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青山绵绵,登攀峰峦岑岭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的诗词真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因此,阅读鉴赏古诗词时,必须以解读古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词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词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古诗词中山的意象,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87-1
  古诗词在古典文学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华古典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大使命。然而现实状况却不那么让人满意:教学方法单一,内容理解疏浅,不被师生所重视,学生感受不到诗词的魅力。诗词的魅力在于情感和意境,诗词的情感和意境是通过意象表达和构建的。
  古人说:“山水有清音。”山铸造品格风骨,让人有坚强的意志,其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承载万物,使人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山意象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文人的关照体验,蕴涵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给我们欣赏古代诗词作品留下深厚的审美意趣。
  晋代陶渊明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在历史长河中,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如《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中写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启示人们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
  人们喜欢以“青山”意象入诗,还包括人们对“青”字的喜爱,在汉语表示颜色的词汇中,“青”是富于生命力的颜色之一,代表生机与活力。如汉乐府《长歌行》中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于是,在我们的中学课本里,你会看到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中的“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李白在《送友人》中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他们这些诗人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写青山,他们攀登的“山”也许不同,或高、或低、或平、或峭,但他们选择借青山来表情达意的方式是一致的。他们诗中的青山表达出或喜悦、或恬静、或闲适、或送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友人》,这是一首送别作,李白通过对送别环境青山绿水间的描写,表达了他与友人的并肩而行,情意绵绵。
  除了青山,这一相对固定的山的形象,历代的诗人们更偏爱于登名山大川,爱借助于山本身的名称,或数量上的多少来表达诗人、词人对山这种形象的钟爱之情。
  杜甫登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泰山的广阔无垠和峰峦的青苍无际,胜赞泰山之美乃是聚集了大自然的神气和秀美之气,让人沉浸于对自然美的陶醉之中,作者登临山顶的那种感受,完全脱解了世俗的烦扰,精神达到极度自由和满足。
  王维隐居终南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意在描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颇有一番佛理。
  李白游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令人陶醉。
  即使登游同样的山,不同心境的诗人,笔下的山、传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同游西蜀之地的巴山,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表达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而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表达时隔二十三年,物是人非的悲伤、落寞。同样写南山,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的南山,则指的是庐山,表达自己早出晚归的农家生活的田园之乐;而陶渊明的另一首诗《饮酒》,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既可以指诗人眼前的南山,又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心中理想的南山,表达一种闲适之情。
  诗人们有时不满足于写一座山,于是就有了群山的形象。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写“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用“万山”来传达人应该不断进取的哲理;梅尧臣在《鲁山山行》中写“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千山”的意象是诗人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勃勃兴致。
  更多的诗词中“山”的形象则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点缀和衬托。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王绩《野望》中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范仲淹《苏幕遮》中有“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在古代的诗词中,山水有时是不分家的,于是很多诗人,便把“山”、“河”合在一起,表达更多的意味和情感。这里的山河既可以指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指特定的山川河流。如杜甫借《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来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也传达出类似的情感;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山指华山,河指黄河,表明形势十分险要。能把山这种原本高大挺拔的形象,演绎成各种情思、哲理的寄托,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古代才情兼备的诗人们。
  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古典诗词中的山意象,色彩纷呈,意义深远。希望我们的新生代们能循着这唯美的画面、清丽的文字和至美的情感,去体验蕴含其中的心灵意境之美。
其他文献
摘 要:吟诵,是人们对古典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文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本文就古典诗歌《将进酒》为例,谈谈吟诵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吟诵教学;语文教材;将进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是多维的、高密度的和高效率的,恰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诸多不足,它能使教师最大限度地把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全方位、多感官、多角度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极大地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每位教师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79-2  我校是一所新创办的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来源广,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课堂教学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搞“一刀切”,则会带来消极后果;
摘 要: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自2008年首次新课程高考到2011年期间,江苏自主命题的政治试题充分体现出浓郁的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的风向,但2011年至2015年期间,试题逐渐走向教材研究的深水区,以致许多应试者措手不及,执教者也是困惑不已。2016年高考试题在考点检测、语言表述和考查要求等方面再次做了新的调整,降低了难度,让我们有一种回归重温的感觉。  关键词: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特色  中图分类号
摘要:散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文学体裁,如何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教好散文?本文以《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为例,从感其形、入其境、执其神、品其言四个方面谈了笔者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57-2  一、感其形,把握意象特征  散文往往有表达、依托的对象,这就是散文的“形”,作者往往运用借物抒情的
摘 要:在实施德育数字化的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到大量的德育案例,如何能让这些德育案例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这些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哪些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在德育案例设计过程中,从角度转换、呈现形式、评价机制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及想法,期望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德育案例;呈现形式;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现如今素质教育这一重要方针之下,高中时期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文化课方面学习,更应该基于全面发展的思想,对学生展开各方面的教育。而通过高中舞蹈教学,在缓解高中生繁重课业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建立自信。然而目前高中舞蹈教学开展阶段,学生表现力方面仍然有所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出舞蹈教学应有的实质效果。本文结合目前高中舞蹈教学现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笔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为生成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31-1  一、源于生活,导入课堂,吸引学生关注  “好的开端是成
摘 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口语在中学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某些地方的英语口语教学仍不尽人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使其真正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关键词:口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口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43-2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速
摘 要:本文列举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体裁的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民歌与地方方言的密切关系,相同相近地域音乐作品可以联系整合。戏曲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艺术瑰宝,在教学中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他们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培养兴趣;口口相传;激发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