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太极拳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意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极拳是道家思想与武术实战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一套内外相合、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快慢相连、形意结合的拳法,此拳意、气、形于一体,无极而生太极,浑然一圆,故称“太极拳”。无论是在教学比赛中,还是文化艺术上,都没有离开太极拳的踪影,反而是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成为完成“健康中国2030”很好的健身项目。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关键词】:太极拳;健康中国;健身
  前言
  太极拳博大精深,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太极拳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正被广泛的传播。太极拳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拳十三势讲究,“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合“掤捋挤按”四正之手、“採挒肘靠”四隅之手,以得“乾坤艮兑、坎离巽震”方位八门之卦;而以进步为火、退步为水、左顾为木、右盼为金、定为中方土的身形分步来应五行之用,故练太极拳时须身合八卦,脚踏五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练拳过程中越来越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身体的不适和伤病在不知不觉中已荡然无存。
  初识太极拳
  太极拳是让人产生神秘感、想象力、看完太极拳高手练习后及其想模仿。从太极拳创编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仍在尽心竭力地传承它;无数仁人志士在著书立说把它发扬光大;无数仁人志士想通过练习它而获得超乎寻常的技击能力;有多少人穷其毕生精力想搞明自它;又有多少人关注它、实践它并从中获得了健康和幸福,这么多人为之追求的太极拳到底是什么呢?对此,可以从现在浩瀚的太极拳信息来源中看到百家之言。练家有练家的体会,专家有专家的观点,从易到难、从古到今、从道家到儒家或浅或深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说法。不同阅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人对太极拳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太极拳既然叫拳,首先要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竞技性、其次是健身性、最后表现出来的才是养生功能。
  太极拳起源说
  太极拳源流,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争鸣不休,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2007年国家武术部门详细考察、论证后,命名温县陈家沟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源于河南温县,是一批批学者和武术研究、教学机构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太极拳的诞生是经过无数人的实践,并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才渐渐有了雏形,再经过后来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才形成了今天的太极拳。某一个人可能在太极拳方面很有名气,只是他在传承的过程中付出的比别人多才有了成就。因此,不要再辩论谁才是太极拳鼻祖这个问题了,有辩论的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的练上几趟太极拳更有实际意义。
  太极拳功法
  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增加内功的练习方法是站无极桩。无极桩也称为自然桩,被练拳者奉为太极拳的根基。拳理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站无极桩时身体处于高度自觉放松状态,意行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亦有形有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通过站无极桩,能增加内功和下肢肌肉力量,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调整呼吸,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的发力奠定基础。站无极桩对于还没入门的初学者来说看似枯燥乏味,但随着练功的深入以及内功的增加会对练习无极桩逐渐上瘾,甚至能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达到这种状态需要一个过程,谁能从这个过程中走过来,谁就有望在太极拳方面获得真正的功夫,有的人需要几年,有的人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正所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何谓功夫?功夫=时间+汗水+练得其法,这三样缺了哪一个都练不出真正的上乘功夫。
  1、桩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头微上顶,下颌内收,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掌指朝下,两眼微闭,舌尖轻抵上鄂。
  2、要领: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落胯提肛,十趾抓地,脚心空出,手臂浑圆,精力集中,周身放松。
  3、意念:排除杂念后入静,使内气充盈,用意念引导呼吸,使内气自然周流全身,气动意先行,意动气随之,达到意气内在的统一。
  4、呼吸:鼻呼鼻吸,呼吸自然,缓慢均匀。
  5、时间:每次站10—30分钟,每日站30—60分钟。
  五行桩是内家拳的基本桩功,是太极拳及太极推手中增加内功的练法,也是步入内家拳的必经之路。其名因天地五行于人体五行而来,是一套修练身心,平衡人体阴阳,强筋壮骨,固本培元的内功修练方式,也是一套极具珍贵的桩功功法。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太极推手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圆满的姿势,其整个太极推手都离不开这个桩势的基本法则。在推手过程中尽管动作千变万化,但要领都离不开五行桩,所以有“万变不离其宗”之说。因此,练习太极推手必须认真练好五行桩。
  什么是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有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片段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总是与胸廓的肩胛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含胸拔背
  含胸是胸部略向内含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这样既能使重心下降,又能使肺脏活动和横隔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含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有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必须松腰,腰部下沉,整个背部向外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圆裆松胯
  裆即会阴部分。头顶百会穴的“虚领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徐徐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劲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
  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是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臂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棉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胸部完全含蓄,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
  舒指坐腕
  舒指是将掌指自然伸展,坐腕就是将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曲起。比如前推掌伸出,在没有前伸时,掌心微成窝形,蓄而不张,这时是虚掌;在前伸的过程中,逐渐舒展,是由虚而实;到达推掌的终点时,掌指自然伸展开来,掌腕自然屈起向下坐,掌根微微含劲向前凸出,使由腰背而发的劲力通过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凸掌而贯穿到掌指,这时是实掌。
  太极推手
  太极拳推下也称打手、揉手等。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提高者和研修者必须要练习的太极拳内容。陈、杨、武、吴、孙等太极拳流派中都有推手的练法,不同流派推手的动作和风格各有持色。如陈式太极拳推手的整体动作幅度起伏大,在推手中有拿法。杨式太极拳推手动作平稳圆活,研究听化劲之后发劲。吴式太极拳推手讲究以化为主,让对方落空。武式太极拳只练“四正推手”。太极拳棍也是太极拳内容体系,练劲力感悟和技击能力的重要练功手段。从大极拳的训练过程来看,有了“知敌”的尝路功夫,还要进行两人的推手实践,才能“知彼”,从而达到实战掌控对方的目的。
   综上所述,练太极拳保养身体和享受生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和谐地融人现实生活吧,作为自己陶冶身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节心理状态和社会行为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周兰萍.对太极拳与太极哲学思想渊源之探析[J]. 中华武术(研究). 2011(05) 34-39
  [2]肖伟,近十年来太极拳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8)32-34
  [3]郭书芬,彭覃.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2)78-82
其他文献
【摘要】:民间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和通俗的语言,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和愿望,并且吸引着无数的儿童乃至成人。因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都在被不断的扩充。同时,民间童话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也有众多经典的作品涌现出来。通过对《三根金头发》的介绍,以具体的实例分析作品在语言、形象、幻象手法以及品质教化方面的特点,由此探究民间童话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臻深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业已成为教育的不可逆转趋势。在此之下,体育课程备受关注,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青少年篮球作为体育课程的新兴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强化和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受制于各类因素影响,青少年篮球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制约和束缚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有必要针对当前青少年篮球教学现状予以剖
期刊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本文通过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分析和课例设计,来探讨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育思想和主要特征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源自他在日内瓦音乐学院担任和声学及视唱练耳教授期间,发现学生们的演奏技术与音乐感受能力之间严重脱节。他们虽然拥有超高的乐器演奏能力,却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
期刊
【摘要】:文章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管理制度因素等三个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能力培训、毕业设计时间点前移、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问题;对策  毕业设计是检验大学生四年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是大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际运用转化的一次综合能力考察,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一年来百余学生采用Dyned英语软件的学习成效,分析了这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实施过程中的利与弊,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Dyned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该教学系统适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Dyned 软件;多媒体;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Dyned多媒体教学即所谓的“动态教育”,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协助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取
期刊
【摘要】:烟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但在高校校园里学生的吸烟率却呈逐年上升态势。本文通过对高校内多名学生关于吸烟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在校学生吸烟的几大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在校园内便于实施的防烟控烟办法,为建设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吸烟;大学生;影响因素;控烟  烟草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吸烟人人数也在显著增
期刊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尤其是英语学科。传统的“一刀切”作业已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但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之一,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关键词】:初中教育;英语;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提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学质量对于贯彻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教学计划与考试大纲不匹配、激励方式简单、学校过于注重生源数量而非质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设置多种激励方式、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方面的措施,以期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
期刊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符号和美学特征,致使大众的审美方式也逐步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新环境下,动画产业受到社会各行各业高度关注,进而使学界更加注重高职院校动画教学的改革。本文首先对高等院校动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然后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的改革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实现中国高等院校动画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动画教学;现状;
期刊
【摘要】:中国体操队历来是实际体操竞技项目的劲旅,但在世界体操竞技舞台上,日本体操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其体操队对蹦床训练的重视给我们重要的启示。竞技体操和蹦床是两个项目:各自在使用器械、动作要求、难度标准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但在二零一四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上,蹦床项目成为了中国体操小将们必须要参加的一个项目,并占到个人总分的百分之二十。这种情况在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不仅仅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