阵方程AX~-XB=C解的问题,给出解的存在性并得到解析解,最后给出了求解的代数方法.
综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在各版本、各册中都编排一些历史性题材的课文,有的甚至以主题单元板块的形式出现。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这些课文有经典名著的节选,有千古传诵的故事,有个性鲜明的剧本……尽管体裁不同,但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触摸历史的脉搏,去领略古代或近代神州大地的历史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如何把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实际行动,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此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重谈此话题,未免有狗尾续貂之嫌。但在当今高考形势日益严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倒不失为一种应对高考的砝码。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