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认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也是化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微观思维是化学现象本质认识的独特思维视角,是建构化学科学理论的独特思维方式。文章以“化学键”这一教学内容为基点,以微粒观为思维方式,进行“化学键”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微粒观 化学键 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也是化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標[1]。理解微观认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微观认识是化学科学理解或解释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换”规律性的独特思维方式。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过程,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2]而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 “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形成有关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3]为了解释“物质及其转化”的事实和规律性,化学科学在认同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存在的基础上建构了相关化学科学理论。其中化学键理论是建立在原子键后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解释原子间作用的理论,可以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而对于物质及其转化事实和规律性进行解释的化学科学理论属于微观水平。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发展和丰富学生的“微粒观”,应该体现出“微粒观”,微观认识揭示宏观现象本质。本文根据上述内容,就“化学键”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微粒观”的课堂教学设计。
  1.“共价键”教学知识价值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所以这一课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微观想象思维是化学理论建构的基本思维方式。
  2.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等。
  认识误区:首先学生受认知惯性的干扰,认为所有物质都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这需要对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作用的内涵深入理解;其次部分学生对物质的微粒构成不清楚;再次部分学生不清楚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等。
  3.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回顾所学元素周期律及元素组成物质内容。元素周期表中大约110种元素构成了多少种物质,据统计2006年有化合物大约8500万种。
  提问: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设疑:回顾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展示氯化钠的图片及晶体结构、金刚石图片和晶体结构、水的组成微粒。
  【环节二】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会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引力作用。同样的,能自动结合的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的新的分子或新的物质。本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微粒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成微粒中,粒子之间的化学键种类?
  参考文献:
  [1]梁永平.化学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32(6):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化学学科是高中时期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化学学科是高中时期的基础课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能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对高效课堂的探究和实践,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以下策略。  一、精编导学案是构建高中化学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远期结果,并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远期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两组患者在远期结果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望能
生活是物理教学的源泉也是物理教学的归宿.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构生活化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使学生养成科学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适合鲁南稻区一季中粳生态条件的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经济系数和稳定高产所需穗数的“三高一稳”技术体系.其技术要点:选用京引119等大穗品种,旱育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平时听课效果很好,但考试时成绩较差,老师批改完作业或试卷后,让学生订正,学生又会完全正确解答出来,问为什么,原因是没仔细分析题目,没想到这点。老师常常把这种情况归结为“粗心”“不仔细”,认为下次就好,但他下次仍然错。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为什么?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完整地分析题目,即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题目习惯,缺乏与物理文本交流的习惯,缺乏阅读分析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变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内容、思想、观念,丰富了许多枯燥单一单纯依靠书本和老师为知识来源的教学方式,也使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得以更好的发挥。在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创新是每个教师思考的课题。教学创新离不开教学评价的支持和论证,研究学生
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秘书人员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才能成为领导的好耳目、好助手和好参谋。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使得我们相当一部分秘书人员形成了陈旧缓慢的思维
摘 要: 元认知训练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生物教学的元认知策略,帮助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元认知 高三生物复习 有效性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江苏高考试卷的多数试题都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不仅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考查学生能力,以知识为载体,更较注重能力考查
摘 要: 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和探究不同物种的性质,而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手段则是生物实验。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
智能控制技术是控制理论的高级阶段,正逐步取代传统控制而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控制手段。本文详细阐述了智能控制这门新兴技术,分析了其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广阔应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