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笔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为生成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31-1
一、源于生活,导入课堂,吸引学生关注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开端,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学习新知。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今天我们上某某课”来引入新课,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不主动,甚至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导入在每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效益。
例如:在上“认识演示文稿”这一节时,由于近年来雾霾多发,我设计了一个介绍雾霾的演示文稿,在一边播放丰富多彩的文稿一边适当的解说。学生的兴致十分高昂,当播放完时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同学知道老师刚才在介绍雾霾时播放的是什么?学生一下就他们知道的回答:图片、动画、PPT……我再加以总结引导告诉学生老师播放的是演示文稿。接着又提出:老师刚才的演示文凭中有些什么内容……一环扣一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求知的愿望。这样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保证授课效果。
二、源于生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课堂上如果只在导入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足以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么如何维持学生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有时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步步设问,引导学生层层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往往也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到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益。我认为:问题设计围绕学生关注内容并有启发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就会提高,课堂气氛就活跃,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还是认识演示文稿这一节,前面源于导入,引入了演示文稿。同时,我在课上和学生共同分析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演示文稿的应用。接着,我提出学期结束时会有一个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会。到时我们能不能为此做个演示文稿呢?马上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你这个演示文稿是用什么软件做的?”此时,我顺适介绍了WPS演示,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除此还可以用Powerpoint等其他一些软件制作。很自然地就着学生的疑问来认识WPS演示。
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导入还是中间的教学提问都是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并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主动地提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让学生自主学生,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归于生活,有效练习,创效课堂
信息技术知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及工作中,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时常会用到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使问题和生活融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是与生活如此贴近,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实际生活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设计“选择结构”这一节时,首先,我拿了一张街上常见的测体形的机器图片给大家看,大多数学生表示测过。接着我就问学生想不想现在测一下啊,学生都很感兴趣。此时,我拿出了我设计了一个“测体形”的程序。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测试他的体形,当看到结果时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接着,我乘兴介绍了测体形程序的原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这样的程序。结果整堂课学生的兴趣都十分高昂,很多同学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从学生关心或身边经常可见的生活情境组织提问,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将问题生活化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使提问确实有效。我们都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提问,让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知识,从而获得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总之,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联系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新闻时事、影视片断等,这些都可以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从而真正迈向“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境界。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31-1
一、源于生活,导入课堂,吸引学生关注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开端,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学习新知。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今天我们上某某课”来引入新课,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不主动,甚至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导入在每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效益。
例如:在上“认识演示文稿”这一节时,由于近年来雾霾多发,我设计了一个介绍雾霾的演示文稿,在一边播放丰富多彩的文稿一边适当的解说。学生的兴致十分高昂,当播放完时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同学知道老师刚才在介绍雾霾时播放的是什么?学生一下就他们知道的回答:图片、动画、PPT……我再加以总结引导告诉学生老师播放的是演示文稿。接着又提出:老师刚才的演示文凭中有些什么内容……一环扣一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求知的愿望。这样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保证授课效果。
二、源于生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课堂上如果只在导入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足以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么如何维持学生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有时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步步设问,引导学生层层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往往也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到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益。我认为:问题设计围绕学生关注内容并有启发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就会提高,课堂气氛就活跃,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还是认识演示文稿这一节,前面源于导入,引入了演示文稿。同时,我在课上和学生共同分析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演示文稿的应用。接着,我提出学期结束时会有一个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会。到时我们能不能为此做个演示文稿呢?马上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你这个演示文稿是用什么软件做的?”此时,我顺适介绍了WPS演示,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除此还可以用Powerpoint等其他一些软件制作。很自然地就着学生的疑问来认识WPS演示。
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导入还是中间的教学提问都是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并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主动地提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让学生自主学生,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归于生活,有效练习,创效课堂
信息技术知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及工作中,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时常会用到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使问题和生活融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是与生活如此贴近,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实际生活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设计“选择结构”这一节时,首先,我拿了一张街上常见的测体形的机器图片给大家看,大多数学生表示测过。接着我就问学生想不想现在测一下啊,学生都很感兴趣。此时,我拿出了我设计了一个“测体形”的程序。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测试他的体形,当看到结果时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接着,我乘兴介绍了测体形程序的原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这样的程序。结果整堂课学生的兴趣都十分高昂,很多同学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从学生关心或身边经常可见的生活情境组织提问,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将问题生活化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使提问确实有效。我们都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教师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提问,让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知识,从而获得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总之,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联系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新闻时事、影视片断等,这些都可以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从而真正迈向“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