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cafe 现代华尔街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投资界打拼多年的张涛,一年前发现了圈子里对移动办公的狂热需求,因此开设了这家workcafe。
  “这几年当创客空间和联合办公开始兴起,甚至成为主流,金融界人士其实心里是有点寂寞的。”张涛坐在workcafe里,早晨的阳光从落地窗穿进来,窗外是繁忙的南京西路。一年多前,张涛还是在上海一级金融界战地拼搏的商业地产投资高管。
  由于接触的客户大多属于超级VIP等级,张涛和客户会面开会的地点总在办公室、酒店行政酒廊、机场VIP贵宾室这类空间,穿梭其中,他自忖“为何就没有一个更舒适的空间能谈生意?”同时,联合办公空间热潮兴起,也引起他高度兴趣。
  “没有一个是我和我身边的商务人士会想走进去的”,张涛亲自走访了所有知名的联合办公空间,发现里头尽是年轻创客人群,他们充满活力,甚至有些吵闹,和金融投资圈子里那些老是西服西裤的商务人士的确不是同一族群。
  市场上没有为商务人士移动办公服务的空间,众创空间或联合办公空间其实没有瞄准社会上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创业者只是一小部分。这是张涛观察下来的结论,也促使他决定投身于这块新产业。位于南京西路购物中心三层,600平方米空间,分为咖啡店、吧台、会议室、独立办公,张涛一开始就设想清楚:这里要给商务人士提供“能谈事儿”的舒适空间,他回想1997年到z006年那段时间曾经在陆家嘴一带出现的“Bankers Club”汇集金融圈子的大腕儿,定期聚会交换讯息的聚会,他希望workcafe也能再次融汇这样的聚众功能,简单来说,这里就是介于办公室和酒店行政酒廊之间的空间。
  “每个空间都有它特殊的IP,workcafe也是聚集一定品位和身份特征的群体。”张涛找来知名设计师王心宴为其操刀,经过反复讨论,才定位其特殊性,除了计划吸引投资金融圈人士,也期望借近上海电视台的地利之便,吸引国内影视圈专业人士,“在空间上,要满足休闲咖啡店和严肃办公室两种功能,因此我的设想是做出介于办公室、行政酒廊、咖啡店的中间产品。”王心宴指出,在色调上,她选择灰、浅咖啡等中性色系,空间切割上也清楚分出用餐、会议、办公等功能,“这是新产品,有时候,就得领导市场。”
  workcafe开幕2个月,如张涛所期待,出现了许多金融投资圈人士,他们大多一开始是慕张涛之名而来,试了之后便开始经常把客户带来这儿谈事情、开会。老主顾之一何润香是一家投资金融公司高管,“在这里可以‘诗意地工作’,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Axel Vervoordt总是把他的故事和互为交错的时间方程式做着精准结合。没人会像他一样,为我们打开一种满载着敏感、深思和文化内涵的个人化美学概念。这位知名的比利时古董商排斥一切屏障,并坚定地告诉我生活圈子是连续而轮回着的。“我想让人们理解,最大限度的现代是古老艺术的一大部分,而最大限度的古老则可能是当代艺术。”  在认识他以后,我们不仅拍摄过他以往的宫廷式住宅和他位于安特卫普的展厅,还拍摄过
期刊
“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人造物,但其实很多物品创作出来就已经不是它了。它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和生命力。”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用新兴的媒介、奇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人与物、人与世界之间与众不同的认知方式。  走进上海龙美术馆“今夜我为何物”展览的一层,一定会被展厅中央悬挂蓄的那棵巨型大树所吸引,这是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的最新作品《四分之一(节气)》。为了完成这件作品,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棵真树,树被切断了根部,随
期刊
历时三年,以岩石褶皱肌理为设计灵感,又仿佛丝绸般动态外观的银川当代美术馆终于落成。摩登的建筑、艺术的理想、远古文明的基调,在西北大漠生根发芽。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个地方只有一片鱼塘、湿地和许多鸟群。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几年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地不真实。”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当天,waa未觉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建筑师Jack Young望着眼前这座已经落成的雪白色建筑,发出此般感慨。
期刊
主人:吴孝儒(EliWu),1986年6月出生于台北市,是现今台湾新生代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他毕业于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现为台湾中华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讲师,UTP无名氏计划品牌负责人,并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吴氏设计/PibWu-Desiqn”,希望能由台湾出发,发扬东方设计的发言权。2009年,尚未研究生毕业的他,就以融合台湾街头文化与古典高雅的明式圈椅于—体的新台凳——“圈凳”设计惊艳米
期刊
这是由法商赖安洋行设计、1936年落成的高层花园大楼,即使掩映在绿树丛中,远远仍能眺望到它Art Deco的塔式尖顶。老式电梯升到顶,再住上走一层,在大楼的最高处,就是这间极致老上海的公寓。“屋主在世界各地都生活过,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选择最‘那里’的地方居住,而没有什么比ArtDeco更能代表上海的了”,设计师KennethGrantlIenkins介绍说。  客厅尽头的墙上,挂着从东台路收来的
期刊
从复兴中路上一家菜场旁的玻璃门进入,经过某家餐厅设置在门口的领位员服务台,直接坐电梯到3层,楼下熙攘市井的风貌立刻变得高大上起来。门口的大字告诉你,这里就是裸心社(Naked Hub)。只消推开这扇大木门,你就来到了一个桃花源:楼顶高挑、空间宽敞的公共空间里,装饰着各式沙发和矮桌,不时有打扮时髦的人们在你面前走过:有独自捧着电脑来工作的,有三五成群开会的,有在乒乓球室切磋球技的,也有倚在吧台旁等一
期刊
主人:淡勃,1967年出生于西安,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资深室内设计师、成功企业家与投资人、著名收藏家。曾投资贾樟柯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的影片《三峡好人》和以著名画家刘小东为主角的纪录片《东》。他从当代艺术收藏入手,迅速踏入古典书画的世界,并以宋元名画收藏为主,可谓起点奇高。在他的收藏中,国宝级作品不在少数,尤以宋元时期画家颜辉的《钟馗出猎图》手卷最得他钟爱。同时,古代家具与实用
期刊
衣着永远得体。77岁的Robert A.M.Stern总是精致、优雅地出现在人前。不经意间露出柠檬黄色的袜子,与蓝色西装的口袋巾相呼应,暗示了这位出身纽约布鲁克林的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青睐的设计风格,以及他多年来经营的美国富有阶层中手握老钱的客户群体。就连与Stern同行的四个合伙人,也是各具明星气质。  做豪宅的地产商们都喜欢Stern先生,至今他还保持着纽约最贵公寓设计师的纪录(中央公园15号
期刊
街道两侧遍布咖啡馆和面包房的安福路,是上海自由职业者的“天堂”,抱着电脑随便走进一家,甚至无须消费,即可开始一天的工作。偏偏在这样一条路上,沈敏恺和他的合伙人决定创办一家旨在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新型联合办公空间baseCO。  在此之前,从律师转身为地产创业者的沈敏恺已经在上海创办了9家由闲置老房改造的创意工作空间base OFFICE、2家设计型服务公寓base LIVING,他看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
期刊
在欧洲,Ibiza之所以众所周知,因为它聚集了无数喜爱电子音乐的波希米亚风格的嬉皮士。Eugeni Quitllet就是从小生长在这个泛滥欢乐之地,直到20岁去了巴塞罗那学习工业设计。他称自己是设计的梦想家,致力于在设计中建立一个现实中的美好世界——存在的乌托邦。年轻的时候,Quitllet和Philippe Starck合作的(他是唯一能和Star&共享作品署名权的设计师)Kartell’s M
期刊