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营造氛围,追求创新。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鼓励他们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要随时发现并鼓励学生更多的求异思维的动机,给学生多提供求异创造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允许学生自由想象,同学间互相争辩,师生间互相质疑。同时,教师自己也应该有创造性,有创新意识和精神,教学灵活多样,不因循守旧,从而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关键词】营造氛围;追求创新;大胆质疑;开拓发展;发现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大纲明确提出,“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明确提出,考查学生“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对于学生来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提出新异的、独到的见解,发现和掌握别人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当今,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而这种人才,正需要有一种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统得过死。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表见解的机会,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追求教学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得开,要放大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转变那种以教师为主的做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合作交流的伙伴,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思维活动,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去参加获得知识能力的活动,参与新知识的发明创造。而课堂上的语文老师应起“导演”作用,为学生开拓思路,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去质疑、讨论、争辩,愈激烈愈好。如,关于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或课后的“理解分析”等问题,就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的“裁决”。反之,语文课堂上,学生如果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怕出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没有求知的欲望,长此以往,就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了。
其次,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允许学生自由想象,互相争辩,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援疑质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有同学就说出自己的观点,将“我十分满意”改成“我十二分的满意”好,这样更富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又如,我们在学习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句话应放在文章的结尾,文意才令人回味,才顺畅,才照应开头,才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再如,我们在课外阅读峻青的名篇《海滨仲夏夜》一文时,有的同学认为作者对沙滩、海风的描写太单调、呆板,用词造句缺乏变化,不生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不尽信书、不尽信师,要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会更加绚丽。
这样的课堂不是节外生枝、小题大做。相反,正是这样的“生枝”“大做”,才启发开动学生脑筋,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独到见解,这就是一种求异思维。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就缺乏这种开放精神,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教案,按计划如实的讲述给学生听,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怕课堂乱,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怎么能使学生质疑、求异呢?又怎么能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再次,要随时发现并鼓励学生更多的求异思维的动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思考,必然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观点中的创造性因素,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切不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如解释词语、划分文章层次、归纳语段中心意思、分析或理解问题等,学生的回答不一定与老师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但只要有一些创造性意识和因素,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中,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有时候,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它推动了时代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开发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常常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思考,展开想象去再创造。如,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给《孔乙己》写个《孔乙己后传》;用白话文改写《石壕吏》;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过故人庄》一诗所蕴含的意境。每个学生想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一意多叙,改变过去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和僵化思维的做法。不要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而要看哪种答案更合理,更有创造性。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己也应该有创造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因循守旧,树立创新意识,千方百计来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背诵课文,我们常常是叫起一名学生,然后从头背起,一直背到最后为止。这样一个一个背诵,一遍遍重复,既显得单调,又浪费时间。因为我们的目的,不过是了解一下每个学生背诵的程度,所以不妨变换个方式去提问。如,可让学生只背一段,或最后一段,或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段中的某一部分。这样,便可见一斑而知全豹,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还应在教学中去认真地探求和攫取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然后,再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营造氛围;追求创新;大胆质疑;开拓发展;发现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大纲明确提出,“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明确提出,考查学生“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对于学生来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提出新异的、独到的见解,发现和掌握别人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当今,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而这种人才,正需要有一种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统得过死。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表见解的机会,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追求教学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得开,要放大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转变那种以教师为主的做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合作交流的伙伴,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思维活动,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去参加获得知识能力的活动,参与新知识的发明创造。而课堂上的语文老师应起“导演”作用,为学生开拓思路,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去质疑、讨论、争辩,愈激烈愈好。如,关于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或课后的“理解分析”等问题,就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的“裁决”。反之,语文课堂上,学生如果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怕出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没有求知的欲望,长此以往,就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了。
其次,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允许学生自由想象,互相争辩,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援疑质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有同学就说出自己的观点,将“我十分满意”改成“我十二分的满意”好,这样更富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又如,我们在学习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句话应放在文章的结尾,文意才令人回味,才顺畅,才照应开头,才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再如,我们在课外阅读峻青的名篇《海滨仲夏夜》一文时,有的同学认为作者对沙滩、海风的描写太单调、呆板,用词造句缺乏变化,不生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不尽信书、不尽信师,要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会更加绚丽。
这样的课堂不是节外生枝、小题大做。相反,正是这样的“生枝”“大做”,才启发开动学生脑筋,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独到见解,这就是一种求异思维。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就缺乏这种开放精神,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教案,按计划如实的讲述给学生听,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怕课堂乱,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怎么能使学生质疑、求异呢?又怎么能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再次,要随时发现并鼓励学生更多的求异思维的动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思考,必然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观点中的创造性因素,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切不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如解释词语、划分文章层次、归纳语段中心意思、分析或理解问题等,学生的回答不一定与老师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但只要有一些创造性意识和因素,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中,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有时候,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它推动了时代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开发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常常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思考,展开想象去再创造。如,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给《孔乙己》写个《孔乙己后传》;用白话文改写《石壕吏》;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过故人庄》一诗所蕴含的意境。每个学生想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一意多叙,改变过去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和僵化思维的做法。不要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而要看哪种答案更合理,更有创造性。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己也应该有创造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因循守旧,树立创新意识,千方百计来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背诵课文,我们常常是叫起一名学生,然后从头背起,一直背到最后为止。这样一个一个背诵,一遍遍重复,既显得单调,又浪费时间。因为我们的目的,不过是了解一下每个学生背诵的程度,所以不妨变换个方式去提问。如,可让学生只背一段,或最后一段,或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段中的某一部分。这样,便可见一斑而知全豹,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还应在教学中去认真地探求和攫取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然后,再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