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城县是湖北省咸宁市鄂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全县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2100多人,其中初中教师800多人,小学教师1300多人。他们分布在全县70所农村中小学(其中农村中学13所,小学57所)任教。这支队伍为通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便于管理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对思想观念的深刻变迁,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和挑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整体偏低
一般农村中小学中年教师工资水平2000多一点,并且福利待遇很少。垄断部门如电力公司和烟草公司的一般职员,他们的工资水平(包括福利)最少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两倍以上;农村手工匠(砖工和木工)10天的工资水平,就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一般初高中毕业的普通打工者工资水平大概在3000-4000元之间,有点特长的更高。攀比产生的失落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少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弃教从商,爱岗不敬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影响了其他教师专心执教。二是城乡差别的影响。造成有的教师一心想找关系进城,这不仅滋生了教育内部的腐败,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三是由省统一招考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毕业月工资2500元。比工作二十年多年的老教师工资都要高,让原来农村教师感觉到政策的不公平,心理失衡,影响敬业精神。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是五十岁左右,由于年龄偏大的原因,接受新知识、更新知识的速度慢,不少老教师不仅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且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师资素质亟待提升。二是教师学段结构不合理。目前初中教师盈余,小学教师紧缺。边远一些的农村小学只好请代课教师,实行包班制,教学分工不专业,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在农村中小学仍被视为副课,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有的兼职教师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培训,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偏远中小学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或主业之外经营副业,或家庭其他成员收入比较高,收入来源渠道多元化。经济基础的强势使他们变得不够安分守己,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过去工资由学校统一发放,学校还稍许有点福利,教育管理者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和协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工资都打到教师的工资卡上,学校几乎没有福利,导致管理手段的弱化。三是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大背景下,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教育质量的关注让位于对个人收入的关注,敬业精神下降,教师价值观的变化给教育管理带来的了很大挑战。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建设好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教师只进不出的体制,不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议将按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教师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和岗位合同管理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疏通教师进出渠道。让那些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退出教育行业。特别是对脱岗教师,要依法依规进行全面清理,純洁和优化教师队伍。二是加快推进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以县及市辖区为单位,推行公办学校教师及校长到农村中小学交流轮岗,统筹和均衡城乡教师工作环境,避免和缓解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心想进城,不安心农村教育的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秉承“教育家办教育”的理念,科学选聘农村中小学站校长。把“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作为选聘条件,把那些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管理水平,教师公认、组织认可的人选聘出来,担任站校长,让内行人来办教育管理教育,避免教育行政化的弊端,提高管理者的权威。
(二)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国家要按照“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待遇从优)”的原则,适当提高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中上等水平,使教育成为被人追求的事业,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二是建议国家对那些在农村边远中小学任教,工作环境艰苦、课业负担重、福利待遇偏低的教师,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其特殊岗位津贴,增加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热爱农村教育、献身农村教育的积极性。三是将省统一招录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其他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入同一轨道,稳定其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态,使他们安心执教。
(三)加大教师结构调整力度
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是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对原来顶职和民办教师转正的那部分年纪大,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体检,分别作出如下安排:年纪大、身体差,提前休息,安享晚年;年纪偏大、身体尚好的转岗,从事教辅、寝室管理员、食堂、门卫等工作;年纪不大,通过组织脱产学习,培训提高,提升其业务素质再上岗。另一方面加大招考教师的力度,让大批青年教师替换补充,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蓬勃朝气。二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学段结构。鉴于中小学教师学段分布不均衡,建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农村中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按优胜劣汰原则,引导中学富余教师向就近小学转移,疏通农村中学教师向小学流通的渠道。三是优化农村中小教师的专业结构。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的要求,加大招聘音体美教师 的力度,逐步使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实现专业化,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生和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对思想观念的深刻变迁,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和挑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整体偏低
一般农村中小学中年教师工资水平2000多一点,并且福利待遇很少。垄断部门如电力公司和烟草公司的一般职员,他们的工资水平(包括福利)最少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两倍以上;农村手工匠(砖工和木工)10天的工资水平,就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一般初高中毕业的普通打工者工资水平大概在3000-4000元之间,有点特长的更高。攀比产生的失落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少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弃教从商,爱岗不敬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影响了其他教师专心执教。二是城乡差别的影响。造成有的教师一心想找关系进城,这不仅滋生了教育内部的腐败,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三是由省统一招考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毕业月工资2500元。比工作二十年多年的老教师工资都要高,让原来农村教师感觉到政策的不公平,心理失衡,影响敬业精神。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是五十岁左右,由于年龄偏大的原因,接受新知识、更新知识的速度慢,不少老教师不仅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且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师资素质亟待提升。二是教师学段结构不合理。目前初中教师盈余,小学教师紧缺。边远一些的农村小学只好请代课教师,实行包班制,教学分工不专业,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在农村中小学仍被视为副课,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有的兼职教师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培训,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偏远中小学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或主业之外经营副业,或家庭其他成员收入比较高,收入来源渠道多元化。经济基础的强势使他们变得不够安分守己,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过去工资由学校统一发放,学校还稍许有点福利,教育管理者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和协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工资都打到教师的工资卡上,学校几乎没有福利,导致管理手段的弱化。三是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大背景下,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教育质量的关注让位于对个人收入的关注,敬业精神下降,教师价值观的变化给教育管理带来的了很大挑战。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建设好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教师只进不出的体制,不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议将按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教师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和岗位合同管理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疏通教师进出渠道。让那些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退出教育行业。特别是对脱岗教师,要依法依规进行全面清理,純洁和优化教师队伍。二是加快推进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以县及市辖区为单位,推行公办学校教师及校长到农村中小学交流轮岗,统筹和均衡城乡教师工作环境,避免和缓解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心想进城,不安心农村教育的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秉承“教育家办教育”的理念,科学选聘农村中小学站校长。把“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作为选聘条件,把那些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管理水平,教师公认、组织认可的人选聘出来,担任站校长,让内行人来办教育管理教育,避免教育行政化的弊端,提高管理者的权威。
(二)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国家要按照“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待遇从优)”的原则,适当提高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中上等水平,使教育成为被人追求的事业,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二是建议国家对那些在农村边远中小学任教,工作环境艰苦、课业负担重、福利待遇偏低的教师,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其特殊岗位津贴,增加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热爱农村教育、献身农村教育的积极性。三是将省统一招录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其他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入同一轨道,稳定其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态,使他们安心执教。
(三)加大教师结构调整力度
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是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对原来顶职和民办教师转正的那部分年纪大,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体检,分别作出如下安排:年纪大、身体差,提前休息,安享晚年;年纪偏大、身体尚好的转岗,从事教辅、寝室管理员、食堂、门卫等工作;年纪不大,通过组织脱产学习,培训提高,提升其业务素质再上岗。另一方面加大招考教师的力度,让大批青年教师替换补充,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蓬勃朝气。二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学段结构。鉴于中小学教师学段分布不均衡,建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农村中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按优胜劣汰原则,引导中学富余教师向就近小学转移,疏通农村中学教师向小学流通的渠道。三是优化农村中小教师的专业结构。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的要求,加大招聘音体美教师 的力度,逐步使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实现专业化,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生和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