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后再出征,冯旰珠的两次战疫大考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旰珠

  17年前非典疫情出现时,39岁的他怀揣女儿的照片,同6位专家共赴内蒙古自治区,7人成军,扛起救治任务;17年后,新冠肺炎蔓延武汉,56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带着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走上战场。

专业背后有温情


  2003年5月10日晚间,当时还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的冯旰珠接到院领导的电话,让他准备好去内蒙古支援,问及是否有困难,冯旰珠回答:“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一线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组织上挑选我去内蒙古,是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光荣和责任。”
  早在4月28日,冯旰珠已被南京市卫生局选派为非典型肺炎专家组成员。这段时间里,他和专家组同事随叫随到,几乎转遍南京所有的非典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听说警方在汤山镇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出现发热症状,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南京市非典专家组驻地金山宾馆的冯旰珠马上起身,第一时间赶去会诊。这些一线治疗的经历,加上翻阅大量资料和案例总结出的经验,让他具备了可以随时迎战的状态。
  到达内蒙古后,冯旰珠主动请缨去往疫情最严重的巴盟。在那里,他一天会诊人数超过40人,忙起来连口饭都顾不上吃。一个多月时间里,冯旰珠和他所在的小团队参与救治重症患者140多例,创造了零死亡的成绩。
  在这场无声的险峻战役中,冯旰珠冷静、沉着,专业背后,他也常常流露出温情的一面。专家小组完成任务回到江苏后,冯旰珠接到一名治愈患者的消息:“下半年,我必定要来江苏探望我的救命恩人。”这名病人冯旰珠印象深刻,在诊治过程中他就发现病患的心理负担特别重,除了药物治疗,对病患的心理疏导也是冯旰珠十分在意的。面对患者的担忧,他安慰道:“比你重的病人咱们都救过来了,你怎么会救不好?”冯旰珠精湛的医术让患者信服,而他春风般的态度则让患者信任。这位患者特地要了冯旰珠的电话,有时半夜两三点也会打过来问询,冯旰珠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安抚。

从突击到攻坚


  2020年年初,冯旰珠和当年另外6位专家组成员联系用的“抗非战友小群”突然活跃起来,从起初的零星消息,逐渐变成不停歇的刷屏,此时已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的冯旰珠意识到,再一次参加大考的日子临近了。
  2月10日,驰援黄石的动员令下发,省内同行纷纷报名,而江苏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援黄石医疗队队长、曾担任过南医大二附院院长的鲁翔直接点将,“冯旰珠主任怎么能没有?!”作为直接领导,他对冯旰珠熟悉也信任。
  身为一名抗疫老将,这次冯旰珠从容了许多,次日便轻装出发了。他还特意叮嘱家人,时间紧、任务重,等自己主动打电话报平安即可,“因为在黄石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有时还要穿着防护服,也不方便接电话。”
  和2003年一样,冯旰珠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发前他已事先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报道、案例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各版诊疗指南。尽管有此前成功抗击非典的经验,但在新对手面前他丝毫不敢轻敌,而是以谨慎、仔细的态度抽丝剥茧,加上诊疗中的反复总结,他逐渐摸清了新冠肺炎的新特点:普通型患者向重症患者转化“不知不觉”,从重症到危重症的转化更是快到惊人——“几乎没有先兆,往往是断崖式进展”;病毒另一个狡猾之处在于有些患者实际情况已十分严重了,自己还感觉不到,只有讲话时才勉强觉出不对劲,“不讲话,生命体征都还行。一讲话,脉氧就往下掉、心率就会往上升、运动耐力非常弱,这说明病情还是比较重,甚至相当重。”
馮旰珠(前排中)

  冯旰珠带领团队用慎之又慎的态度摸索着前进。在黄石市中医院重症区治疗一名突发脑卒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时,冯旰珠认为患者有发生肺血管栓塞的可能,但因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进一步检查,如果盲目用上抑制血凝固的药,反而可能导致出血量更大,加重脑卒中。因此用量上必须十分小心,才能既使新冠肺炎相关并发症得到控制,也不至于对其他脏器造成损害。
  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冯旰珠最终为这位重症患者确定了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谨慎的诊治态度,精准的个性化施治,则成为他在这次抗疫中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式。

期待满分成绩单


  除了负责黄石市中医院的重症病区,冯旰珠同时担任着黄石市中医院新冠肺炎救治首席专家,以及黄石市所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巡诊专家组组长。既要统揽全局作技术指导,也要直捣黄龙与病毒正面交锋,冯旰珠肩头责任重大,也琐碎。“2003年,我们组成的是专家突击队,7个人管一个省的病人救治;这一次,我们是攻坚队,需要直接面对病人,重要的是坚守好阵地……”他曾幽默地将这次的队伍形容为一支装备齐全的铁骑,“有鲁翔院长为首的指挥部,有重症科、呼吸科、感控科等各方面的专家,有专门的护理团队,就像打仗一样,这次我们既有‘轻机枪’,也有‘重机枪’,还有‘大炮’,肯定能完成攻坚战。”
  冯旰珠所在的团队对这位总是笑眯眯的“大主任”很是信任,他的到来给不少人吃下“定心丸”,比较复杂的病例大家都习惯拿去给冯主任判断。冯旰珠则将团队出色的救治成绩归结到每一个人的付出上,“团队每个环节尽量做到最好,是我们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的重要原因。”
  江苏黄石医疗团队正式成立后,当地重症病人救治情况就在不断转好,医疗队到达黄石的第三天就没有再转到ICU(重症监护病区)的情况。2003年,冯旰珠曾带着零死亡的满分成绩单回程,17年后的这次大考,他依旧充满信心。
  图片由本文受访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钟帷德钟南山  夜深了,窗外静悄悄。忙碌了一天的钟帷德躺到床上,他习惯性地摸出手机,专注地查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况。突然一则题为《武汉封城33天,钟南山终于笑了!》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牢牢地抓住了他的眼球,看着父亲的笑脸,钟帷德百感交集,往事涌上心头。钟氏家风  钟惟德小时候非常调皮,总是被老师投诉不好好学习,有时候还逃课。但老师也会夸奖他,说他乐于助人。钟南山虽然工作很忙碌,可是他非常关心儿子
期刊
龚鑫  面包可以做成一米多高的功夫熊猫造型,身背琵琶、唢呐,四周瑞气祥云围绕……在2020年1月举办的第10届烘焙世界杯上,龚鑫凭借精湛的烘焙技艺,以“和平大使——音乐熊猫”艺术面包赢得评委一致好评,成为该项赛事自1992年创办以来首位夺得冠军的中国人。学会坚持,做一份有趣的工作  1995年,龚鑫出生于湖南湘潭。读完职业高中后,他背起行囊前往深圳谋出路。不久后,他应聘进一家电子设备厂,成为车间流
期刊
王大成和艾莎见她,飞去白沙瓦  1991年出生于天津的王大成,几年来相亲多次都没有成功。身为一名回族穆斯林,王大成想娶一位有共同信仰的姑娘为妻。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王大成心想,自己也许可以娶一位巴国姑娘。  王大成去了解巴基斯坦人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还加入英语学习群,和外国人练习英文对话。在学习群里,他认识了巴基斯坦女孩艾莎。聊天时,王大成发现艾莎的声音优美动听,很有好感。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艾
期刊
不过是吃了一份高铁上的盒饭,坐了一个多出来的空位,28岁的大连小伙子蒋文强就被新冠肺炎核心疫区武汉“留住”了,而这里,离他的春节出行目的地长沙不过几站路。非常时期的武汉关门闭户,他打不到车,住不了店,吃不上饭,在冬雨阵阵的武汉街头瑟瑟发抖。为了不流落街头,有一席一枕入眠,他找了份在武汉第一医院隔离病区的志愿者工作,站在了抗疫一线。再然后,他成为武汉第一医院的“风趣红人”和“憋尿小王子”,与生死直面
期刊
林生斌  2020年1月31号,杭州红十字会公布获捐物资明细,林生斌捐赠5000个口罩,每个单价18元,总价值9万元。  林生斌是谁?他就是2017年发生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中受害者的丈夫。他痛失了深爱的妻子朱小贞和三个可爱的孩子。痛失所爱  那起大火之前,林生斌和朱小贞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他们事业有成,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还有三个小天使。林生斌是一家时装公司的老板,专门为三个孩子创立童装品牌——“
期刊
他是全球公認的卫生学者、研究专家。 2020年2月,他向世界发声:“中国防疫经验表明,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可以控制疫情。”他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紧急赴中国慰问  岁末年初,湖北武汉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从乡村到社区联防联控,全民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谭德塞紧急赶往中国,急切地想到武汉去慰问病痛中的患者,也想弄清楚病毒的来源、危害程度、治疗所采取的措施和治愈办法。  
期刊
母亲是最先获得春风讯息的人,仿佛春风提前打了电话。就像儿女的归家,从此站在路口苦苦地望,直到拥在怀里,暖了一冬的期待。  春风的顽皮,也一如母亲的儿女。一旦玩心上来,随时随地抛开已经决定了的回家计划,去野,去疯,去耍,独独忘了母亲的等。母亲的等便多了焦虑和担心,一只手搭在眉际,本就佝偻的身子伸出去了一截,恨不得一眼看穿天底下所有的地方,看到懵懂玩耍的身影。  一季又一季,一轮又一轮守望中,母亲的身
期刊
李兰娟(右二)  隔着电视屏幕,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深情地看着妻子李兰娟。此刻,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兰娟,正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感染最密集的武汉,与众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和时间赛跑,和疫情斗争。年夜饭很香甜  2020年1月24日,万家团圆的除夕夜,郑树森亲手为李兰娟准备年夜饭。虽然,他拿菜刀切菜的手藝远不如拿手术刀做手术熟练,但他精细地切着,力
期刊
以前玉芬对和平最大的不满就是他喜欢喝酒。其实和平性格有点内向,也就“两壶”的量,但是实心眼,来人接待,遇上挚友,几句贴心的话,就“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了。按和平的话说,“喝酒可以消除疲劳,放松心情,还能交一帮朋友,我的酒友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  你若以为和平是“酒鬼”就错了。早前在厂研究所,他是劳模级的人物,最早到办公室的可能不是他,但最晚走的肯定是他,周六周日也几乎不休息,年年先进,一直拿到部
期刊
2020年2月10日晚,韩国导演奉俊昊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他执导的电影《寄生虫》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国际故事片(原最佳外语片) 四项大奖。  这是韩国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小金人,也创造了非英语片从未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纪录。对于导演奉俊昊来说,他的高光时刻早就开始了,也远远未结束。一个雕琢电影的男人  《寄生虫》获得如此盛誉,并非毫无争议。也有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