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对广大教师来说并不新鲜。但是不少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三五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围绕某一问题你争我辩探讨一番,就是合作学习,就是生生互动。他们视合作学习为达成学科内容的途径和方式。而使用后发现,这样的“合作”,学生的学习甚至比传统讲授型课堂效率更低,于是开始对合作学习颇有微词,其实这样是对合作学习持一种颇具狭隘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什么?追本溯源,“合作教学”(cooperative teaching)是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实,合作学习的实质极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这也是完成真正的合作学习的前提,笔者在两年多的合作学习课堂实践中发现,合作学习其实和阅读、计算等技能培养一样,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形成也应该是分阶段逐步达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 合作意识的培养
曾经有人这样取笑咱中国人“单独干是一条龙,合作干是一条虫。”,古谚也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说法,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有逃不掉的干系。意图在一个班容量在50人左右的课堂上一声令下“开始合作”,然后小学生们投入合作了,这是异想天开的。你只会看到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忙的瞎忙(不知道自己干什么);闲的很闲(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闹的很闹(与其闲着倒不如乘机取乐)。学生不仅不会合作,他们大多连合作的意识都没有。愿意与他人交往、知道怎样做才能和同伴有效地交往,这两点是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笔者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1.环境的熏陶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力图在班级中营造合作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合作的学习环境——把学生设计的小组组牌、标志,摆放在小组的中间;把一些蕴涵合作思想的图画、警句张贴在教室里。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善待自我,欣赏别人。” “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专心倾听,轻声交流。”亦可在教室张贴小组评价表,比一比哪组获得的奖励多,日评、周评、月评都显而易见。这些文字图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思想和观点,还可以在教室营造出浓郁的合作氛围。
2.故事的力量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我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合作”主题的小故事,而且根据年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比如低年段可以安排《一个好汉三个帮》《别人说话不插嘴》《夸夸我的小伙伴》等;中年段可以安排《正视自己 欣赏别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倾听是金 会说是银》等,高年段可以安排《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是团队一份子》《精诚合作 攻克难关》等。以“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故事”体现合作意识,在阅读交流中,培养学生愿合作、会合作、懂合作的能力。
3.活动的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喜爱活动、乐于交往的年龄阶段,越是有形的、可见的、有趣的活动,学生往往越爱参加,因此,一些需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就可以对学生合作意愿和技能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开展“寻找组员的最美之处”,比如“小组才艺秀”等主题队会,又如开展《折筷子》《小瓶取珠》《蚂蚁搬虫》等需要合作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生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合作技能的培训
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小学生基本合作技能如:善于倾听,热情赞扬,请求帮助,充分表达,耐心等待等,而具体到每一门学科的课堂之上,合作学习技能又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明确各自任务,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见合作学习中的倾听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两项技能也是需要进行培训的。
1. 先学会倾听他人
联为了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就得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咱教师,都知道倾听的重要,但谁都知道,倾听的教学是何等的困难,因为这不是让学生“好好听”就能实现的。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可以对倾听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听发言时,眼睛看着对方,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等,在此不再展开。
2.再学会表达自己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倾听与表达,在传统课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合作学习中,更是要加强培训的两项技能,可以借以卡通画这样的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以形象的手法诠释生活中的智慧,时尚而富有童真童趣,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创设了合作氛围的同时,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合作技能。
三、合作小组的建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学习活动的,目前,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存在着许多误区,如班额较大,划分讨论小组时随意无序;合作小组经常是部分优秀学生包办了大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没有固定的分工,小组合作次序混乱,讨论时间的利用率很低等等。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前提,小组的构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活动的成败。 1.从座位形式上突破
我国学校的班级规模一般以40人以上,甚至有些达到五六十,而座位方式一直是“秧田式”排座的,这样的形式使生生互动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改变面对背的观众式座位排列,可以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组由4—6张桌椅组成,这种“矩形式”的座位形式,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增强小组活动效果。当然“马蹄式”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但是对于班级人数限制比较多。
2.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
合作学习倡导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具体做法是,各学科教师依照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性格特征划把4至6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异质化团体。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但是一般宜不超过6人为宜。比如我们学校搞得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中,每班的小组以6人小组居多,面向相坐的两排学生,也是有区别的,每组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号码相似,一边是A生,即发展生(已发展为较优秀的学生),一边是B生,即潜能生(需要开发的相对后进的学生),分别给以编号:A1、A2、A3;B1、B2、B3。6名学生中,有一名是具有号召力、判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该组的组长(一般是A2位置),这样的小组组建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是开展合作学习初期的主要合作形式。
3.创建丰富的小组文化
“合座”只是“合作”的一个开始,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产生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小组文化的建设是必须的。我们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合作小组取一个有趣组名,再共同设计一个组牌,小组的口号以及制定出小组的组规,文字画画以轮流画的方式,由全体组员同心协力完成。小组的名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着,中低年级一般以可口的食物、自然界物体命名,如草莓、蘑菇、樱桃;流星、星云、明月;中高年级一般比较励志:如,聪慧、希望、优胜;或者比较天马行空,如:炫彩、逆袭、朝圣。学生在制定组规方面,涉及智育的最多,其次是德育方面团队建设方面的,第三类是在小组团结方面的,如:小组要团结、不能因个人拖累整个小组、争当优 秀小组等等。而设计的口号也琅琅上口,富有正能量,比如:天翔天翔,自由翱翔!炫彩炫彩,多姿多彩!……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智慧、兴趣和小组的认同感、荣誉感都在给小组命名,设计图标、制定口号的过程中反映出来了,通过这样有趣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4.要合作,也要有分工
在合作学习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卡甘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了“积极互赖”“责任到人”“公平参与”“同时互动”四要素的学习活动,才可以称之为合作学习。如何实现这样的一些要素呢?首先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责任,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一般而言,学习小组中设定这样的分工(以6人小组举例):主持人、教练员、报告员、观察员、检查员、记录员。他们分别承担的任务是(见下表)当然,这样的职责分工可以随着小组活动的开展而定期轮换。由于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职责,各自扮演角色,这就促进了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而只有当小组内每个角色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时,合作小组才可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才达成了真正的合作。
综上,当不少一线教师因为简单地将小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而误以为合作学习仅适用于小班化教学;当不少一线教师将合作课堂与传统课堂对立,误以为进行合作学习就完全摒弃了“教师讲授”了;当不少一线教师试图进行合作学习,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对合作学习产生了怀疑……很多人就放弃了对合作学习的尝试与探索。有人说,2001年的课改精神中,最核心的便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是,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发现,改革的迹象的确有,但真的不够明显。合作学习,这项被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先生称之为席卷全球的静悄悄的革命,仍是一场持久战!合作之理念的更新,合作之技能的形成等等,一切都不是易事,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可以达成,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马兰﹒合作学习:给教师的建议[J]﹒人民教育,2004(14)
[2] 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董蓓菲﹒基于合作的十种学习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4(5)
合作学习是什么?追本溯源,“合作教学”(cooperative teaching)是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实,合作学习的实质极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这也是完成真正的合作学习的前提,笔者在两年多的合作学习课堂实践中发现,合作学习其实和阅读、计算等技能培养一样,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形成也应该是分阶段逐步达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 合作意识的培养
曾经有人这样取笑咱中国人“单独干是一条龙,合作干是一条虫。”,古谚也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说法,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有逃不掉的干系。意图在一个班容量在50人左右的课堂上一声令下“开始合作”,然后小学生们投入合作了,这是异想天开的。你只会看到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忙的瞎忙(不知道自己干什么);闲的很闲(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闹的很闹(与其闲着倒不如乘机取乐)。学生不仅不会合作,他们大多连合作的意识都没有。愿意与他人交往、知道怎样做才能和同伴有效地交往,这两点是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笔者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1.环境的熏陶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力图在班级中营造合作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合作的学习环境——把学生设计的小组组牌、标志,摆放在小组的中间;把一些蕴涵合作思想的图画、警句张贴在教室里。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善待自我,欣赏别人。” “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专心倾听,轻声交流。”亦可在教室张贴小组评价表,比一比哪组获得的奖励多,日评、周评、月评都显而易见。这些文字图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思想和观点,还可以在教室营造出浓郁的合作氛围。
2.故事的力量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我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合作”主题的小故事,而且根据年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比如低年段可以安排《一个好汉三个帮》《别人说话不插嘴》《夸夸我的小伙伴》等;中年段可以安排《正视自己 欣赏别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倾听是金 会说是银》等,高年段可以安排《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是团队一份子》《精诚合作 攻克难关》等。以“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故事”体现合作意识,在阅读交流中,培养学生愿合作、会合作、懂合作的能力。
3.活动的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喜爱活动、乐于交往的年龄阶段,越是有形的、可见的、有趣的活动,学生往往越爱参加,因此,一些需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就可以对学生合作意愿和技能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开展“寻找组员的最美之处”,比如“小组才艺秀”等主题队会,又如开展《折筷子》《小瓶取珠》《蚂蚁搬虫》等需要合作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生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合作技能的培训
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小学生基本合作技能如:善于倾听,热情赞扬,请求帮助,充分表达,耐心等待等,而具体到每一门学科的课堂之上,合作学习技能又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明确各自任务,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见合作学习中的倾听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两项技能也是需要进行培训的。
1. 先学会倾听他人
联为了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就得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咱教师,都知道倾听的重要,但谁都知道,倾听的教学是何等的困难,因为这不是让学生“好好听”就能实现的。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可以对倾听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听发言时,眼睛看着对方,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等,在此不再展开。
2.再学会表达自己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倾听与表达,在传统课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合作学习中,更是要加强培训的两项技能,可以借以卡通画这样的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以形象的手法诠释生活中的智慧,时尚而富有童真童趣,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创设了合作氛围的同时,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合作技能。
三、合作小组的建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学习活动的,目前,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存在着许多误区,如班额较大,划分讨论小组时随意无序;合作小组经常是部分优秀学生包办了大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没有固定的分工,小组合作次序混乱,讨论时间的利用率很低等等。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前提,小组的构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活动的成败。 1.从座位形式上突破
我国学校的班级规模一般以40人以上,甚至有些达到五六十,而座位方式一直是“秧田式”排座的,这样的形式使生生互动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改变面对背的观众式座位排列,可以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组由4—6张桌椅组成,这种“矩形式”的座位形式,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增强小组活动效果。当然“马蹄式”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但是对于班级人数限制比较多。
2.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
合作学习倡导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具体做法是,各学科教师依照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性格特征划把4至6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异质化团体。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但是一般宜不超过6人为宜。比如我们学校搞得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中,每班的小组以6人小组居多,面向相坐的两排学生,也是有区别的,每组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号码相似,一边是A生,即发展生(已发展为较优秀的学生),一边是B生,即潜能生(需要开发的相对后进的学生),分别给以编号:A1、A2、A3;B1、B2、B3。6名学生中,有一名是具有号召力、判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该组的组长(一般是A2位置),这样的小组组建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是开展合作学习初期的主要合作形式。
3.创建丰富的小组文化
“合座”只是“合作”的一个开始,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产生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小组文化的建设是必须的。我们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合作小组取一个有趣组名,再共同设计一个组牌,小组的口号以及制定出小组的组规,文字画画以轮流画的方式,由全体组员同心协力完成。小组的名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着,中低年级一般以可口的食物、自然界物体命名,如草莓、蘑菇、樱桃;流星、星云、明月;中高年级一般比较励志:如,聪慧、希望、优胜;或者比较天马行空,如:炫彩、逆袭、朝圣。学生在制定组规方面,涉及智育的最多,其次是德育方面团队建设方面的,第三类是在小组团结方面的,如:小组要团结、不能因个人拖累整个小组、争当优 秀小组等等。而设计的口号也琅琅上口,富有正能量,比如:天翔天翔,自由翱翔!炫彩炫彩,多姿多彩!……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智慧、兴趣和小组的认同感、荣誉感都在给小组命名,设计图标、制定口号的过程中反映出来了,通过这样有趣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4.要合作,也要有分工
在合作学习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卡甘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了“积极互赖”“责任到人”“公平参与”“同时互动”四要素的学习活动,才可以称之为合作学习。如何实现这样的一些要素呢?首先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责任,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一般而言,学习小组中设定这样的分工(以6人小组举例):主持人、教练员、报告员、观察员、检查员、记录员。他们分别承担的任务是(见下表)当然,这样的职责分工可以随着小组活动的开展而定期轮换。由于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职责,各自扮演角色,这就促进了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而只有当小组内每个角色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时,合作小组才可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才达成了真正的合作。
综上,当不少一线教师因为简单地将小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而误以为合作学习仅适用于小班化教学;当不少一线教师将合作课堂与传统课堂对立,误以为进行合作学习就完全摒弃了“教师讲授”了;当不少一线教师试图进行合作学习,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对合作学习产生了怀疑……很多人就放弃了对合作学习的尝试与探索。有人说,2001年的课改精神中,最核心的便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是,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发现,改革的迹象的确有,但真的不够明显。合作学习,这项被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先生称之为席卷全球的静悄悄的革命,仍是一场持久战!合作之理念的更新,合作之技能的形成等等,一切都不是易事,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可以达成,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马兰﹒合作学习:给教师的建议[J]﹒人民教育,2004(14)
[2] 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董蓓菲﹒基于合作的十种学习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