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两个标志:一是教学目标制定恰当;二是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语文教师需要练就一双慧眼,一颖慧心,准确定位核心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否则耗时低效,对学生贻害无穷。
曾前后两次教学《少年王冕》一课中“七泖湖雨后美景”的内容,使我意识到教师对文本把握的深度及调控能力决定了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效率。
初次教《少年王冕》时,我抓住王冕“孝敬母亲”“自强不息”两方面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有五六处写王冕孝敬母亲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有三四处体现王冕自强不息的内容,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交流中,学生都没有注意七泖湖雨后美景这段文字,也许他们认为这段文字既不属于王冕孝敬母亲,也不属于王冕自强不息,而实际上这段文字在课文中非常重要,它是激发王冕学画欲望的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引导理解王冕的性格特点,不能弃之不管。于是,我强行引入:“我们来欣赏一下七泖湖的雨后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
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最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一下雨后七泖湖的美丽景色。(生齐读)
师:老师还给大家收集了几幅图片。(出示荷花以及荷叶上滚动的水珠的图片)
师: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啊?
生:我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想到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多么美的画面啊,谁愿意通过朗读为我们展示这样的画面呢?(指名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又有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七泖湖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好多人都看到过这美景,可只有王冕把它画了下来,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生:王冕很聪明。
师:谁能用这样的句子概括一下?(出示:这是一个__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细心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善于观察、酷爱绘画的王冕。
教学后我总有种“贴补丁”的感觉,觉得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游离于课文整体之外,与体现王冕性格特点的那些文字貌合神离。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学习时缺乏激情。
第二轮再教的时候,我重新对教材进行了一番审视,决定把这段文字同感悟王冕的人物形象融合起来。教学中,我相机出示了这段文字(略),指名学生朗读。
师:说说对于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纷纷谈到这段文字很美)
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雨后七泖湖的美景?
众生:想!(师播放雨后美景)
师: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有一种什么感觉?用些好词好句来形容一下。(江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美妙绝伦……)
师: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描写七泖湖,仅仅想说它很美吗?有时候文中的风景描写不只是为了赞美风景,它可能有很多用意呢!再读一读,想一想。(生读书,思考,相互交流)
生:是美景使王冕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学画。
生:这美景使王冕有了学画的机会。
师:应该说这美景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生:这美景成了王冕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师:可以说是王冕人生的转折点。还有什么发现?生:我觉得作者写景美还想暗示王冕有发现美的能力。
师:有新意!
生:我赞同他的说法。我觉得作者写景美是想说明王冕随着读书的渐渐增多,他学会了欣赏别人欣赏不到的美景。
师:有道理!你们看前文中对七泖湖的景点也作了描写,是出自秦家人之口,在秦家人眼里那里十分阴凉,水量充沛,只是个适合放牛的地方。而同样的景物,在王冕的眼里却是有“色”、有情的,雨后天空、湖水、青山、绿树、荷花等景物都如诗如画,清新美丽,令人陶醉。这说明什么?
生:王冕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师:这句话很有哲理味道!作者写七泖湖美景的用意——
生:想说王冕读书后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
师:原来读书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呀!我们也要好好读书噢。还有发现吗?
生:这景物还象征了王冕的精神!
师(惊喜,追问):什么精神?
生:像荷花一样的精神……坚强……纯洁。
生:出淤泥而不染!
师:能理解到这种程度真不简单,你们太了不起了!
教师把多位学生的发言整理推广以达成共识,然后屏幕出示:这一池雨后的荷花,激发了王冕学画的欲望;是王冕人生的转折点;是王冕人格的写照——生机勃勃,玉洁冰清,自强不息。
很多学生感觉到了发现的惊喜。语文课堂就应该给学生带来这样的惊奇之思。看似无思的地方,其实存在着思的可能,问题只在教师是不是善于引导。本节课的教学终于把“惊奇”带给了学生——文中的风景不只是风景,它是心情,情节,人格的写照。它有两个作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学生在对这段文字的揣摩玩味中,渐渐品尝到咬开核桃的艰难过程与最终的芳香,使语文课散发出了知识魅力的芬芳。
曾前后两次教学《少年王冕》一课中“七泖湖雨后美景”的内容,使我意识到教师对文本把握的深度及调控能力决定了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效率。
初次教《少年王冕》时,我抓住王冕“孝敬母亲”“自强不息”两方面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有五六处写王冕孝敬母亲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有三四处体现王冕自强不息的内容,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交流中,学生都没有注意七泖湖雨后美景这段文字,也许他们认为这段文字既不属于王冕孝敬母亲,也不属于王冕自强不息,而实际上这段文字在课文中非常重要,它是激发王冕学画欲望的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引导理解王冕的性格特点,不能弃之不管。于是,我强行引入:“我们来欣赏一下七泖湖的雨后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
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最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一下雨后七泖湖的美丽景色。(生齐读)
师:老师还给大家收集了几幅图片。(出示荷花以及荷叶上滚动的水珠的图片)
师: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啊?
生:我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想到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多么美的画面啊,谁愿意通过朗读为我们展示这样的画面呢?(指名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又有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七泖湖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好多人都看到过这美景,可只有王冕把它画了下来,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生:王冕很聪明。
师:谁能用这样的句子概括一下?(出示:这是一个__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细心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善于观察、酷爱绘画的王冕。
教学后我总有种“贴补丁”的感觉,觉得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游离于课文整体之外,与体现王冕性格特点的那些文字貌合神离。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学习时缺乏激情。
第二轮再教的时候,我重新对教材进行了一番审视,决定把这段文字同感悟王冕的人物形象融合起来。教学中,我相机出示了这段文字(略),指名学生朗读。
师:说说对于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纷纷谈到这段文字很美)
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雨后七泖湖的美景?
众生:想!(师播放雨后美景)
师: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有一种什么感觉?用些好词好句来形容一下。(江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美妙绝伦……)
师: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描写七泖湖,仅仅想说它很美吗?有时候文中的风景描写不只是为了赞美风景,它可能有很多用意呢!再读一读,想一想。(生读书,思考,相互交流)
生:是美景使王冕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学画。
生:这美景使王冕有了学画的机会。
师:应该说这美景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生:这美景成了王冕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师:可以说是王冕人生的转折点。还有什么发现?生:我觉得作者写景美还想暗示王冕有发现美的能力。
师:有新意!
生:我赞同他的说法。我觉得作者写景美是想说明王冕随着读书的渐渐增多,他学会了欣赏别人欣赏不到的美景。
师:有道理!你们看前文中对七泖湖的景点也作了描写,是出自秦家人之口,在秦家人眼里那里十分阴凉,水量充沛,只是个适合放牛的地方。而同样的景物,在王冕的眼里却是有“色”、有情的,雨后天空、湖水、青山、绿树、荷花等景物都如诗如画,清新美丽,令人陶醉。这说明什么?
生:王冕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师:这句话很有哲理味道!作者写七泖湖美景的用意——
生:想说王冕读书后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
师:原来读书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呀!我们也要好好读书噢。还有发现吗?
生:这景物还象征了王冕的精神!
师(惊喜,追问):什么精神?
生:像荷花一样的精神……坚强……纯洁。
生:出淤泥而不染!
师:能理解到这种程度真不简单,你们太了不起了!
教师把多位学生的发言整理推广以达成共识,然后屏幕出示:这一池雨后的荷花,激发了王冕学画的欲望;是王冕人生的转折点;是王冕人格的写照——生机勃勃,玉洁冰清,自强不息。
很多学生感觉到了发现的惊喜。语文课堂就应该给学生带来这样的惊奇之思。看似无思的地方,其实存在着思的可能,问题只在教师是不是善于引导。本节课的教学终于把“惊奇”带给了学生——文中的风景不只是风景,它是心情,情节,人格的写照。它有两个作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学生在对这段文字的揣摩玩味中,渐渐品尝到咬开核桃的艰难过程与最终的芳香,使语文课散发出了知识魅力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