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教学核心的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学生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接下来就将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出发具体阐述如何在该学科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希望为相关教师群体带来更多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思维;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73-01
在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下,小学数学成为重点改革创新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现有的学习心理情况不甚匹配,更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困局。而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设计有关教学流程,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思考与探究活动中。
1.基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分析我国小学目前所正在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再结合小学生群体在现有年龄限制下的思维限制,其中有许多抽象概念和定义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多数学生见到知识概念便会产生退却心理,更遑论深入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小学生群体普遍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纪,而数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要求学习者具备严谨的研究态度,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致缺缺。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目前需求出发,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进而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时教学中,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令学生掌握分子、分母等相关数学概念,并学会初步应用。首先教师先创设以下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份圆形小蛋糕,而后在引入分子、分母概念教学前向学生展示这一块蛋糕,并邀请学生品尝。多数学生乍一见蛋糕便会非常开心,此时教师便可邀请学生尝试分蛋糕。此时在分蛋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逐渐引入如何在班级人数的基础上做平均分配蛋糕的尝试性活动。在此时的情境下,学生便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来配合教师后续的教学活动,教师便可顺势引入对应的知识点教学。教师在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来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尽量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更为贴切的教学情境,让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情境化后转变为具体实物的表现,优化课堂知识讲解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程度。
2.基于情境導入促使学生萌发探究意识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课堂秩序和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无形之中便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有所下降。而小学生则会因为没有从课堂伊始便进入学习状态,在后续课堂学习中较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节奏的情况。所以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必须要从导入环节入手,以精心设计的导入情境令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课间玩耍状态到课堂学习状态的过渡。
例如,在《时、分、秒》的课堂教学中,该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时间计数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为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以下情境:小狐狸上学去的太早,此时学校门口的挂钟显示为8:40,但是离上课时间还有25分钟,请问小狐狸什么时候正式上课?这个情境较为有趣,学生立即就能被吸引注意力,此时教师就可认真地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学生一同思考时间的加减规则,如此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转化能力,还能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认同感。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导入环节时可以尝试通过该类技术加强设计情境的真实性,通过声色并茂的具体情境来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导入情境中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适当指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问题。
3.基于生活角度落实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基础,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举例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该特点可以作为教师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素材来源。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但却很少涉及到知识点迁移到生活应用方面的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知识应用积极性,让学生能更加熟练和应用自身所学知识。
例如,在《比例》这一课时教学中,该课时主题可以为教师提供足够的生活情境构建素材。首先教师先讲解相关知识点,再创设以下情境:小明代替妈妈去交水费,但是却不知道一吨水的单价,只知道家里用了10吨水,物管工作人员说自己家五月使用6吨水后交费42元钱,问小明要交多少水费?水费是家家户户的日常开销,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这样的情境构建瞬间就能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教师以生活化情境作为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策略时,不仅要尽量做到生活与知识点相结合,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让学生离开课堂后也能尝试性地用数学去描述或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站在数学角度去打破个人思维局限。
总之,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围绕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来构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拓宽个人思维广度,从思维层面进行质的提升,并以此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规律,最终让学生真正将数学学习作为个人所要长期发展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李高庆.培养数学思维创设多元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
[2]张元勋.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下旬,2016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思维;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73-01
在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下,小学数学成为重点改革创新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现有的学习心理情况不甚匹配,更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困局。而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设计有关教学流程,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思考与探究活动中。
1.基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分析我国小学目前所正在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再结合小学生群体在现有年龄限制下的思维限制,其中有许多抽象概念和定义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多数学生见到知识概念便会产生退却心理,更遑论深入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小学生群体普遍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纪,而数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要求学习者具备严谨的研究态度,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致缺缺。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目前需求出发,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进而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时教学中,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令学生掌握分子、分母等相关数学概念,并学会初步应用。首先教师先创设以下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份圆形小蛋糕,而后在引入分子、分母概念教学前向学生展示这一块蛋糕,并邀请学生品尝。多数学生乍一见蛋糕便会非常开心,此时教师便可邀请学生尝试分蛋糕。此时在分蛋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逐渐引入如何在班级人数的基础上做平均分配蛋糕的尝试性活动。在此时的情境下,学生便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来配合教师后续的教学活动,教师便可顺势引入对应的知识点教学。教师在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来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尽量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更为贴切的教学情境,让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情境化后转变为具体实物的表现,优化课堂知识讲解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程度。
2.基于情境導入促使学生萌发探究意识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课堂秩序和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无形之中便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有所下降。而小学生则会因为没有从课堂伊始便进入学习状态,在后续课堂学习中较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节奏的情况。所以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必须要从导入环节入手,以精心设计的导入情境令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课间玩耍状态到课堂学习状态的过渡。
例如,在《时、分、秒》的课堂教学中,该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时间计数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为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以下情境:小狐狸上学去的太早,此时学校门口的挂钟显示为8:40,但是离上课时间还有25分钟,请问小狐狸什么时候正式上课?这个情境较为有趣,学生立即就能被吸引注意力,此时教师就可认真地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学生一同思考时间的加减规则,如此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转化能力,还能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认同感。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导入环节时可以尝试通过该类技术加强设计情境的真实性,通过声色并茂的具体情境来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导入情境中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适当指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问题。
3.基于生活角度落实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基础,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举例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该特点可以作为教师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素材来源。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但却很少涉及到知识点迁移到生活应用方面的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知识应用积极性,让学生能更加熟练和应用自身所学知识。
例如,在《比例》这一课时教学中,该课时主题可以为教师提供足够的生活情境构建素材。首先教师先讲解相关知识点,再创设以下情境:小明代替妈妈去交水费,但是却不知道一吨水的单价,只知道家里用了10吨水,物管工作人员说自己家五月使用6吨水后交费42元钱,问小明要交多少水费?水费是家家户户的日常开销,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这样的情境构建瞬间就能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教师以生活化情境作为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策略时,不仅要尽量做到生活与知识点相结合,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让学生离开课堂后也能尝试性地用数学去描述或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站在数学角度去打破个人思维局限。
总之,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围绕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来构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拓宽个人思维广度,从思维层面进行质的提升,并以此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规律,最终让学生真正将数学学习作为个人所要长期发展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李高庆.培养数学思维创设多元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
[2]张元勋.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下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