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所感所悟,运用实际案例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质疑 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不断地提出问题,通过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学会质疑并积极地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并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有效提问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回应,并且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探究和学习中,由此获得具体的认知和提高。
一、课前充分准备,注重同学科教科研交流
要避免低效提问就要认真了解教材,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学法。不同学段的数学教师进行教研交流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教材可以对所教的学段、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都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即将要教授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反应是未知的,通过教研组的交流,提前预知教学该部分内容时学生的反应如何,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哪个方面更有兴趣,怎样切入更有效,借鉴比自己所任年级高的教师的经验尤为重要。例如: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备课前同级部老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实地进行教学,避免学生理解不透影响今后计算技能的提高,但是通过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与高年级老师交流后得知,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只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针对高年级老师的意见,我大胆地将这部分内容放手让学生探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你能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吗?”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规律找出来,并运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印象比较深刻。更好地了解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的反映,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准备更充分,避免无效或低效提问。
二、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是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否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师生、生生有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我认为,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百以内进位加法笔算》的教学中,根据青岛版教材的情境串的教学模式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有一只会说话的小海豚用童声给其配音。整节课中由小海豚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闯关,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和提问的兴趣,进而设计问题:“你想考考小海豚吗?”“你能帮助小海豚给大家讲一讲吗?”“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问问小海豚?”这样不仅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避免教师简单的问答式,而且整堂课结构非常完整。
三、引导学生质疑,提供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
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处在回答老师提问的状态,思维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教师要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做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友爱水果店运进苹果100千克,运进橘子的数量是苹果的5倍,运进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对于问题只进行启发性提问:“要求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种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解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者让同学解答,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有效评价,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当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提出问题的兴趣。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提问并板书,表示予以确认,“你的问题太有价值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思考”,等等;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加深理解;让同学们对他的提问补充新信息,提见解;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回答。在评价学生的提问时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问题有失偏颇,也要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不失时机地对他们问题解答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恐惧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提问时,也要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得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为优化课堂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学生能够质疑必定有过思考,形成独立的思维,唯有独立才能自由,才有创造,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课堂是学生思维创新之所,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开启学生独思、质疑的心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质疑 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不断地提出问题,通过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学会质疑并积极地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并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有效提问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回应,并且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探究和学习中,由此获得具体的认知和提高。
一、课前充分准备,注重同学科教科研交流
要避免低效提问就要认真了解教材,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学法。不同学段的数学教师进行教研交流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教材可以对所教的学段、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都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即将要教授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反应是未知的,通过教研组的交流,提前预知教学该部分内容时学生的反应如何,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哪个方面更有兴趣,怎样切入更有效,借鉴比自己所任年级高的教师的经验尤为重要。例如: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备课前同级部老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实地进行教学,避免学生理解不透影响今后计算技能的提高,但是通过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与高年级老师交流后得知,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只要通过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针对高年级老师的意见,我大胆地将这部分内容放手让学生探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你能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吗?”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规律找出来,并运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印象比较深刻。更好地了解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的反映,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准备更充分,避免无效或低效提问。
二、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是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否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师生、生生有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我认为,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百以内进位加法笔算》的教学中,根据青岛版教材的情境串的教学模式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有一只会说话的小海豚用童声给其配音。整节课中由小海豚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闯关,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和提问的兴趣,进而设计问题:“你想考考小海豚吗?”“你能帮助小海豚给大家讲一讲吗?”“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问问小海豚?”这样不仅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避免教师简单的问答式,而且整堂课结构非常完整。
三、引导学生质疑,提供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
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处在回答老师提问的状态,思维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教师要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做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友爱水果店运进苹果100千克,运进橘子的数量是苹果的5倍,运进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对于问题只进行启发性提问:“要求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种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解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者让同学解答,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有效评价,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当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提出问题的兴趣。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提问并板书,表示予以确认,“你的问题太有价值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思考”,等等;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加深理解;让同学们对他的提问补充新信息,提见解;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回答。在评价学生的提问时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问题有失偏颇,也要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不失时机地对他们问题解答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恐惧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提问时,也要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得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为优化课堂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学生能够质疑必定有过思考,形成独立的思维,唯有独立才能自由,才有创造,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课堂是学生思维创新之所,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开启学生独思、质疑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