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阅读,其实质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和氛围,让阅读成为释放个性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在个性化阅读指导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所”,是基础和前提;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权,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重点与关键。
  一、尊重学生的体验,给予他们主动发展的机会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告诫大家:“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指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图式,与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种同构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感悟、体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所”,引导学生体验情感,阅读的功能就会降低许多。
  其次,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在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有时甚至也是在创造意义。因此,教师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更不能只靠一本教师用书来标榜“教无不能”,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给予他们深入思辨的机会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运用非逻辑的感悟、直觉、顿悟等来认知文本,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已有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该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激活,从而顺利识别出文本中的信息。而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却又千差万别,他们大脑中贮存的相似模块也就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解读。这就注定了个性化阅读一定是一种差异性阅读。所以在阅读指导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味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而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各自的共性特征;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存在个体差别;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例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又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使其很快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才能将他带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发情感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才是指导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终归还是哈姆雷特。所以,在个性化阅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辨,探寻文本意义,防止美丽的“误读”。笔者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课引导学生针对“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质疑讨论时,有学生提出:“父亲究竟会不会成为猎人?”问题一抛出,就引发大家强烈的探究欲望,一时间教室里仿佛炸了锅:有的说“会”,有的认为“不会”,还有的感觉无法确定。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大家的认识逐渐明晰:父亲一生最喜欢的就是树林和鸟,就连在树林里说话都是“喃喃”地、“轻声”地,生怕惊动了鸟;他还因为小鳥快乐而快活;更为小鸟的安危而担忧:这样一个视鸟儿如生命的人,怎么可能举枪猎杀鸟儿呢?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误读,或者是对时代背景的不了解,或者是已有知识经验不足,或者是掌握的阅读方法还不够。对学生的误读,要宽容但不纵容。宽容,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地鼓励。面对误读,要引导,时代背景不了解的,适当补充;生活经验不足的,指导联想;阅读方法缺少的,予以指导;思而不得其解的,给予点拨。
其他文献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用故事导入、媒体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创设适宜课堂环境能够快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刚上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发挥教师讲课激情,为课堂教学注入强劲活力。  一、故事导入,创设适宜课堂环境  高中阶段课程比较繁杂,学生阅读文本时也会生成个性认知,教师要对课堂导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一个知识学科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付出自己的努力,相互合作,相互理解,才有可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但是就当前的实际状况看,我国教育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还存在很多不足。本人将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有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仅承载着华夏民族思维的基因密码,更形象地传示出我们祖先安顿人生的诗意方式。然而,我们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并不为学生所喜爱,更无法谈及对其蕴涵的文化精华、诗性智慧的汲取与践行。究其原因,恐怕在于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就使许多学生对于美与情感、思理交融的古典诗文望而生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语文界一直思考解决的难题。
期刊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除几首存疑之外,大约有五十首。在这约五十首词中,有咏梅花的、咏桂花的以及咏菊花的等等,而和表达愁情有关的词作就有三四十首,这其中有表达思念丈夫的离愁的也有表达家国之思的国愁的。作品中有直接写“愁”的,也有用意象间接表达“愁情”的。  一、以“愁”為词眼的作品  李清照在词作中直接带愁字的有几首代表性的作品,比如写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醉花阴》,文中借薄雾浓云、冰凉的玉枕、酒、暗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共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大打折扣,最常见的是阅读教学过程的简化:学生尚未进入文本,教师就过早、过快地介入分析、讲解,匆匆给出结论。对于一些情文并茂、意蕴丰厚的课文,理应有一番“诵读”、“涵泳”的工夫,但不少老师常常是急于把学生从文章中强拉出来,问这问那,讲这讲那,从而造成学生与文本始终隔膜。由于缺乏学生“自得”的基础,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往往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