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洁利用的路径选择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中国政府网、瞭望智库举办的“文津圆桌论坛”1月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煤炭清洁利用的路径选择”为主题,围绕煤炭如何清洁高效利用、煤化工产业发展如何避免妖魔化展开研讨。
  李毅中(工信部原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必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按规划到2020年控制在42亿吨之内。为此,一要控制煤炭的供给;二要大力提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建议减缓新建;减少进口;继续关闭整合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建议提高煤炭入洗率,积极开发煤层气,构建循环经济型煤矿;发展煤电一体和超高压输电;改进提升煤制气、煤制油、煤化工;提高燃煤热效率,强制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尤其注重散烧煤的治理。
  范必(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中国能源结构也会同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从煤炭时代到油气时代的转变。未来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会趋于减少,优质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会上升。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可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
  煤炭通过集中燃烧转化为二次能源,是公认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式,但由于电力体制的问题,制约了高效清洁节能发电机组的能力发挥。在一些地方政府干预下,部分企业将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向。由于对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考虑不充分,这些项目经营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挑战。
  周大地(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煤炭未来的发展必须实现绿色环保和低碳。目前我国的煤炭清洁利用,只能说在大型电厂锅炉的集中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实现了常规污染物的清洁化,但并未在低碳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型电厂锅炉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分散的、小型的工业窑炉、锅炉,以及许多散布在家庭和农村的煤炭利用了。我们在煤制油、煤制气领域,仍然面临着清洁化和低碳化的重大战略挑战。若完全市场化发展煤化工,容易出现一拥而上的乱象,投资风险很大。
  魏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煤化工既是世界第一大化工也是第一大工业,以煤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煤化工水耗高污染大,存在认识误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发现,新型煤化工水耗与其他煤转化过程相比是低的,污染问题可以解决。
  涂建军(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现在中国煤炭年消费量达到全球的一半,并且未来依然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2030年前,中国煤炭消费量要达到顶峰,政府应该转变观念,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开展煤炭转化,发展煤化工,有利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但是在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平衡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常态下,我们也不宜过度强调能源安全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权重。有鉴于此,政府应该对发展煤化工的企业设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和做好行业监管的工作,以确保煤化工科学、有序、合理地发展。
  王晓林(神华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煤化工能够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神华集团煤化工项目很成功,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煤化工的一个创举,这是集团长期支持的结果。神华集团坚决反对煤化工项目遍地开花搞重复建设。国家在支持煤化工发展的同时,应该进行必要的规范,避免一哄而上。煤化工在发展过程中有非议很正常,企业应当把既有项目运营好,用成功的案例去证明,去回应争议。
  丁焕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芳烃是化纤、工程塑料的主要原料,关系到国计民生,市场容量大,对外依赖度高。煤制芳烃是一条以煤为原料生产芳烃的石油替代路线,目前华电煤业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芳烃为核心,在陕西榆林地区建设世界首套煤基芳烃工业示范装置,推进技术的产业化,既是煤炭资源清洁利用、高效转化的重要方向和主要路径,也对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带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对于此类关系国计民生的创新性示范项目,期望政府在产业基金、创新扶持等财税政策、资源配置及项目审批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张继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现在发展煤制油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归结起来就是利益驱动下的短期行为。国家是否鼓励发展煤化工,是否把煤制油作为技术储备来替代原油,这些决策将直接影响今后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相关企业迫切希望政府给出明确的指令。
  朱文坚(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当前国内煤化工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做好示范项目,而不是大规模的推广。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煤化工的发展规划,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发展煤化工项目的企业,首先应该对煤炭本身有非常细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对于庆华能源来说,主要任务是把国家批准的年产55亿立方米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运营好。
  郝喜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未来的方向,过去粗放的利用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科学的,必须要改变。发展煤化工,当前企业已经做了大量投入,迫切需要国家给出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合理规划布局,避免盲目发展。
  付二银(内蒙古伊东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煤炭的角色依然很重要,但是要进行具体的调控。任何企业都不应当以破坏空气,牺牲老百姓健康为代价进行发展。未来应该更加重视老百姓的用煤以及工程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问题。
  整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俊卿
  摄影/陈美群 朱沁霖
其他文献
在海外股票和证券市场,沽空一直以“存在即合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企业起到监管机构之外的“第二条防范做假”的作用,但如何遏制滥用甚至违法使用沽空,已经成为包括监管机构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沽空机构为逐利而生  相当部分的沽空机构,是依托发布质疑报告的形式,打压目标企业的股票价格,并从中渔利;也有少数沽空机构,则通过在操作买卖的证券公司内部,以流言形式诱导出现整体性售出的趋势。  对于沽
期刊
进入2015年以来,上证指数在冲击2009年形成的高点3478点之际产生了激烈的震荡,各大机构有关股市未来运行的分歧明显加大。  尤其是在1月中旬,证监会监管两融、银监会发布委托贷款新规之后迎来跌幅达7.70%的“1·19”惨案,更是让许多投资人士确信,政府的有形之手试图让“快牛”变“慢牛”。  回望这轮行情,的确可见如市场人士所称的“国家市值管理”的影子,而“1·19暴跌”也让人见识政策调控对市
期刊
2014年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研究依靠改革创造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部署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  这其中,土地制度改革备受关注。瞭望智库土地与房地产研究中心、瞭望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为此召开圆桌论坛,四位瞭望智库研究员对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制度改革及土地财政转型等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瞭望智库认为,土地问题利益复
期刊
“政府的力量太强大。”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教授刘治彦在分析目前荒漠治理存在的问题时称,奋战治沙一线、更有经验的民间力量“形成不了现金流和良性循环”。  长期主持参加“荒漠化防治模式研究”、“荒漠化机理与北京沙尘暴防治对策”等国家基金项目,刘治彦对中国治沙领域的突出问题格外担忧: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但被层层截流,治沙一线只有通过“寻租”才能获得。如民间自费治沙“第一人”万平所言,这已是“公
期刊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1月3日发布,并“追溯”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酝酿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向企业养老的“并轨”拉开大幕。  “并轨”后,为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将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方面增加一大笔支出。而未来个人尤其是“中人”(2014年10月1日《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并于此后退休的人群)的养老金待遇若要保证
期刊
岁末年初,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正悄然推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及实施细则,已经起草完成,并在2014年底提交至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称“薪改小组”)审议。  有参与意见征询的央企人士透露,《办法》主要完善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确定了调整薪酬的方法,规范了福利性待遇,健全了薪酬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央企负
期刊
为根治多年未解的“信息孤岛”难题,中央正在推进一场攻坚战。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文件列入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改革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网信办等部门也正在加速推进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国办将目标细划为19项重点任务,分工到各部委,
期刊
煤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之一,眼下已站上了新的起跑线。  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煤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已非常明确,即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一份在近日才新鲜出炉的“路径图”备受关注。  2014年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下称《意见》)。“
期刊
“上一轮是救命,这一轮是搞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说。曾任职国务院国资委的周放生亲历了2000年前后的那一轮国企改革。  新一轮混改的起点不低。目前,中国已有90%的国企完成股改,70%的央企净资产已归属上市公司。央企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的户数达52%,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资产更是占据全部境内央企上市公司资产90%以上。  但国企现状仍然饱受诟病。以2013年为例,中国非金融国有
期刊
犹如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2014年中国公募基金的生存状态也是悲欣交集:在数年的艰难时势中终于将资产管理规模推上6万亿元大关,下半年的行情大逆转又让基金经理一年的收成有了着落。但是,在前途重归光明之时,基金经理们却纷纷倒戈,“另立山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93家纳入统计的基金公司离职人数已逾200人,2013年约140人,而2012年则为110人,基金业年离职人数的历史纪录被再次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